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57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教具使用
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鲁迅诗稿》序(第一课时)
1导语。
这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语言精美。
2听课件朗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作者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怎样高度评价?
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和书法?
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鲁迅诗稿〉序》属于哪一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本文属总分式,即先分述诗歌和书法,最后再作总评。
这篇序内容分明。第一段评价鲁迅诗歌,艺术上是“绝唱”,讽刺敌人“犀角烛怪”,对待朋友“肝胆照人”。这就把这一评论放在鲁迅研究的广阔背景之下了,它联系了鲁迅的思想,亦联系了鲁迅创作的总体特征,评论中肯,恰到好处。郭沫若在评论鲁迅诗歌的时候,还点面结合,有总说,有举例。第二段评论鲁迅书法,认为他学习了古人的书法优点,“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这一评论,非内行下不了这个判断,既指出了鲁迅书法艺术的特色,又表现了作者研究功力。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与为文结合起来,“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这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的“知人论世”的传统。最后作者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读者“好其诗,好其书”,这样读者一定能从道德文章方面皆受到教益。全文共三段,前两段分写,后一段总写,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3反复诵读,体味本文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序,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它短小篇幅中包容的巨大容量,文言的形式和精美的遣词造句给人无尽的美感。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不是眼下说得完的,他的文学成就也让人们一代代反复研究,受益无穷。鲁迅的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至今还如此,原因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和光芒,遮盖了他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郭沫若为这本书的出版写的这篇序,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神和魅力。不过,要用二百多字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大手笔是很难做得到的。
这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细细朗读,又像一篇古代骈散结合的小品文,有节奏,琅琅上口。
这篇序言的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抑扬起伏。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长得自然。也有类似偶句,如“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对得工整。整体感受全篇句式,如涉险路,观美景,从从容容,节奏舒缓。只在古人文章中才能感觉到的,我们在今人的文章中也享受到了。这是郭沫若大手笔奉献给我们的一篇美文。
本文用字用词,可谓精妙,字斟句酌,又不露痕迹。其中用字用词如“臻”“方生与垂死”“团结与斗争”“熔冶”“逾”“攀”“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等,十分节省,也十分精确。本文运用典故,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出。短短二百来字,处处可见郭沫若的才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籍知识。什么“犀角烛怪”,什么“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什么“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等,都有来头,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作者写作这样一篇小品,如在方寸之地跳舞,游刃有余。
[附]学习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短文(曹述敬)
196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郭沫若同志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美的短文。这篇短文的作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试谈两点。
简练。作文首先是立意,先要确定说些什么。在一篇序文中应说些什么呢?前人讲过:序之“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文章缘起·补注》)。现代序文的作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这是容易想到的。但这是给鲁迅的书作序,恐怕有人就容易从对鲁迅先生总的评述落笔。或者贪图省事,竟直接援引现成的对鲁迅评价的话语。这样,文章好坏固也难讲,但要想写得短些,就不易了。“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论文》)。《〈鲁迅诗稿〉序》发端即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扣紧题目“诗”字落笔,省却许多繁文,作者正是从“众人不下手”处下手,一开头就是短文的写法。第二段开头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扣紧题目“稿”字。第三段归到“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要我们好(爱好之好)鲁迅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书法之书),而日益近之”。全文只有三段,不足二百五十字,对《鲁迅诗稿》这一题旨,表现具足。可谓“简而不遗其意”。不但没有“遗其意”,而且意在笔先,从容布置。第一段论诗,引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段论“手迹”书法,末两句:“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结上启下,是本篇很好的过换处。第三段谈向鲁迅学习,还引了《荀子·劝学篇》的话。优游闲适,短而不促。实非文章老手不能为此。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其次是剪裁浮词,锻炼字句。这项工夫如用不到,文章多出十句八句,增加一二百字是不算回事的。郭老这篇序文,语言极为精练,真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例如第一段,共三句,八十余字,就把鲁迅的诗的思想性、战斗性全部道出。这三句话,八十余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诚然,这篇序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文的字句较之白话容易简练。但也不是只要用文言写作,文章自然就会简练,还得要看工夫技巧。
2优美。上述序文的简练,已经见出它的精巧。这里再从章句、含蓄两个方面,谈谈它的优美。
先谈章句。就章法说,全文三段,长短相若,所差不过二三十字,作为一篇短文,显得极匀称。一段论诗,一段论字,末一段结到学习鲁迅的诗、字和为人,犹如燕尾归身,清晰优美。这篇序文的句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有多到四十七字的长句,也有三字一逗的短句。其中最多的是四字一逗的句子。长句凝重,短句有力。长短相间,读来便觉文章气势雄浑。适当地运用四字句,能使文章具有整齐之美,便于讽诵。偶句的组织安排是这篇序文的句法变化的又一特色。例如,第一段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寥寥十四字”以下是个长偶句。第二段内“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是由两对偶句组成的。下文“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又是一个偶句。文章的最后一句“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是由三组偶句组成的。这些对偶的句子,使文气调节,音调铿锵,是我国散文写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读着这篇序文,觉着似散实骈,顺乎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而大有助于文章的变化、生动。此亦非文章老手不能为也。
此外,序文中有几句成语,用得都恰到好处。有些还是创造性的运用。如“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本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出,一字之易,新意立见,而又那么自然。又如“远逾宋唐”一句,“唐宋”连用虽最习惯,但因此处是说超越前代,自可由近及远。这些地方正是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值得我们细心玩味学习。
再说含蓄。序文对鲁迅先生及其诗、字的评价极高,放言遗词,斤两十足。但没有用类似“伟大”“高明”等形容词,也很少用类似“极”“至”等副词。这是文章的新奇处,也是写法的含蓄处。如第一段论诗,没有说鲁迅先生对写诗如何有修养,只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这样写,让人感到的言外之意,至少有二。其一,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而诗的造诣极深。其二,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第二段论鲁迅先生的书法,不直说功力如何,只说“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而鲁迅先生对于书法如何有研究,有功力,自然见出。“熔冶篆隶于一炉”和后面的“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合起来,告诉我们:鲁迅先生的书法所以“自成风格”,不仅是勤写苦练,使“心腕交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文字学有根柢,对碑帖有研究。第三段中“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一句,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下文从爱好《鲁迅诗稿》说到“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写得更为形象、含蓄。“春温”“秋肃”两个词,鲁迅先生的诗文中都曾用过。两词合用在这里,是对鲁迅先生的诗的思想内容有温驯、严肃两面,学者“手抚简篇”,经常学习,则将“默化潜移”,使“身心获益”“文笔增华”,甚有蕴藉。“文笔增华”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了全篇的题旨。如此结尾,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教具使用
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鲁迅诗稿》序(第一课时)
1导语。
这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语言精美。
2听课件朗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作者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怎样高度评价?
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和书法?
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鲁迅诗稿〉序》属于哪一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本文属总分式,即先分述诗歌和书法,最后再作总评。
这篇序内容分明。第一段评价鲁迅诗歌,艺术上是“绝唱”,讽刺敌人“犀角烛怪”,对待朋友“肝胆照人”。这就把这一评论放在鲁迅研究的广阔背景之下了,它联系了鲁迅的思想,亦联系了鲁迅创作的总体特征,评论中肯,恰到好处。郭沫若在评论鲁迅诗歌的时候,还点面结合,有总说,有举例。第二段评论鲁迅书法,认为他学习了古人的书法优点,“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这一评论,非内行下不了这个判断,既指出了鲁迅书法艺术的特色,又表现了作者研究功力。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与为文结合起来,“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这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的“知人论世”的传统。最后作者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读者“好其诗,好其书”,这样读者一定能从道德文章方面皆受到教益。全文共三段,前两段分写,后一段总写,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3反复诵读,体味本文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序,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它短小篇幅中包容的巨大容量,文言的形式和精美的遣词造句给人无尽的美感。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不是眼下说得完的,他的文学成就也让人们一代代反复研究,受益无穷。鲁迅的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至今还如此,原因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和光芒,遮盖了他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郭沫若为这本书的出版写的这篇序,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神和魅力。不过,要用二百多字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大手笔是很难做得到的。
这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细细朗读,又像一篇古代骈散结合的小品文,有节奏,琅琅上口。
这篇序言的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抑扬起伏。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长得自然。也有类似偶句,如“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对得工整。整体感受全篇句式,如涉险路,观美景,从从容容,节奏舒缓。只在古人文章中才能感觉到的,我们在今人的文章中也享受到了。这是郭沫若大手笔奉献给我们的一篇美文。
本文用字用词,可谓精妙,字斟句酌,又不露痕迹。其中用字用词如“臻”“方生与垂死”“团结与斗争”“熔冶”“逾”“攀”“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等,十分节省,也十分精确。本文运用典故,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出。短短二百来字,处处可见郭沫若的才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籍知识。什么“犀角烛怪”,什么“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什么“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等,都有来头,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作者写作这样一篇小品,如在方寸之地跳舞,游刃有余。
[附]学习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短文(曹述敬)
196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郭沫若同志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美的短文。这篇短文的作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试谈两点。
简练。作文首先是立意,先要确定说些什么。在一篇序文中应说些什么呢?前人讲过:序之“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文章缘起·补注》)。现代序文的作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这是容易想到的。但这是给鲁迅的书作序,恐怕有人就容易从对鲁迅先生总的评述落笔。或者贪图省事,竟直接援引现成的对鲁迅评价的话语。这样,文章好坏固也难讲,但要想写得短些,就不易了。“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论文》)。《〈鲁迅诗稿〉序》发端即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扣紧题目“诗”字落笔,省却许多繁文,作者正是从“众人不下手”处下手,一开头就是短文的写法。第二段开头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扣紧题目“稿”字。第三段归到“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要我们好(爱好之好)鲁迅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书法之书),而日益近之”。全文只有三段,不足二百五十字,对《鲁迅诗稿》这一题旨,表现具足。可谓“简而不遗其意”。不但没有“遗其意”,而且意在笔先,从容布置。第一段论诗,引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段论“手迹”书法,末两句:“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结上启下,是本篇很好的过换处。第三段谈向鲁迅学习,还引了《荀子·劝学篇》的话。优游闲适,短而不促。实非文章老手不能为此。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其次是剪裁浮词,锻炼字句。这项工夫如用不到,文章多出十句八句,增加一二百字是不算回事的。郭老这篇序文,语言极为精练,真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例如第一段,共三句,八十余字,就把鲁迅的诗的思想性、战斗性全部道出。这三句话,八十余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诚然,这篇序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文的字句较之白话容易简练。但也不是只要用文言写作,文章自然就会简练,还得要看工夫技巧。
2优美。上述序文的简练,已经见出它的精巧。这里再从章句、含蓄两个方面,谈谈它的优美。
先谈章句。就章法说,全文三段,长短相若,所差不过二三十字,作为一篇短文,显得极匀称。一段论诗,一段论字,末一段结到学习鲁迅的诗、字和为人,犹如燕尾归身,清晰优美。这篇序文的句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有多到四十七字的长句,也有三字一逗的短句。其中最多的是四字一逗的句子。长句凝重,短句有力。长短相间,读来便觉文章气势雄浑。适当地运用四字句,能使文章具有整齐之美,便于讽诵。偶句的组织安排是这篇序文的句法变化的又一特色。例如,第一段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寥寥十四字”以下是个长偶句。第二段内“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是由两对偶句组成的。下文“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又是一个偶句。文章的最后一句“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是由三组偶句组成的。这些对偶的句子,使文气调节,音调铿锵,是我国散文写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读着这篇序文,觉着似散实骈,顺乎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而大有助于文章的变化、生动。此亦非文章老手不能为也。
此外,序文中有几句成语,用得都恰到好处。有些还是创造性的运用。如“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本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出,一字之易,新意立见,而又那么自然。又如“远逾宋唐”一句,“唐宋”连用虽最习惯,但因此处是说超越前代,自可由近及远。这些地方正是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值得我们细心玩味学习。
再说含蓄。序文对鲁迅先生及其诗、字的评价极高,放言遗词,斤两十足。但没有用类似“伟大”“高明”等形容词,也很少用类似“极”“至”等副词。这是文章的新奇处,也是写法的含蓄处。如第一段论诗,没有说鲁迅先生对写诗如何有修养,只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这样写,让人感到的言外之意,至少有二。其一,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而诗的造诣极深。其二,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第二段论鲁迅先生的书法,不直说功力如何,只说“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而鲁迅先生对于书法如何有研究,有功力,自然见出。“熔冶篆隶于一炉”和后面的“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合起来,告诉我们:鲁迅先生的书法所以“自成风格”,不仅是勤写苦练,使“心腕交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文字学有根柢,对碑帖有研究。第三段中“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一句,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下文从爱好《鲁迅诗稿》说到“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写得更为形象、含蓄。“春温”“秋肃”两个词,鲁迅先生的诗文中都曾用过。两词合用在这里,是对鲁迅先生的诗的思想内容有温驯、严肃两面,学者“手抚简篇”,经常学习,则将“默化潜移”,使“身心获益”“文笔增华”,甚有蕴藉。“文笔增华”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了全篇的题旨。如此结尾,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一堂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望月怀远》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李贺小传》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棋王》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远的海子》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一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菩萨蛮》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细柳营》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绝版的周庄》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源头活水自在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泥哨》教学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一堂语文活动课》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春江花月夜》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最后一课》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望月怀远》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李贺小传》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棋王》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死水》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远的海子》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遇乐_京口北固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菩萨蛮》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细柳营》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给语言插上音乐的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绝版的周庄》教学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源头活水自在行》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泥哨》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满井游记》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灯》教学设计之一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灯》教学设计之二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灯下漫笔》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代诗歌鉴赏》教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古典诗歌鉴赏之形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咬文嚼字》教学设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永遇乐_京口北固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汉魏晋三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