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解题迷津: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四个“读”强调司马祠本身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大卷,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寄予着历代人对司马迁的崇敬。司马祠是司马迁精神人格的有形载体,所以我们要“读”出这“有形”后面穿越千年的“无形的精神内涵”。结尾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指的是什么?是连缀起来的墓冢、祠院、神道、小桥大路,有形的祠堂屹立千年与吃灵芝“也没能活到今天”的汉武帝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我们思考:“人世间究竟什么才能永垂?”
参考答案:
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②(3分)(略)
第21题命题点密:此题考查转换句式,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重新组合句子。转化句式是根据需要将同样的语言信息变化形式表达,非常明确地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虽题型较老,但考查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
解题迷津:这道题限定主语,要求考生分别以《红楼梦》、曹雪芹为主语,然后把三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考生只需根据主语选一个单句作为句子主干,然后把另外两个单句的信息处理成定语即可。
参考答案:略
第22题命题点密:此题考查学生在设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能
力层级为D级。此题紧密联系现实,体现了语文学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规定语境写解说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题指津:审题是关键。首先要从“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作为描写对象;其次从内容上要写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通过我们的解说词能使人们对这个方阵或队伍的人员组成、人员特点、精神面貌有一个概览和了解;第三,语言要简洁得体,因为是解说词,应考虑多用短句,显得简洁有力。
参考答案:略
第23题命题点密: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依旧延续给材料的作文模式,不过
在材料的选择上又进行了大胆尝试,给出一段流行歌词,并要求考生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提供歌词来源于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限定的作文题目也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从设题的角度看,材料贴近学生生活,让考场上的学生感觉亲切、有话可说,但又坚持“高度开放、合理限制”的特点,对考生既有必要的限定,又给予较大的自由空间。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今年的作文题强调“我”作为抒情主体,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命题者更倾向于让学生摆脱以往给材料作文行文时的旁观者身份,引领学生抒发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
解题指津:给材料的命题作文虽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在立意上依旧需要
学生先审清材料、题目所给的要素,把握住此题的独特性。“翅膀”的主人公应该是抒情主人公“我”而非“他者”;“翅膀”的功用应该是“带我飞”“给我希望”“飞向远方”,“翅膀”的功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生活有引领作用的;而且此翅膀必须具备“隐形”的特质。把握住这上述要点,作文方可顺利飞向远方。
参考答案:略
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