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离骚》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离骚》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34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离骚》教学设计,
  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名题讲析】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课文中亦会学到。象这一类重要的文学知识,要注意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
 2.“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主要为刻划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
  讲析:本题原为高中老教材第五册《涉江》一课的练习题。学习了屈原的有关作品,了解了其惯用的比喻、象征等骚体手法和洁白清忠的人格个性后,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这些知识是应在《离骚》一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的。
 作业:
  1、课后练习;  2、完成基训;  3、写一篇读后感或随笔。
           端午纪游
王安乐
      闲添端午一段愁,同学与我枉渚游。  流韵有人听渔父,遗踪无处吊左徒。
      铭涂石碣冢漫漫,血染斜阳水悠悠。 归去乘舟黄昏后,万家灯火是朗州。
                    1981年5月29日
         和安乐《端午纪游》     汤登仲
      同窗三载谁堪俦?孤岭踏青携侣游。  坐地持盅话古今,临江洒酒叹春秋。
      扬名烈士碑历历,沉底黄钟水悠悠。  斜晖望尽兴未尽,薄暮归舟向朗州。
                    1981年5月29日


   
1


4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离骚》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离骚》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