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97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悠然上城,有肉有笑有米有衣“满意透了”。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总是不会说”,所以他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物质的满足和心里的自卑。
第二部分:没带钱-懊恼,卖油绳顺利-高兴,少三毛钱-可惜,想三块赚头-高兴。准备"回府",忽感不适-悲观,想到自己活在世上“有益无害”,他又“露出一个微笑”。反映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多次情感变化,体现了其心理的脆弱。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遇到了吴书记。接着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平。一晚上就要了他两顶帽子的钱,再想到没法向老婆交账,更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想到“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立刻没了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于是"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自欺式的安慰让他感到很满足。
2.  陈奂生的心理情感发展变化的背后有什么意义呢?
   陈奂生的乐喜与悲愁,折射出他经济的贫穷,地位的卑微和见识的短浅,这也正是刚刚摆脱饥饿的农民心态的真实写照。
三、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陈奂生心理,性格,从而研究文章表现心理方式。
(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表现心理的材料。
1.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一次寒潮刚过,……一路如游春看风光。
2. 他身上有了肉,……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3. 如今,为了这点,……所以就象等于没有他这个人。
4. 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5. 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侦察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要多少价钱。
6. 受了这点挫折,心情挺不愉快,一路走来,便感到头上凉嗖嗖,更加懊恼起来。
本来他也晓得,……便一头横躺在椅子上卧倒了。
7. 陈奂生想到这里,……实在难得。
8. 旅馆里的表现 
(二)  这些内容表现了陈奂生怎样的心理,具体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1.  在上城过程中,陈奂生愉快轻松的心情。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
2.  这段话把陈奂生的喜悦表现得有血有肉。说明陈奂生朴实,容易满足。
3.  自卑,不善言辞,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渴望能说会道,以求提高自己地位。在苦难的日子里,陈奂生成了为生计而加速运转的疲惫不堪的机器,哪有什么精神可言,天长日久,自然嘴拙舌短,不善辞令。
4. 反映了随着物质生活的好转,农民们开始有了精神生活的主观追求。但这个要求极低,反映了他精神上的贫乏。
5. 说明陈奂生节俭、纯朴和精明,也反映了物质条件不是十分宽裕。
6. 明确:这两次情感的变化形象地说明:陈奂生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单调,他的心理又是那样的脆弱,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使他不快,而自欺式的安慰又能让他得到一种满足。
7.明确:对书记的感激也许让我们想到很多,我们可爱的农民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这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善良、质朴。
(三)指导学生详细分析住旅馆部分
1.都有哪些方法表现了付出五元钱后的陈奂生的心理的?这样写有何意义?
明确:此时的心理主要是对五元钱的痛惜。其中直接的心里描绘,还有对他动作的描写。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用直接和间接描写了陈奂生的心理——对五元钱的痛惜,只想找回点什么,让这五元钱花得值。
陈奂生一系列动作,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解剖了人物的灵魂,完全符合我国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2.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陈奂生的痛,他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痛惜悔恨之中?
明确:陈奂生的感情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开始的痛到后来的有了兴头,譬如卖要吃掉,迅速平衡。之后又肉痛一直持续到回家路上,他突然觉得五元钱花得值透,他不是实现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么?于是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他的感情变化很快,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又迅速找到平衡,从他身上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明确:阿Q,他的典型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表现就是自欺、健忘。 
4.  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揭示陈奂生心理,直接间接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刻画。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心理独白、作者描述、人物语言等直接的心理描写,同时还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等间接的心理描写,全面、细致、真实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而且作者注意把对人物心理描写与情节的发展相结合,随时随地地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如文章开头部分介绍陈奂生上城的几段中,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将陈奂生上城的目的和他类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比较本文与《项链》三四段以及《红楼梦》中“刘姥姥酔卧怡红院”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不同?
明确:1.《陈奂生上城》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它跟《项链》中的心理描写有所区别,《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运用了“土洋结合”的方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刘姥姥酔卧怡红院,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
2.都有第三人称的心理叙述和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
例如《项链》中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便以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述的。“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希望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再如舞会上几个“陶醉”,这些心理描写细腻深刻地表现出她对自己外表的自豪,认为自己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上上流社会的资本。
当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时的表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有第一人称也有第三人称,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解剖了人物的灵魂。
3.《陈奂生上城》《项链》心理描写方法。尽管二者在描写方法上迥异,但各自刻画的人物心理的深刻性是相似的,两文解剖人物的灵魂,都入木三分,效果相同。
六、总结:
1.文章非常细腻地刻画了陈奂生如何由心理失衡到最后求得平衡的过程,这对表现人物及主题有何意义?
明确:在短时间里,陈奂生的心理发生了如此复杂地变化,使其性格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从而也深刻揭示了作品主题。陈奂生是新时期普通农民形象,既具有淳朴、敦厚的传统美德,又包孕了新的朦胧的精神追求。长期的贫困的物质生活,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愚昧无知。当生活好转以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十分有限,而且表现了某种变态心理,生活在今天的陈奂生,仍然带有昨天留下的印记。这一文学形象,既淳朴又无知,既讲求实际又狭隘自私。他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揉合在一起的。他复杂多样的性格,使我们感到既可爱又可笑。
2.陈奂生身上的进取心和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明确:陈奂生的进取心是当时时代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漏斗户主”翻了身,内心充满喜悦,也萌生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折射了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这也是小说更深沉的意义所在。
七、布置作业:
课后研究:借鉴本课研究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课外从文中找出有关对比的材料,并加以分类归纳,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后记】
陈奂生的心理典型意义还可以通过小说结尾,丰富而深刻反映出来:其一,陈奂生的想法、做法与其前辈“阿Q”是相同的。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过是“自欺”罢了,而陈奂生不仅“自欺”,而且“欺人”;更可悲的是,被欺之人居然买他的帐!看来克服农民身上的劣根性是任重道远。其二,揭示了农民意识深处的封建等级观念及农村社会的落后。其三,和《项链》的结尾一样,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有这样的环境,才有陈奂生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结局。
本课的设计抓住心理描写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对陈奂生的心理变化研究,把握陈奂生的喜怒哀乐变化过程,在熟悉心理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心理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归纳描写的方式和特点,再与西方、传统小说比较,从而明白小说的心理描写技法,达到鉴赏的目的。不仅如此,还引导学生探讨这种技法对表现人物的力度,从另外的角度达到鉴赏的要求。陈奂生是点,其周围的群众是面,八十年代的农民是更大的面,因而心理研究就具有更典型的意义。同样心理描写是点,立足此点是为了更高层次――研究方法的面。给学生以研究方法的启示是授之以渔,作业中 “对比” 的研究就是希望学生对研究方法的迁移和巩固。如果学生学会了研究方法,那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一种方法,为其鉴赏小说乃至文学作品提供一条途径,为其受文化艺术熏陶打开一扇门,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