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档中心物业管理学习实务指南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浏览次数: 561次| 发布日期:01-17 23:24:13 | 实务指南
标签:物业管理员培训,物业管理方案,什么是物业管理,http://www.350xue.com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选用火灾探测器时,若不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在其使用中会产生误报。误报除 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火灾探测器故障或设计中的缺欠、维护不周、老化和污染等有关,应认真对待。

  五、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设计的常见问题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设计规范的掌握。(1)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的规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对于规范不明确的内容,应参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意见,不可擅做主张。 (2)对于在设计规范中有要求而在施工规范中无说明,而有可能引起施工人员违规施工的内容,应在图纸说明中予以明确。例如设计人员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98)(以下简称《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确定火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保护面积及安装间 距,并在图纸中按此距离画出各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建筑面积较大,设有吊顶的商业楼、展览楼,设计人员按规范要求间距布置火灾探测器,但因通常电 气平面图中设备位置如无特殊距离要求仅为示意,最后施工人员很可能因为躲避其他安装在吊顶下的设备或为了美观而不按图纸中所画的探测器位置施工,这会给整个系统竣工验收造 成麻烦,应予以避免。所以在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况时,设计人员应在图纸中进行标注或在文字说明中进行强调。

  2.各专业之间必须协调配合。建筑物消防设计是涉及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各专业之间相互协调,才能提高综合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消防电气设计人员不但要熟悉本专业 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的消防设备,如防火卷帘门、电动防火门、防火阀、排烟阀、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电磁阀等设备的结构及性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 流指示器,因为按专业划分水流指示器一般出现在给排水专业的设备材料表中,而目前市场上的水流指示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机械接点式(不需工作电源),一种是电子接点式( 需提供直流24V工作电源)。消防电气设计人员应根据系统设计需要选择水流指示器类型,并向给排水专业提出要求,以避免由于水流指示器类型供货错误影响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调试及运行。

  3.火灾报警控制器电源必须采用专门供电回路,不得使用插头,且供电回路不得设漏电保护。虽然《系统设计规范》已明确规定,但仍有许多工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电源未按消 防电源的等级设计。且有一些火灾报警控制器生产厂家出厂的壁挂式火灾报警控制器本身就是靠电源插头来供电的。因为电源插头为接插件,供电可靠性不高,且易出故障,也容易受 到人为的破坏。

  4.一些特殊部位应设置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当有火灾发生时,发出火警信息,指导人们安全疏散。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电梯前室、疏散楼梯间 ,虽然《系统设计规范》未做特殊要求,但实践证明这些部位尤其是疏散楼梯间是人们逃生、疏散的主要通道,由扬声器播放疏散指令,指导人们安全疏散是必不可少的。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传输总线中应加隔离模块。总线隔离模块的作用是当总线发生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总线部分与整个系统隔离开来,以保证系统的其他部分能够正常工 作,同时便于确定出发生故障的总线部位。这对于避免某一局部总线出现故障(例如短路)而造成整个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是很有效的。

  (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线制的选择。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常用的接线方式。一是总线制,这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传输线路与消防联动系统合二 为一,即在一个回路中既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又有控制消防联动设施动作与接受动作回授信号的控制模块。另一种是两个系统独立,分别有各自的总线。二是多线制,即对消防 联动设施的控制是一对一、点对点。这两类接线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采用总线制布线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如果消防联动设施数量比较多且集中,采用总线制比较经济合理 。至于采用报警信号传输线路与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合二为一,还是各自独立,应根据系统规模、建筑物安全等级、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总线制控制方 式时,对于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等特别重要的消防设备,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控制装置,也就是必须设置直接使上述消防设备电动机运转的控制接触器线圈获电的 起动按钮。这类装置俗称硬接线盘。例如,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生产的BYE—KO—1500型 联动控制器除具有总线制联动控制功能外还有专门的硬接线盘用于手动直接控制重要消防设 备。对于消防联动设施比较少且分散,则可采用多线制。实践证明采用多线制使系统可靠性明显提高,尤其对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的消防设备采用多线制控制方式则尤为明显 。所以,如果投资及布线条件允许,应首先采用多线制,至少对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等设备应采用多线制控制方式。

  2.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置位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明确规定,对于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重要消防设施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 装置处进行双电源切换。最末一级配电装置的位置指在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风机房、消防电梯机房。

  3.设在消防栓箱中的起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及启泵信号灯的控制回路应采用50V以下的安全电压。这主要是防止火灾时使用消防栓,可能有大量的水溢出弄湿整个箱体,使消防栓 箱及消防水龙头带电伤及消防队员。这一点在《民规》中早有规定。但《民规》是推荐性行业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所以有些设计人员未严格执行此规定。但是实际中有伤人事件 发生,此规定还应严格执行。另外消防水泵不宜设过载保护,因为对于保护设备和灭火来说,灭火还是最重要的。虽不设过载保护,但电动机的过载应动作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4.《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直流24V。而大多数消防控制设备为交流220V、380V的设备,为防止造成将交流电源引入报警控制系 统而烧毁设备的事故,应采用交直流转换控制模块来实现强弱电的隔离。

  (三)系统布线及线路敷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传输线路线型的选择。对于报警系统火灾信号传输线路线型的选择有些设计人员不仔细考虑,盲目追求可靠性而选择耐火或耐热、屏蔽型导线。报警传 输信号线路只在火灾初期起作用,而在扑灭火灾过程中则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不必要求线路在火灾时高温高热的环境中工作。另外为了防止电磁干扰线路,穿钢管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报警信号传输线路只要采用耐压等级及线径符合规范及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要求的普通导线穿钢管暗敷或明敷即可。对于火灾信号传输线路与联动控制信号线路合二为一 的总线应穿钢管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如采用明敷应采取防火措施。对于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了减小信号传输线路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对信号 电平的影响,应采用RVS型双绞线。对于信号传输总线有极性要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图纸中注明导线的颜色以区分“+”、“-”极性,便于施工接线。

  2.消防用电设备的线路敷设及防火措施。消防用电设备的线路应尽量采用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这种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最经济最有 效的防火措施。有些工程中配电室距电气竖井距离较远,且消防用电设备容量较大,电缆穿钢管不能满足暗敷条件,所以从配电室至竖井段线路只能采用明敷。通常这段电缆都敷设在 吊顶中,这就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不采用耐火槽盒,因为耐火槽盒散热条件较差,电缆敷设在其中要降低其载流量,一般多根电缆在耐火槽盒内敷设其降容系数 为0.4~0.7。这就势必要增大电缆的截面,以加大其载流量而增加投资。且耐火槽盒仅能防止外部环境燃烧对电缆正常工作的影响,无法防止由于在耐火槽盒内电缆本身的故障和因 相邻效应而造成的火灾。如果电缆数量较多,须经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采用耐火槽盒还是在电缆梯架中敷设耐火电缆。另外,对于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备的供电电缆建议采用耐火电 缆,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受影响继续工作。此外消防用电设备线路应和非消防用电设备线路分开敷设,如果受条件限制需一起敷设时,两种用途电缆应分别敷设 在桥架或竖井的两侧,非消防用电设备线路还应采取防止由于自身原因(如过载、短路、漏电等)引起火灾而殃及消防用电设备线路的措施。

  六、高层民用建筑避难区域防火设计
  (一)高层民用建筑设置避难区域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就上海市而言,目前高层建筑近3,000幢,其中超高层建筑近100幢。当今的高层建筑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 员密集,而且现代化程度高,具有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完善以及竖向管井多、可燃装修材料多等特点。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烟囱效应,风效应,火势蔓延迅速 ,扑救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有资料统计,在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有240个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所需的时间约78分钟 。可以想象,在火灾时,人们逃命心切,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这样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会造 成意外伤亡事故;另外,在紧张慌乱的情形下,要在楼梯间里长时间行走,绝大多数的人会体力不支。由此可见,火灾时要将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 现实的。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每层或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或在体力不支时,进入避难区域,得到安全保护。可 以这样定义避难区域:它是指当发生火灾时,为那些由于疏散路线远,或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或因伤残、体弱而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设置的,能够躲避烟、火的侵袭,暂时保 证安全的场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智能大厦防火系统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实务指南,物业管理员培训,物业管理方案,什么是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学习 - 实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