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名作欣赏》·长城下之哀歌
(3)诗歌从吊古丧逝着手,这符合中国诗歌的传统;但是,诗人又终于彻底摆脱了旧有的吊古者的空虚的叹息,将“吊古”与“思人”相联系,将对“物”的凭吊同对人的体验相结合,这就把全诗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闻一多由长城而引发的感慨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鲁迅的著名杂文《长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两篇作品有它们非常相似的思想趋向,比如,闻一多批判了长城的防御功能,鲁迅也指出,长城“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闻一多发誓要撞倒长城,鲁迅也在杂文的结尾处感慨:“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显然,正是出于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高度的理性自觉,闻一多的诗歌才与鲁迅的杂文殊途而同归。
不过,细细解读下来,我们也看到,闻一多的诗歌与鲁迅的杂文还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一差别又正是闻一多区别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在鲁迅杂文《长城》里,长城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一个文化的符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当今世界的旧文化、旧传统的化身。鲁迅说:“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这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按照鲁迅的逻辑,即便是旧的长城崩溃了又怎样呢,新的长城照样将人包围,照样继承着旧的原则“吃人”,所以说鲁迅始终是站在长城文化的对立面,冲出包围是他一生的愿望。但是闻一多要温和一些,它的长城主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尽管它也代表着“封闭”,但毕竟也还有不幸的一面,诗人“撞倒”长城,不是为了把个人解放出来,而是甘愿成为中日文化的殉难者,这样,他也终究还是与长城保持了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联系。
(李怡)
《闻一多名作欣赏》·长城下之哀歌
-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 《闻一多名作欣赏》·南海之神
- › 《闻一多名作欣赏》·艾青和田间
- › 《闻一多名作欣赏》·一个小囚犯
- › 《闻一多名作欣赏》·花儿开过了
- › 《闻一多名作欣赏》·烂果
- › 《闻一多名作欣赏》·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 › 《闻一多名作欣赏》·钟声
- › 《闻一多名作欣赏》·二月庐
- › 《闻一多名作欣赏》·鸟语——送友人南归
- › 《闻一多名作欣赏》·回来
- › 《闻一多名作欣赏》·八教授颂
- › 《闻一多名作欣赏》·相遇已成过去
- › 《闻一多名作欣赏》·最后一次的讲演
- › 《闻一多名作欣赏》·欺负着了
tag: 闻一多 长城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闻一多名作欣赏》·谢罪以后
- ·徐志摩<爱眉小札>:爱的全体验
- ·快速筛选文章信息
- ·徐志摩名作欣赏《泰戈尔》
- ·读《伊索寓言》——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
-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参考
- ·试论《呐喊》、《彷徨》的艺术风格
- ·《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 ·由对《荷塘月色》的问题整合谈高中语文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初唐四杰研
- ·悼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徐志摩
- ·《鸿门宴》通假字(全)
- ·《闻一多名作欣赏》·纳履歌
- ·神话诗人——海子
- ·论语做人格言
- ·情和理(庄子)
- ·侧看庄子:古老阅读的现代体验
-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问
- ·毛泽东诗词选
-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六
- ·毛泽东的诗|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感怀《大堰河——我的保姆》
- ·花未眠板书设计
- ·高一(上)语文期中试题
- ·里尔克传——第三章 萨洛美和俄国
- ·论语别裁
- ·微子篇第十八(论语)
- ·《我有一个梦想》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