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的母亲形象
浏览次数: 761次| 发布日期:03-30 03:34:39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的母亲形象,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读史铁生,我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朴实沉勇、聪慧、坚忍的伟大母亲。《我与地坛》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母爱的光辉,犹如冬天的太阳,穿透阴霾破空而来,照亮你人生的希望;《我与地坛》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思想的力量,犹如黎明的颂歌,扫荡黑暗,欢呼光明,激活你沉睡的梦想。母亲,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以她的苦难和智慧,以她的刚强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而辉煌的生命之歌!
(一)、沉默而坚实的人生大爱。我相信这种说法,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无声处有大爱。读《我与地坛》,对母亲的感知和理解又一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史铁生以凝练、沉重的笔触冷峻而平缓地向我们描述了艰难苦患中的母子深情,平实朴素的文字,司空见惯的素材,渗透了作家的心血,凝结着母亲的深情,读着读着,我分明感受到了有一颗心在跳动,有一股热血在沸腾,有一份激情在燃烧。那些送往迎来的深情凝望,那些将心比心的深切理解,那些焦灼不安的徘徊顾虑,一个姿态,一副表情,一份感受,我都不能忘记。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不会修饰,也无须修饰,他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他感受到了什么就表达什么,他被什么情境感动了就如实地抒写这份感动。我愿意把这些文字看成是一尊母亲的雕像,简单而沉默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焦灼而炽热的心。母亲站在小院里,却沉浸在看不见我的世界中,专注而深情,思念而焦虑。她想送我却又不能送我,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用站立不动的姿势,用一如既往的凝眸,用深藏不露的牵挂送我,送我到我想去也只能去的地坛,可我,纵然想走,又哪能走得出母亲的目光呢?纵然想飞,又哪能飞得出母亲的心空?史铁生告诉我们,母亲的目光是一双长长的手,牵扯着我走向未来。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这些文句像绕口令,又像是捉迷藏,可是叫人高兴不得,激动不起,我体验到了一种酸心的悲凉和焦灼的炽爱。人生或许就是冥冥之中两个有缘的人互相对视的一个过程吧。我想起了一首诗,写男女相恋的,也挺适合母子相依这份血肉真情。“你找我时我在找自己/你没有看见我时我已看见了你/你看见我时我不敢看你/你不看我时我想看你/你看见我时我也看见了你/背影是离别的忧伤/地坛也为我沉默”除去心有灵犀,两情相悦的怦然心跳,我更读到了一份悲凉,一份无奈,一份尴尬,做儿子的“我”既自伤自悼、困惑茫然又自责自省,愧对母亲,做母亲的“你”(她)既焦急忧虑、心神不宁又强作镇定、克制自己。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表达对儿子的爱也是自自然然的,可是,母亲却以一种艰难窘迫的形式来表达这份满怀忧虑的爱。一个找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躲一个,多么沉重而痛楚的牵挂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苦难时期的母亲,情有多深,心有多苦!一个“看见”写尽了患难时刻的人生苦况。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我几乎是流着泪读完这些文字的,我丝毫也不怀疑史铁生的真诚、直率,有这样一位能够舍生忘死、殚精竭虑呵护儿子的母亲,史铁生为什么还要掩饰呢?这些大白话、老实话太伤心,太动情了,它直逼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知道:有一种爱超越生死,刻骨铭心;有一种爱血浓于水,动人肺腑。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痛苦分给两个人来承担,那么,这种痛苦会减少一半。我要说,对于母子二人来说,儿子的痛苦分担给母亲,母亲就会加倍的痛苦,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情愿儿子能活下去自己去死也行,儿子是她的唯一,儿子是她的至爱,儿子的重要已远远超过了她的生命。这样的母亲,忧心忡忡,心力交瘁,注定是活得最苦最累的,也正是这种艰辛苦累铸就了母亲的伟大和崇高,闪烁出动人的光辉。
类似上述分析的有关人物描写的细节、片断,《我与地坛》还有很多。母亲的一个姿式、一副表情、一份感受、一举首、一投足无一不折射出她的内心世界。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爱到心灵,爱到骨髓,爱到实处的人。她沉默不语,坚实行动,不炫耀,不张扬;她隐忍顽强,独担苦难,不抱怨,不悲叹。她以坚强的意志来迎战苦难的命运,她以呕心沥血的爱来唤醒自伤自卑的儿子,她活着的时候让残疾的儿子从心灵的轮椅上站起来,她去世之后又在儿子心中站成了一座丰碑。她是我们英雄的母亲啊!
(二)、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读《我与地坛》,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史铁生实际上为我们暗示了一种微妙隐形的三角关系,如果说地坛这个古老荒园是一所历经沧桑仍唤发生机活力的大学的话,那么,“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生,而母亲则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母亲给予了我爱和勇气,给予了我坚强和幸福。我们也可以从散文中的一些片断和场景描写中体察到母亲思想的智慧和深刻。
“她知道我心理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俗话说,天上太阳大,地上母亲大。而作儿子的“我”实际上就是母亲心目中的太阳,现在这轮太阳愁云惨淡,黯然失色了,这对母亲该是何等强烈的打击啊,拯救残疾的儿子和儿子伤残的心灵,就成了母亲重要的使命。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并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不做不该做的事,不问不该问的话,想儿子之所想,急儿子之所急,小心翼翼,默默无言地呵护儿子那颗敏感而破碎的心。“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写出了爱儿子的艰辛不易。“想问”表明母亲想知道儿子的状态如何,想些什么,她能不能分担儿子的痛苦(从肉体到精神)。“不敢问”表明母亲的担心和顾虑,因为一问,刺伤了儿子的敏感而脆弱的自尊,从而增添了儿子的苦痛,那可是母亲千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人总是这样,一旦自己身陷困厄,惨遭不幸,有人关心和照顾自己,而且这种关心和照顾愈是热情、周到便愈让人感到自身的不是和不安,只有施爱者关照对方但又不让对方觉察,尊重对方又不让对方感到自卑时,这份关爱对于受难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母亲洞察儿子的内心世界,处处关照儿子而又隐瞒、躲避不让儿子自伤命运、自悲身世,真可谓费尽心机,艰难不易啊。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现在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些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既想让儿子出去又担心会发生什么,既关心儿子的现在又忧虑儿子的未来,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昼夜交替,循环往复,母亲在空落和不眠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相反却孕育了母亲更深刻的发现,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只能是剥夺了儿子成长的权利和成熟的机会,那才是母亲可以预见的真正悲剧呢!母亲不是哲学家,但她通晓朴实的人生哲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哲理来影响儿子的人生道路,这正是母亲深刻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这条路不是鼓励儿子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也不是希望儿子荣华富贵,子贵母荣,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炼就一副钢铁意志,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很多时候,我们都和作者一样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关心我们的人,而实际上我们错了,在母亲崇高而坚强的人生之路面前,我们除了赞叹,还有惭愧。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在苦难中思索,在尊重中行动的人,她理解我的苦痛,尊重我的内心世界,她关心我的现在,更忧虑我的未来,她和地坛一样给予我无处不在的爱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还忧虑什么呢?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63.net)
作者邮箱: xccwxx@163.net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的母亲形象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读史铁生,我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朴实沉勇、聪慧、坚忍的伟大母亲。《我与地坛》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母爱的光辉,犹如冬天的太阳,穿透阴霾破空而来,照亮你人生的希望;《我与地坛》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思想的力量,犹如黎明的颂歌,扫荡黑暗,欢呼光明,激活你沉睡的梦想。母亲,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以她的苦难和智慧,以她的刚强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而辉煌的生命之歌!
(一)、沉默而坚实的人生大爱。我相信这种说法,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无声处有大爱。读《我与地坛》,对母亲的感知和理解又一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史铁生以凝练、沉重的笔触冷峻而平缓地向我们描述了艰难苦患中的母子深情,平实朴素的文字,司空见惯的素材,渗透了作家的心血,凝结着母亲的深情,读着读着,我分明感受到了有一颗心在跳动,有一股热血在沸腾,有一份激情在燃烧。那些送往迎来的深情凝望,那些将心比心的深切理解,那些焦灼不安的徘徊顾虑,一个姿态,一副表情,一份感受,我都不能忘记。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不会修饰,也无须修饰,他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他感受到了什么就表达什么,他被什么情境感动了就如实地抒写这份感动。我愿意把这些文字看成是一尊母亲的雕像,简单而沉默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焦灼而炽热的心。母亲站在小院里,却沉浸在看不见我的世界中,专注而深情,思念而焦虑。她想送我却又不能送我,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用站立不动的姿势,用一如既往的凝眸,用深藏不露的牵挂送我,送我到我想去也只能去的地坛,可我,纵然想走,又哪能走得出母亲的目光呢?纵然想飞,又哪能飞得出母亲的心空?史铁生告诉我们,母亲的目光是一双长长的手,牵扯着我走向未来。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这些文句像绕口令,又像是捉迷藏,可是叫人高兴不得,激动不起,我体验到了一种酸心的悲凉和焦灼的炽爱。人生或许就是冥冥之中两个有缘的人互相对视的一个过程吧。我想起了一首诗,写男女相恋的,也挺适合母子相依这份血肉真情。“你找我时我在找自己/你没有看见我时我已看见了你/你看见我时我不敢看你/你不看我时我想看你/你看见我时我也看见了你/背影是离别的忧伤/地坛也为我沉默”除去心有灵犀,两情相悦的怦然心跳,我更读到了一份悲凉,一份无奈,一份尴尬,做儿子的“我”既自伤自悼、困惑茫然又自责自省,愧对母亲,做母亲的“你”(她)既焦急忧虑、心神不宁又强作镇定、克制自己。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表达对儿子的爱也是自自然然的,可是,母亲却以一种艰难窘迫的形式来表达这份满怀忧虑的爱。一个找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躲一个,多么沉重而痛楚的牵挂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苦难时期的母亲,情有多深,心有多苦!一个“看见”写尽了患难时刻的人生苦况。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我几乎是流着泪读完这些文字的,我丝毫也不怀疑史铁生的真诚、直率,有这样一位能够舍生忘死、殚精竭虑呵护儿子的母亲,史铁生为什么还要掩饰呢?这些大白话、老实话太伤心,太动情了,它直逼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知道:有一种爱超越生死,刻骨铭心;有一种爱血浓于水,动人肺腑。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痛苦分给两个人来承担,那么,这种痛苦会减少一半。我要说,对于母子二人来说,儿子的痛苦分担给母亲,母亲就会加倍的痛苦,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情愿儿子能活下去自己去死也行,儿子是她的唯一,儿子是她的至爱,儿子的重要已远远超过了她的生命。这样的母亲,忧心忡忡,心力交瘁,注定是活得最苦最累的,也正是这种艰辛苦累铸就了母亲的伟大和崇高,闪烁出动人的光辉。
类似上述分析的有关人物描写的细节、片断,《我与地坛》还有很多。母亲的一个姿式、一副表情、一份感受、一举首、一投足无一不折射出她的内心世界。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爱到心灵,爱到骨髓,爱到实处的人。她沉默不语,坚实行动,不炫耀,不张扬;她隐忍顽强,独担苦难,不抱怨,不悲叹。她以坚强的意志来迎战苦难的命运,她以呕心沥血的爱来唤醒自伤自卑的儿子,她活着的时候让残疾的儿子从心灵的轮椅上站起来,她去世之后又在儿子心中站成了一座丰碑。她是我们英雄的母亲啊!
(二)、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读《我与地坛》,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史铁生实际上为我们暗示了一种微妙隐形的三角关系,如果说地坛这个古老荒园是一所历经沧桑仍唤发生机活力的大学的话,那么,“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生,而母亲则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母亲给予了我爱和勇气,给予了我坚强和幸福。我们也可以从散文中的一些片断和场景描写中体察到母亲思想的智慧和深刻。
“她知道我心理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俗话说,天上太阳大,地上母亲大。而作儿子的“我”实际上就是母亲心目中的太阳,现在这轮太阳愁云惨淡,黯然失色了,这对母亲该是何等强烈的打击啊,拯救残疾的儿子和儿子伤残的心灵,就成了母亲重要的使命。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并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不做不该做的事,不问不该问的话,想儿子之所想,急儿子之所急,小心翼翼,默默无言地呵护儿子那颗敏感而破碎的心。“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写出了爱儿子的艰辛不易。“想问”表明母亲想知道儿子的状态如何,想些什么,她能不能分担儿子的痛苦(从肉体到精神)。“不敢问”表明母亲的担心和顾虑,因为一问,刺伤了儿子的敏感而脆弱的自尊,从而增添了儿子的苦痛,那可是母亲千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人总是这样,一旦自己身陷困厄,惨遭不幸,有人关心和照顾自己,而且这种关心和照顾愈是热情、周到便愈让人感到自身的不是和不安,只有施爱者关照对方但又不让对方觉察,尊重对方又不让对方感到自卑时,这份关爱对于受难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母亲洞察儿子的内心世界,处处关照儿子而又隐瞒、躲避不让儿子自伤命运、自悲身世,真可谓费尽心机,艰难不易啊。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现在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些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既想让儿子出去又担心会发生什么,既关心儿子的现在又忧虑儿子的未来,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昼夜交替,循环往复,母亲在空落和不眠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相反却孕育了母亲更深刻的发现,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只能是剥夺了儿子成长的权利和成熟的机会,那才是母亲可以预见的真正悲剧呢!母亲不是哲学家,但她通晓朴实的人生哲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哲理来影响儿子的人生道路,这正是母亲深刻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这条路不是鼓励儿子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也不是希望儿子荣华富贵,子贵母荣,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炼就一副钢铁意志,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很多时候,我们都和作者一样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关心我们的人,而实际上我们错了,在母亲崇高而坚强的人生之路面前,我们除了赞叹,还有惭愧。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在苦难中思索,在尊重中行动的人,她理解我的苦痛,尊重我的内心世界,她关心我的现在,更忧虑我的未来,她和地坛一样给予我无处不在的爱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还忧虑什么呢?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63.net)
作者邮箱: xccwxx@163.net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的母亲形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我与地坛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一同步辅导 推荐
- ·生命与自然的默契——解读《我与地坛(
- ·《我与地坛》中的母爱描写
- ·解读《我与地坛》的生命哲学
- ·无边母爱 轻轻抒写——品读《我与地坛
-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
- ·中华民居:江南水乡
- ·读《我与地坛》
- ·在宇宙欲望里度化的生命——赏析史铁生
- ·两个傻子的好运设计——访史铁生
- ·陈村:我看史铁生
- ·史铁生回首《往事》
- ·读《庄子》之二
- ·读《老子》
- ·也说无用之用(秋水|庄子)
- ·住房琐议(鲍鹏山作品)
- ·《寓言的密码》(秋水|庄子)
- ·庄子的知识论
- ·论《庄子》中的寓
- ·《庄子》语言艺术浅析
- ·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
-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逍
- ·庄子《养生主》和《达生》
- ·《庄子》新论
- ·庄子传奇
- ·庄子的困惑
- ·永远的庄子-----读庄子随笔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评点版)
- ·《荷塘月色》中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