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师:哦,你是为共产主义的命运而深深地担忧啊!(众笑)这个问题本来最好是请教江泽民总书记。(众笑)不过,我可以谈谈我的看法,也许你听了我的看法后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认识。别忙,刚才还有几个同学也要提问,先一起提出来,好吗?
学生:和他一样,就是这个问题。
教师:那么,看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共同的问题了。有部分同学认为既然“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可现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又怎么能说“永垂不朽”呢?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他的基本原理应该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那么,你刚才所说的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恰恰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死守一些马克
www.350xue.com
思著作中的教条。当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很复杂,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德文版序言中曾这样写道:“《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又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已经知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是科学求实。我就以中国为例,我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交锋——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纪实》,有人把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称作20年改革开放的主线。
如果我们把五月份的几个重要日子排列起来,就会发现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奔腾长河: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工人阶级第一次把《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变成了响彻上空的口号;5月4日,是“五四”运动纪念日,正是这个运动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 周年纪念日;5月12日,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冲破了自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凡是”派,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声号角,也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5月29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中央党校“5·29”讲话发表一周年,这个讲话是后来十五大报告的纲领和蓝本。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新纪元的宣言,那么,十五大报告则是新世纪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一个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咱们再把视线拉近一些。20年前,大港还只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可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兴的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城镇了。而它发展的活力正是来自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同学们看,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嘛!外面这条大街名叫“世纪大道”,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真正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世纪大道!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天才、罕见的科学求实精神和极其渊博的知识都远远超过我们每个人。假如有人妄想批判他的发现,那只能落个引火烧身、自取灭亡的下场。这一点只有生活在较发达的世纪的人们才可能理解。”
恩格斯还曾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四十二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本身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想世界上发出这个口号时,响应着还是寥寥无几。……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的战斗力量,他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一支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即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啊!”
那么现在我要说,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今天能在这世纪之交,亲眼看着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被中国人民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而蓬勃发展,那该多好啊!
(学生鼓掌)
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你说我说的有道理吗?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您说得有道理。您的话使我想起了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
教师:是吗?你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哪句话?
学生: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大意是只要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
(全场鼓掌)
教师:看来今天同学们重学这篇课文的确走近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嘛!可以说,没有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今天不可能到大港来,一片盐碱地,我来干啥?(学生笑)对不对,我来干啥?所以我在想,同学们学这样的文章,不能就文论文,要想到自己,想到生活,想到社会,想到时代,这才算真正把课文读活了,而不是读死书,不是为考试而读书。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可能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吧!
好,时间不多了。让我们再“走进马克思”,所谓“走进马克思”就是了解一下马克思的心灵世界。在这里,我给同学们推荐几本关于马克思的书,希望同学们能感兴趣。(展示投影片)
这几本书是《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马克思秘史》(沙叶新)《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特别是《马克思的自白》尤其值得同学读一读。我相信你们读了以后,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你们会感到马克思不但是一位伟人,而且还是一位非常亲切的人。下面我选读其中的几则:(翻书,读)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温柔。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马克思面对所有的诬蔑诽谤可以“毫不在意,把它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因为他有“始终如一”的目标,比起这宏伟的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讨厌的缺点?奉迎。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同学们,听了马克思的这几则“自白”,我想,同学们也许现在还不一定能够理解马克思的伟大学说,但你们也一定会敬佩马克思伟大的人格!而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 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继承的。
今天,我很有幸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学们可能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同时也可能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不过这是好事,说明同学们的思维真正打开了。最后,我想给同学们赠送一段话。
在座的同学们大概是十六七岁吧,马克思在你们这个年龄,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让我给大家背诵几句,作为我对你们的勉励,也作为我今天这堂课的结束——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 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全场鼓掌)
教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学生:老师再见!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
――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欧阳代娜
1998年5月3日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省会、直辖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讲坛上,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讲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创新的主导思想,另辟蹊径的教学探索,已见于他撰写的教学论著,在这堂课上,也同样体现了上述基本观点,对当前的高中的语文教学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应该说,作为一堂观摩课,又是在异地借班上课,要在50分钟之内处理完这样一篇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恩格斯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一生的伟业的高度概括,理论性很强,知识面很广,涉及到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如何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读懂这篇文章,能“以文解道”,又“以道悟文”地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的精髓,又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领悟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与艺术,这的确是不容易的。李镇西老师勇敢地选择了这篇课文来讲,这种敢闯“虎穴”的精神,令人钦佩。看完了这堂课,更感到以下几个问题,体现了李老师的教学特点,值得大家研究探索。
一,这堂课应从何入手来把握全局,引导学生去阅读呢?李老师提出了要用马克思的精神来学习这篇文章,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制高点,引导学生去攀登。在简单介绍了马克思的占有李卜克内西对他的评价后,李老师提出应以马克思的独立思考的精神来学习课文。要学会质疑,“于不疑处有疑”这就是创新的起点。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尤其是高中的学生)质疑,这就是给了学生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一个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思考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引导了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这是这堂课的特色之一。随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师生之间成功地实现互动互助的探究式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互相提出疑问,又互相求解。大家有问有答,有争有解,循着文章的层次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有的问及字词,乃至标点符号(这也是不能放过的!);有的深入到理论的本质,兜售很自然地循着课文的语言脉络来展开(这才是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师生共同努力,真是做到逢山开路,遇河搭桥,一个个疑问解决了,学生自己实际存在的疑难,经过自己的思考后,提炼出来了(这样的提问才能于学生有助,信口开河地不加思索就发问就无益的,对高中学生尤为如此),又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师生共同的帮助求得解答,阅读课的第一个任务――“以文解道”,就在正确的独立思考的方法指导下完成了。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了阅读的方法,这是最宝贵的金钥匙。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tag: 马克思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徐志摩<爱眉小札>:爱的全体验
-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 ·徐志摩名作欣赏《泰戈尔》
- ·读《伊索寓言》——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
-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参考
-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风格
-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
- ·悼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徐志摩
- ·《鸿门宴》通假字(全)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神话诗人——海子
- ·论语做人格言
- ·情和理(庄子)
-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问
- ·毛泽东诗词选
-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六
- ·毛泽东的诗|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感怀《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花未眠板书设计
-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 ·里尔克传——第三章 萨洛美和俄国
- ·论语别裁
-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
- ·《我有一个梦想》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