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三)说互助
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 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美丽的散文诗包含了很多层意思,它写到了平等、爱心和同情,还写到了一层别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为什么说,施舍者非但没有给乞丐什么东西,反而从乞丐那儿得到了施舍?读者大约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是的,本来施舍者为没有东西施舍给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而是用平等的、诚恳的态度向乞丐表示歉意,这种态度使他与乞丐之间的关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满足,我们从乞丐的话里能够体会出他对真正的爱心和同情的理解与感激。但问题是,接下来,当施舍者听了乞丐的话以后,竟觉得这是乞丐施舍了他。这里似乎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这种回报是多样的,比如被施舍者对你说一声谢谢,你的心也会感到一阵热。这就是一种温暖,一种回报。其实人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满足的。
我们前面讨论过,人类的爱心来自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集体劳动实践,同情也是爱的具体显现和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那么,互相帮助则是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伦理原则之一,由互相帮助滋生出爱和同情,也滋生出自我牺牲的精神需要。
我们不妨把这种精神需要称作为“牺牲”的本能。这里所说的牺牲,并不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舍命牺牲;也不是堵枪眼、炸碉堡的英雄壮举。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人的精神需要,或者说是人寻求快乐的伦理原则。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突然面临一种巨大幸福的时刻──你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你在运动场上获得了最高名次,你的父母送你一件你非常喜欢的礼物,甚至是你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时突然看到某种大自然的美景……总之,是你沉浸在欢乐之中的时候,你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找你的好朋友来分享这一欢乐。“分享”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一个青年人,他所拥有的精力、智力、体力、热情都远远超过了他的身体所需要的能量,所以,无论是喜悦,还是其他因素,他都会生出一种本能去寻求他人的分享,由此来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人类的互相帮助的品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互相帮助,是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就提倡,并在同学之间积极开展的一种活动。通常的互相帮助都是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来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为什么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叫互相帮助呢?成绩好的同学决不会说,我帮助你提高学习成绩,你必须帮助我回家做家务,这才叫互相帮助啊。不会的。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那位成绩好的同学没有真正理解互相帮助的意义。因为“互相帮助”的意义,并不是商业买卖关系,更不是金钱借贷关系,那种冷冰冰的、恨不得从对方胸脯上割下一磅肉的态度,完全不配做“互相帮助”那样美好的事情。互相帮助的“互相”即表现在人的自我牺牲的快乐本能上。当你有了获得知识的快乐时,你应该有这种本能,要将这种快乐分享给你的同学。就像当你看了一部好的影片以后,会立刻想到把这盘录像带或VCD介绍给你的朋友去看,这样才叫“分享”,才叫“自我牺牲”。当你帮助了你的朋友,看到他因此而获得快乐的时候,你将会享受到这种高尚的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互相帮助并不能理解为物质上或者知识上的交换原则,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欢娱和自我满足。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屠格涅夫为什么说,他从乞丐的那里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施舍?
互相帮助的原则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和形式,许多动物在与自然环境的搏斗与求生存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互助的方式,但由此而产生出来的诸如爱心、同情、自我牺牲等伦理原则,则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特权。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权利。在现实环境里,我们被社会上各种自私自利的原则所腐蚀,常常会让腐朽的思想道德来模糊人类真善美的本性,比如,当你乐于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人(可能是你很亲近的人)出来劝阻你,会说你“太傻了”、“吃亏了”等等,这时候,你最好的办法是问一问自己,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否在帮助别人中感受到了快乐?如果你确实能够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那说明你是个有着高尚情怀的人,你就要坚定地做下去。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那是一个寓言,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地狱中,众人(鬼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看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天使)也围着桌子在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是幸与不幸的差别。请你想一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样来的吗?
八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 › 语文期末复习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干将莫邪》全解
-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2单元字词
- ›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理解性默写
- › 云梦县隔蒲祥山中学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游恒山记》全解
- › 语文期末复习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 语文期末复习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 › 语文期末复习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 › 八年级上教参:桥之美
- › 八年级上教参:故宫博物院
- › 八年级上教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
- › 八年级上教参: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
- › 八年级上教参:蜡烛
- › 八年级上教参:亲爱的爸爸妈妈
tag: 口语交际 八年级上同步辅导,八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八年级上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高洁人格的精神折光——《爱莲说》赏析
- ·《爱莲说》导法八例
-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 ·八年级上教参:桥之美
- ·笔墨精炼,情致深长——《湖心亭看雪》
-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
- ·诗歌赏析---《观刈麦》《使至塞上》
- ·亲山亲水送亲人——李白《渡荆门送别》
- ·《游山西村》赏析
- ·田园诗,失意诗人对农家的皈依----
- ·钱塘观潮
- ·《三峡》备课笔记
- ·《观潮》备课笔记
- ·“尘海苍茫沈百感”——读《朝花夕拾》
- ·变换视角,分块品析,促学生“自悟”—
- ·《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内课外
- ·寂寞无人见 浮生半日闲----《记承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 ·教《记承天寺夜游》一得
-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 ·长江三峡夔门大桥赋
- ·钱塘观潮天下奇
- ·八年级上教参:故宫博物院
- ·《爱莲说》网络建模研究报告
- ·八年级上教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
-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