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给了我们大量的图片、表格来表现近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如果结合我们身边的交通与通讯工具来讲,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因此我结合宜昌到重庆的这一段“蜀道”,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段“蜀道”从古代到近代以及现代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归纳其变化的特点,让本节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2、本节内容是近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变化,但我在课堂的开始却以古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为导入,一是用古代交通和通讯的落后与不便衬托出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二是与教材前三单元呼应,通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再次回顾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形成完整的历史结构。
3、本节内容将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分成两大部分,但在教学设计时,我通过一个情景的创设,将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合为一个整体,这样一是为了避免时间背景上的重复;二是使本节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为完整。
4、本节内容与地理学科结合紧密,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地理教材与地图资源,真正做到了综合史地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古诗词情况;了解学生对宜昌到重庆的交通状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情况。
2、查找资料:①古诗词、近现代著名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描写;②宜昌到重庆的交通发展资料;③宜昌到重庆的各种交通工具的耗时及票价。
3、与地理教师交流,学习地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无须学生做特别准备,一是因为学生本身时间有限,准备工作很难落实到位;二是本节内容本来就是从社会生活中找寻学习的素材,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积累,关键是课堂上老师的激发调动能将学生的积淀释放出来,也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
【重点难点】从纯知识的角度讲没有特别的重难点,但我认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是本节的重点,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是本课的难点。
【板书设计】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近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未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其它教法建议】作为宜昌的教师和学生对宜昌的交通和通讯状况肯定是最为熟悉的,其它地区的教师也可根据本地情况选择本地交通来讲述。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从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的“神六”载人航天,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今天的“天地对话”,人类的交通和通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宜昌人,从宜昌的交通,从我们自身运用的通讯手段的变化中,我们能否感受到这一变化,让我们穿梭于时空隧道,走一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蜀道”吧。
古代
的交
通和
通讯
创设情景: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所说的蜀道指的是从剑门关(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入川的陆路,这条路大都是一些木头做的栈道嵌在石壁上,川人俗称“老虎口”。那么当年要想入川,除了这条陆路,还可以从我们宜昌出发,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出发,走一走古代的这条水路。
出示资料:
材料一 昔日走三峡的四川船夫有首歌谣说:“出了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回四川,难于上青天!”
材料二
南津关口的至喜亭(意为“至此则喜”)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同学们可以发现,古代的蜀道有什么特点?
好不容易出了鬼门关,你如何向家人报平安呢?
出示资料:
材料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场秋雨就让出行的李商隐不知归期,你们觉得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有什么特点?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
书信、口信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通讯手段落后,耗时长
近代
交通
与通
讯工
具的
进步
时光荏苒,千年过去,近代的长江上又会上演着怎样的悲欢离合?此时你从宜昌到重庆,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出示资料:
材料四 截止抗战爆发前,经常行驶长江的洋船有50多艘,总吨位95万多吨,洋船以占全长江轮船47%的吨位,排斥了中国民间资本,垄断了全长江62.4%的客货源。
材料五
1938年秋末,一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湖北宜昌进行,负责运输的就是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图为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民生”号1926年7月首航嘉陵江。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航运业有哪些特点?
一路逃难,来到重庆,你又怎样与沦陷区的家人联系呢?
联系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一行在旅途中与三闾大学联系的情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洋船占据垄断地位,但民生公司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做出了巨大贡献。
电报、电话(但不太方便)
现代
交通
与通
讯工
具的
新发
展
“高峡出平湖”,随着葛洲坝水电工程和三峡大坝的修建,如果你想从宜昌出发到重庆,你又多了哪些选择?你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家人分享你的见闻呢?
出示资料:
材料六
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合龙
材料七 宜(宜昌) 万(万州)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6月全面开工, 全长260多公里,经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后连接湖北宜昌。2009年建成通车后重庆到宜昌只需6小时。
宜昌到重庆的铁路酝酿了近一个世纪,为什么现在铁路与高速公路才相继动工呢?
轮船、水翼飞船、汽车、飞机,不久以后就会有火车和高速公路。
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网络可视聊天等。
两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地势险要,一些技术难题长期无法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技术难题得以突破;地少人多,铁路与公路占地大等。
选择
不同
出行
方式
的理
由
很明显大家的选择增多了,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你们能说说你们选择的理由吗?
出示资料:
材料八 各交通工具需时及票价
交通工具
时间
票价
普通轮船
上水5天4夜,下水3天2夜
票价一等舱785元,二等舱490元,三等舱219元,四等舱164元,五等舱125元,散席107元
水翼飞船
12小时
370元左右
飞机
1小时
740元左右
长途汽车
17小时
195元
如果旅游我会选择轮船,因为可以看三峡大坝和新三峡,可是耗时太长,但票价比较便宜,而且比较舒服。
如果赶时间我会坐飞机,速度快,但票价太贵。
如果有既便宜又快捷的方式就好了,我希望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尽快通车。
归纳
四种
交通
方式
的优
缺点
通过大家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四种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优缺点各是什么?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修筑铁路造成价高,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展望
未来
了解了宜昌至重庆交通的现状,你能对未来几年宜昌至重庆的交通状况做一个预测吗?又会对宜昌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九
中国地图
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建成的话,会两分天下,对轮船特别是水翼飞船构成重大冲击,水翼飞船可能会因为时间长、价格高而退出历史舞台了。
水路运输一定要有旅游特色,才能扬长避短。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使水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量大大提高。
航空运输以他无可替代的优势仍将占据一席之地
宜万铁路和宜万高速公路修好的话,会大大改变宜昌的交通状况,宜昌会成为连接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有利于东部的物资快速、低价地运进西部,促进西部的发展。
分析
原因
我们看到,同样的起点和终点,在不同的时期却给我们不一样的答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古代、近代、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各呈现出什么特征?为什么不同时期特征不同?
可根据教材两张表格来分析。分析的层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程度较低的学生可指导其逐一分析,程度较高的学生可进行综合分析。
古代交通和通讯手段落后;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很大进步,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飞速发展,选择更多,更快捷、方便、安全、高效。
生产力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封建自然经济下人们对出行与信息的要求不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往与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如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交通与通讯的近代化)
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才有保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发散
思维
除了交通与通讯工具能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外,你还能通过什么生活现象来说明社会的发展?
回顾第一节,引出第三节,作为学生,还可以观察自己的学习生活。
服装、住房、家俱、电器等……
报刊杂志、娱乐生活……
教材、教室、校园环境等……
辩证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发明广泛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汽车的普及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垃圾短信与黄色信息泛滥,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使学生明白事物的两面性,但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否定新生事物并拒绝发展,面对问题要积极地解决问题。如推广节能型汽车,加强互联网的管理等。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用“想象力”作为交通工具穿行于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之间,通过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迁我们看到了一幅完整而真切的历史画卷。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近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现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未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建设成就与弊端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近代外国宗教影响在高中教材中的反映
- › 高中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
- › 高中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二
- › 高中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设计
- ›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评价的层次及方法
- › 高中历史参考书目解读
- › 高中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栏目导航
-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 ·《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之简单化教课
- ·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读讲议练 创高考佳绩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症采取的措施
-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
- ·教学设计:人造历史不适应于历史教学的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培养学生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方法
- ·高一历史《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教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要点与教学设
-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 ·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大纲版)
-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
- ·高中历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
- ·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
-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
-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