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鉴赏(1)
浏览次数: 626次| 发布日期:03-09 14:22:52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刘禹锡诗鉴赏(1),
九十两句承前说,昏镜既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得到陋容之人的爱重:用绣花带子装饰它,用美玉匣子盛放它。以上十句咏昏镜,极力挖掘昏镜受爱重的原因,以揭露和讽刺喜爱昏镜的人。末两句概括题旨,暗示写作的目的。陋容之人喜昏镜而弃明镜 ,在于“适”与“非适”,“适”则受爱重,“非适”则被轻视,“非适乃为轻”,就二者言,概括出一篇主旨 。“秦宫 ”,指明镜,传说秦始皇宫中有面方镜,能照见人的脏腑,辨别人心忠奸(见《西京杂记》卷三 ),这里用这个典故极写明镜贵重,并用反诘语气加以强调 ,把“ 适”与“非适”的题昏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句写得感慨至深,孤愤之情溢于言表,颇能见出作者以明镜自比(包括革新人士)的寄托之意,与秦始皇爱宝镜的典故联系,暗示出作品的现实寓意——针对亲信宦官佞臣而迫害革新人士的唐宪宗而发。又唐太宗曾论魏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刘禹锡这首诗的立意显然受此启发。太宗曾为秦王,用“秦宫”颇切太宗此事 ,是双关语(刘禹锡长于此道),谴责宪宗不肖,喜昏弃明,违背祖训,妙绝!
这篇作品,诗人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颇使我们领略到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聚蚊谣
刘禹锡
沉沉夏夜闲堂开,
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
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
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
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
羞尔微形饲丹鸟。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作于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期间。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朝中政敌——腐朽官僚乘机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人大肆进行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 ,掀起了一阵阵鼓噪 。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把那些阴险毒辣的官僚比作在昏暗中喧嚣、害人的蚊子,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描写了他们的丑态,并且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消灭,从而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铮铮硬骨,以及对腐朽官僚的鄙视憎恨。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 ”,“ 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 ”,一开始就点出时间 ,接着写“伺暗 ”、“喜昏黑 ”,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 ,“嘈然歘(音x ū,忽然 )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 ”,好象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 。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音x ǔ)吹气)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 、深厚。第三 ,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滴沥”,水下滴貌)、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 。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 ,不是也象“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吗?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 、鄙视之意 ,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 我躯七尺尔如芒 ”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 。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 ,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 。“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 ,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 设幄”即装上帐子 ,“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 ”。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 。他所能选择的 ,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 ,而决不是软弱胆小 。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 ,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 ,潘岳诗 :“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 》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 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 ,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 。“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 ;“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 ,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 ,且用仄声 ,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刘禹锡诗鉴赏(1)
九十两句承前说,昏镜既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得到陋容之人的爱重:用绣花带子装饰它,用美玉匣子盛放它。以上十句咏昏镜,极力挖掘昏镜受爱重的原因,以揭露和讽刺喜爱昏镜的人。末两句概括题旨,暗示写作的目的。陋容之人喜昏镜而弃明镜 ,在于“适”与“非适”,“适”则受爱重,“非适”则被轻视,“非适乃为轻”,就二者言,概括出一篇主旨 。“秦宫 ”,指明镜,传说秦始皇宫中有面方镜,能照见人的脏腑,辨别人心忠奸(见《西京杂记》卷三 ),这里用这个典故极写明镜贵重,并用反诘语气加以强调 ,把“ 适”与“非适”的题昏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句写得感慨至深,孤愤之情溢于言表,颇能见出作者以明镜自比(包括革新人士)的寄托之意,与秦始皇爱宝镜的典故联系,暗示出作品的现实寓意——针对亲信宦官佞臣而迫害革新人士的唐宪宗而发。又唐太宗曾论魏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刘禹锡这首诗的立意显然受此启发。太宗曾为秦王,用“秦宫”颇切太宗此事 ,是双关语(刘禹锡长于此道),谴责宪宗不肖,喜昏弃明,违背祖训,妙绝!
这篇作品,诗人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颇使我们领略到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聚蚊谣
刘禹锡
沉沉夏夜闲堂开,
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
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
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
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
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
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
羞尔微形饲丹鸟。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作于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期间。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朝中政敌——腐朽官僚乘机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人大肆进行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 ,掀起了一阵阵鼓噪 。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把那些阴险毒辣的官僚比作在昏暗中喧嚣、害人的蚊子,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描写了他们的丑态,并且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消灭,从而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铮铮硬骨,以及对腐朽官僚的鄙视憎恨。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 ”,“ 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 ”,一开始就点出时间 ,接着写“伺暗 ”、“喜昏黑 ”,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 ,“嘈然歘(音x ū,忽然 )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 ”,好象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 。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音x ǔ)吹气)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 、深厚。第三 ,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滴沥”,水下滴貌)、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 。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 ,不是也象“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吗?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 、鄙视之意 ,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 我躯七尺尔如芒 ”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 。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 ,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 。“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 ,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 设幄”即装上帐子 ,“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 ”。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 。他所能选择的 ,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 ,而决不是软弱胆小 。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 ,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 ,潘岳诗 :“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 》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 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 ,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 。“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 ;“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 ,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 ,且用仄声 ,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刘禹锡诗鉴赏(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