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目录(余秋雨)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于和脆折。
……
■后记
前言:
我在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记得曾有几位记者在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
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不管是春温
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
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由此,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
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白发老人。
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
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
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
时还会把自己弄得挺苦恼。例如连续几个月埋首于砖块般的典
籍中之后,从小就习惯于在山路上奔跑的双脚便会默默地反抗,
随之而来,满心满眼满耳都会突涌起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
念。我知道,这是不同......
重读《文化苦旅》
王彬彬
对余秋雨的散文,我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当《文化苦旅》刚问世时,我也是读得饶有兴味的,对它的评价也很高,后来,当“山居笔记”在《收获》刊出几篇后,我读了便颇有些失望,认为有些空疏,浮泛,有些“为文而造情”。当时,在与一位作家的对话中,我肯定了《文化苦旅》,也对“山居笔记”有所非议。时隔八年之后,我重读了《文化苦旅》,感受与初读时颇有不同。那些取材于历史的所谓“文化散文”,在总体上已不能令我很满意了,只是其中的有些片断,我仍然觉得很精彩,例如,《青云谱随想》中对朱耷的赏析,足以证明余秋雨有着良好的艺术感觉并且善于把这种感觉真切地传达出来。如果说对《文化苦旅》的重读,使那些取材于历史的所谓“文化散文”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为降低,那另几篇写作者耳闻目睹之事,也在某种意义上“触及”了“现实”的文章,如《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家住龙华》,则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为上升。
我觉得,余秋雨作为一个散文家的才华,倒是在这几篇文章中有更切实的体现,而且,余秋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倒是在这几篇文章中有一定程度的闪现。
可惜,人们对余秋雨散文的褒贬,集中于那些所谓的“文化散文”,对这几篇文章都很忽视。当然,更可惜的是,这类文章余秋雨写得太少。我相信,写这类文章的题目,余秋雨肚中有很多。倘若作为散文家的他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所谓的“人文山水”上,而是多写一些当代现实中的悲剧,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将高得多,在有识者眼中,他的“文化人格”也会光辉得多。
当然,代价是他不会那样走红,尤其是不会在港台和海外华人中有什么影响,甚至还会令某些人反感,因为“非我族类”,也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东西。我想,这样的代价余秋雨是很难付出的。
在《山居笔记》序言中,余秋雨对自己的被批评表示了不解:“在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时期,仅仅针对几篇并不触及现实的散文,也没有上面号令,怎么能形成密集而猛烈的批判?”其实余秋雨真是错了。他竟然不明白之所以遭受那么“密集而猛烈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并不触及现实”招致的。
倘若他的文章多多地触及现实,即使写得再差,我敢说,也决不会引来如此“密集而猛烈的批判”。不妨再说得切实些,如果余秋雨写的,是巴金的《随想录》那种品格的东西,即使有再多的“硬伤”之类,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指正”。—您想,有谁忍心到《随想录》里去挑硬伤呢?
对余秋雨的批评,尽管有些具体文章我颇不以为然,但我觉得在整体上是显示了文化界的良知和道义的。
《文化苦旅》自序
虽然不曾如秋雨先生一般游历过博大祖国的山山水水,却也自文
章中感受到了那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与沧桑。旅游本身是一种享受,
但对于真正想要,即将,或已经读懂历史的人来说,更多的是劳累——
心理的劳累。
每次双手托起那本《文化苦旅》,就不由得感到一阵紧张与压抑,
翻开它,更觉得沉重,仿佛自己一下子老了许多,也好象有了很多关
于人生哲理的感叹。写文章是一种累活——看这样的文章又何尝不是!
一旦将书本捧在手里,便失去了自己,你会身不由己的卷入历史的洪
流,随着作者踉踉跄跄的游历,享受这痛苦旅途的欢乐。
道士塔的悲哀,莫高窟的伟大,三峡如弘的气势,庐山不测的文
化底蕴,还有江南小镇的恬美,沙原隐泉的疑问……
这些都是一种渴求,一种向往,也是对于祖国历史山河热爱和赞
美的一种表达。
看过几篇,不由得有了一种大胆的想法:尝试着将由秋雨文中摄
取的一些东西转化成为另一种文化笔调。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对
名人的挑战,对自己的挑战。有了这样一种挑战的勇气,成功与否,
我已看得不重要了。于是便有了这《文化苦旅》(序)的诞生,本想
展现世人一个全新的面目,但无奈根基尚浅,始终无法摆脱那种历史
遗迹的雄浑与伟岸,于是也有了诗中沉闷得令人窒息的笔调。
是的,面对历史,面对孤寂与荒凉,任何一个人也无法使笔下变
得轻快……
轻快不起来。
《文化苦旅》目录(余秋雨)
- › 《文化苦旅》"七气"
- › 一笔沉重的文化债———读《文化苦旅》有感
- › 《文化苦旅》目录(余秋雨)
- › 道士塔(《文化苦旅》余秋雨)(课文)
- › 读《文化苦旅》,展人文风采
- › 热寂读《文化苦旅》
- › 《文化苦旅》将被搬上荧屏
- › 苍茫行走——读《文化苦旅》
- › 秋风秋雨愁煞人——有感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tag: 余秋雨 文化苦旅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