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0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22、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祭文的写法。
3.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祭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理解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由韩愈的《马说》《师说》;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学。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顾问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朗读课文:正音正句读。
1.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省(   )  所怙(   )、 殁(   )死、 汴(   )州、孥(   )、薨(  )   嗣(   )位、 殒(   )生、 奴婢(   )、窆(   )、尚飨(   )颍(   )水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③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五.分析理解第一~三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辨析
①致
A 乃能衔哀致诚               B 致敬亭于幕府
C 将成家而致汝               D 何意致不厚
E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F 老妇前致词
G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②就
A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B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 指物作诗立就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③之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E 告汝十二郎之灵
④始
A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
⑤舍
A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D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E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F 屋舍俨然
2.理解文化现象
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②告汝十二郎之灵
③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④请归取其孥
⑤明年,丞相薨             ⑥万乘之公相
(二)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这三段的意义:
答:第一段叙述我听闻侄儿去世准备祭奠的经过;第二段书写身世与家世之不幸的孤苦无依;第三段叙述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表现自己的悔恨和遗憾。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意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六.作业:朗读课文,翻译前三段。


第二课时
一.分析四~六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辨析:
①其
A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齐国其庶几乎
E 汝其善抚之
②信
A 其信然邪?其梦邪?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C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D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E 烟涛微茫信难求
③然
A 呜呼!其信然矣!          B 虽然,我自今年来
C 吴广以为然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④穷
A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固将愁苦而终穷             D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2.词类活用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遇汝从嫂丧来葬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④其传之非其真邪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⑥入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⑦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⑧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3.区别古今意义:
①明年,丞相薨            ②去年,孟东野往
③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④未可以为信也
⑤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
(二)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答:第四段感叹命运不公,痛惜诸兄之死;第五段痛惜十二郎之死;表现对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
2.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答: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悲,十二郎死更悲。
二.分析七~九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分析
①书
A 汝去年书云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E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F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G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②比
A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B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C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E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③以
A 未始以为忧也            B 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C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D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④然
A 其然邪?其不然邪           B 其信然邪?其梦邪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⑤ 如
A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2.区别古今词义
①汝去年书云             ②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③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④未始以为忧也
⑤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二)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段意
答:①第七段表现对十二郎的子女的怜悯;②第八段写自己对十二郎因软脚病不在意的惭愧之意; ③第九段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日期“无知”的愧疚之情。
2.这三段中,一段以感叹结尾,两段以问句结尾,作者是在叹什么?又在感什么?
答:均是感叹十二郎的去世,抒发自己的悲痛。
三.分析第十~十二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分析
①食
A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B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
C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病
A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E君子病无能焉            F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意
A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E何意致不厚
④长
A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C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E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F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G茅檐长扫净无苔           H府吏长跪告
I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下列各句中哪些字是通假字?怎样理解?

[1] [2]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