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篇旨
以上观点其实只是庄文的表面印象,并未深入到庄子的寓意。一则,它把大鹏与斥晏鸟作两极境界的分别,与庄子固有的齐同万物的思想相违背;二则,视大鹏为逍遥者,泯灭了“圣人无己”与“鲲鹏培风”的界限,也即泯灭了有形与无形,有待与无待的根本区别,因为大鹏的高飞南冥不同于至人的以游无穷,它是有限的飞,是有待于风的飞。所以这种观点同第一种观点一样,同样不符合《逍遥游》的篇旨,同样不可取。第三种观点以今人王厚琛、朱宝昌为代表,认为前两种观点均是庄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应该同时从这两种观点出发来理解《逍遥游》中的鹏、晏鸟关系。
他们指出,庄子的思想体系是由其“方法论”与“逍遥论”即“无为论”共同组成的。从方法论上看,鹏、晏鸟无异,均为逍遥,从无为论上看,鹏、晏鸟有别,鹏为逍遥,晏鸟不逍遥。以向、郭为代表的第一种观点是从方法论方面来说的,讲的是怎样逍遥的方法论问题;以王仲镛、朱桂曜为代表的第二种观点是就庄子的无为论来说的,讲的是逍遥境界方面的问题。
“但是不能、也不该以庄周的无为论去否定郭象所讲的庄周的方法论,反过来亦然。”这种观点是对前两种观点的融合与吸收,根据对前两种观点的分析可见,它也不符合《逍遥游》的篇旨。不管从方法论,还是从无为论出发,要在庄子笔下的大鹏并非无待逍遥的形象,所以这种观点仍不可取。第四种观点是以晋人支道林(遁)清人王夫之为代表,承认鹏、晏鸟有别,但同不逍遥。《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支道林“逍遥义”云:“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晏鸟。
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晏鸟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至,此所以为逍遥也。”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则分别以“逍”、“遥”二字说明了鹏、晏鸟的区别,他说:“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鹏游于大者也,遥也,而未能逍也;……晏鸟游于小者也,逍也,而未能遥也。”又说:“小者笑大,大者悲小,皆未适于逍遥者也。”支道林和王夫之关于“逍遥”的解释不尽相合,但于鹏、晏鸟关系的理解却是一致的,都认为鹏、晏鸟皆不逍遥。支氏认为“逍遥”的关键在于“物物而不物于物”,而大鹏和斥晏鸟,一则外无安适,一则内有骄矜,所以皆不逍遥。
王夫之以为“逍遥”的关键在于忘怀物我,无所依待,而鹏未能忘物,晏鸟也未能无己,所以皆未逍遥。今人张默生、谢祥皓等支持此说。张默生说:“由逍遥游的境界来论,大鹏与蜩晏鸟,同是有待的,同是不自由的。”(《庄子新释》)谢祥皓说:“鹏、晏鸟对照,庄子着意表明的是“小大之辩”,即大与小的差别,但不论是小还是大,均未能进入庄子的逍遥游之境。”(《庄子导读》)二人都肯定了鹏、晏鸟有别,但同不逍遥。
比较而言,上述第四种观点最切合庄子本意。从《逍遥游》的篇旨来看,“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而大鹏和斥晏鸟都是有所待的,斥晏鸟有待于心识狭隘浅陋,不理解大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大鹏有待于形体笨拙庞大,须培风才能高飞,须天池才可止息。
三上述四种观点,就影响而言,第二种观点可能是影响最大的。人们一提到大鹏和斥晏鸟的关系,便会有大、小与高、卑的形象对比,进而生出优、劣,胜、负的境界之分。虽然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有失庄文的篇旨。人们所以会把大鹏与斥晏鸟作两极境界的分别,仰视大鹏而卑视斥晏鸟,多由于庄子对大鹏高大雄伟形象的成功塑造。人们倾倒于这一富有神话色彩、栩栩如生的伟大形象,进而将自己的愿望和志向寄托在它身上,赋予了它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而全然不顾庄子的本意和庄文的哲理。
这种现象尤其在文学史上长有风气,从西汉贾谊的《鹏鸟赋》,到魏晋名士的咏庄诗文,到盛唐李白的《大鹏赋》等,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鹏、晏鸟关系都是被这样看待的,一优一劣,爱憎分别。从文学意义上看,这种处理无可厚非,它反而多侧面地丰富、发展了庄子笔下的鹏、晏鸟形象。但是从庄子的本意和庄文的哲理上看,这样处理是不正确的,是一种错误认识。实际上,伟大的鲲鹏和卑小的斥晏鸟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正如前文分析指出的,它们同资有待,均不逍遥。我们还可以从《逍遥游》篇中的“列子”和“未攵厂牛”两个寓言形象上进一步得到说明。在《逍遥游》中,大鹏与这两个形象是互为影子的。
不独大鹏能高飞,郑国的列子也有这功夫。庄子说列子可以在天上连续飞行十五天,感觉非常轻快、美妙,幸福极了!令人羡慕!然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他仍然需要依赖风力才能飞行呵!在《逍遥游》中,也不独大鹏很高大,未攵厂牛牛形象也是很高大的,“其大若垂天之云”,比大鹏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大则大矣,却不能捕捉小老鼠,与东西跳梁的狸犭生相比,显得臃肿笨拙,落得贻笑鼠辈。很明显,庄子通过这种对比意在说明,万物的情状虽然互不相同,都是有所依待的,其间没有根本的区别。
总之,透过《逍遥游》这座由“正言”和“谬语”构成的五彩迷宫,我们会发现:“有待———无待”是贯穿全篇的主题。无待的逍遥指的是圣人无己的精神境界,而从鲲鹏到斥晏鸟,从列子到未攵厂牛牛,它们都是庄子反衬至人无待逍遥的铺陈笔墨,它们的情状虽然不同,但都是有待的物质生命的活动表现。庄子这种无待逍遥的人生观带有消极顺受的倾向,但同时又包含着对人生自由执着的探索和追求,有着永恒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逍遥游》篇旨
- › 《逍遥游》篇旨
- ›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研究庄子的态度
- ·《逍遥游》篇旨
- ·个人社会——避世、从俗与明王之治(庄
- ·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
-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庄子)
- ·大道如青天(庄子)
-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庄子)
- ·道家及其人生哲学
- ·平常生活值得分享(庄子)
- ·庄周与道家养生学(庄子)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三)
-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四)
-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五)
- ·闻一多的庄子诠释
-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中)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四)
- ·略谈庄子书的注释
- ·社会之限:时与命(庄子)
- ·自我之限:情与欲(庄子)
- ·另眼看庄子(下)
- ·庄子师友型君臣关系浅析(一)
- ·另眼看庄子(中)
-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下)
- ·庄子思想中的道与气 (三)
- ·论宋玉的人格——自司马迁对宋玉评介
-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 ·司马迁和班固
-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