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李白诗鉴赏(7)

李白诗鉴赏(7)

浏览次数: 604次| 发布日期:04-16 02:15:03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白诗鉴赏(7),
诗人运用七律的形式吊古伤今,借景抒情,自然浑成,这是很不容易的。这首诗从神话传说开始,落笔轻灵,悠然无尽,不禁感慨系之。其后两联,分承首联,一为感事,是虚写,叙述“凤去台空”的巨大的历史变化,一为写景,抒发了“江自流”的现实感慨。最后以深切的忧虑,强烈地表达了对朝政的不满和愤慨 ,也深情地诉说了对国事的关心。回肠荡气,余韵悠然。
关于这首诗,《唐宋诗醇》中有一段话很好,可供参考:“崔颢题诗《黄鹤楼》,李白见之 ,去不复作,至金陵登凤凰台乃题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 ,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谓白实拟之以较胜负,并谬为‘捶碎黄鹤楼’等诗,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
这首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但它长于即景生情,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于平淡之中寓深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是描写小睡乍醒时诗人所见所感的情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而铺洒在床前,熠熠生辉,令人乍见以为是银霜凝地。这里“月光”的乍见及心头的生“疑 ”,都大有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的韵致,表明游子被思乡情绪所袭扰,已是辗转反侧,眠不能彻夜 。“疑是”二字则将诗人少睡初醒而蓦然看见月光铺洒床前时瞬间的恍惚朦胧的感觉和神态,都给维妙维肖地状摹出来了 。“疑”字还具有提领下文的作用——正因为生“疑 ”,才会引出了诗人举头、低头的一系列动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句,写诗人举头、低头之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明月在天,耀如白昼,面对“ 霜”天之月,诗人怀念故乡的思绪如潮翻飞。这里 ,“故乡”意域宽阔,启人思索。诗人思念的可能是故乡间的巴山蜀水、“峨眉山月”、司马相如的琴台、孩提时击剑任侠的往事,也包括故乡的亲友?⋯⋯
但诗人都没有具体点破,一切尽在不言中。在《静夜思》中,从取景、造境、到用语,都是那么清新、自然,真可谓“天然去雕饰 ”。因此,这首明白如话的小诗不但使人感到并不“单调”、“乏味”,而且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是“反朴归真”的佳品。
这首诗的高妙处还在于诗人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围绕“低头思故乡”这一中心来凝聚诗人纷飞的思绪,如潮的感情,从而使诗的浓情炙人。长期的漫游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恸不断地来袭扰诗人的心灵的。但诗人摒弃了其他之一切,而是只截取生活中小睡乍醒后的一个富有包孕的片刻和一刹那的内心感受,以情观物,集中刻划,从而使诗的感情分外浓郁、感人,读后令人感到诗意深厚,回味无穷。



上一页  [1] [2] 


李白诗鉴赏(7)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李白诗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