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注】天经,姓叶,名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补充注释】
⑴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参考答案】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
(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
【鉴赏】
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生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就对仗来说,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A. 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B.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补充:关于“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含义理解】
“天街小雨润如酥”是韩愈《早春》中的诗句。其中“酥”字历来都作酥油解,但“酥”比喻什么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比喻泥土湿润松软,一说比喻春雨润泽柔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参考书》采用第一种说法,把“酥”看成“泥土”的喻体,将诗句译为:“初春的小雨滋润着京城大地,泥土像酥油一样湿润、松软。”我认为,诗中的“酥”应看成春雨的喻体。其理由有如下三点:
一、这句诗写的是初春小雨的特点。从句法看,它是一个主谓句。主语部分由偏正短语“天街小雨”充当;谓语部分“润如酥”是述补短语,对“天街小雨”加以比喻形容。句子的主干为“小雨润”。补语“如酥”则对小雨“润”的情状作补充描摹。这种“定中型偏正短语+述补短语”的句法在古诗(句)中屡见不鲜。例如:
“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
“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秋夕》)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二、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酥”指的是酥油、乳酪之类,用它比喻春雨是“切至”的。《康熙字典》引《玉篇》把“酥”释为“酪也”。《辞源》则把“酥”释为“酪类”,并举“天街小雨润如酥”为例句。所谓酪,就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乳浆。古人既有“食肉而饮酪”和“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的说法,也有酥酪并用的例子。如杜牧《和裴秀才新樱桃》中的“忍用烹酥酪”。这里的“酥酪”泛指“用乳酪制成的饮料”。新《辞源》把“酥”释为“比喻滑腻”。再说酥油是蒙、藏等族人的食用油,有“使人肥泽”之效用。这些与“润物细无声”,促草木茁壮繁茂的春雨,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因此,以“酥”比喻春雨可谓形神兼备,新颖“切至”。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是沿袭韩愈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景色的。在这里,他用“酥”比喻初春的“微雨”。由此足以说明,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的“酥”比喻的不是“泥土”而是“春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