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雨果奇观,雨果其人

雨果奇观,雨果其人

浏览次数: 99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雨果奇观,雨果其人,

  今年2月26日,是法伟大作家雨果200周年,这位创作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不朽名著的作家,在读者心目赢得了永久的荣誉。法国已把今年定为“雨果年”。为表达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纪念,今特刊发柳鸣九先生的专文。——编者


  1885年5月17日,83岁高龄的雨果患重病的消息,在巴黎传开了,从这天起,每天的报纸都有他病情通报。寓所前,总聚集着一批又一批关切探询的人群,不断有社会名流在门前下车献上自己的名片。
  5月22日,雨果逝世,上议院与众议院获悉,立即休会。宣布全国性的哀悼。两院一致通过政府的提案,决定为雨果举行隆重的国葬。
  5月30日,雨果的遗体停放在凯旋门下,四周里星形放射的大道上,路灯与火炬日夜照射,不尽的人流从凯旋门下通过,瞻仰雨果的遗容。
  6月1日,葬礼举行,鸣礼炮21响,仪仗队由12名法国青年诗人组成,200万人群同随在灵车的后面。
  这是法国以至欧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葬礼,是精神文化领域里最崇高的一次哀荣。正如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雨果学权威安德烈·莫洛亚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把以往只保留给帝王与统帅的荣誉,给予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雨果出生于拿破仑时代kai始后的第三年,其父勃鲁都斯·雨果出身平民,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拿破仑时期,转战南欧,获将军衔。雨果幼年时曾随军到过意大利、西班牙。雨果12岁时,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由于其父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而其母本来就出身于“路易十六的忠臣之家”,是一个“激烈的旺岱分子”,少年雨果有过一个为时约十来年的保王主义时期。
  雨果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作,很早成名。1819年,与两个哥哥创办《文学保守者》周刊;1822年冬出版第一个诗集,后又将它增补为《歌吟集》;接着又相继发表了小说作品《冰岛的凶汉》(1823)与《布格-雅加尔》(1826)。
  查理十世上台后变本加厉的反动使革命逐渐酝酿成熟,在自由主义思潮日趋高涨的背景下,雨果的政治态度开始有了转变。1826年,因缺乏明确纲领,成立于1823年的浪漫派第一文社解散,雨果与维尼、缪赛、大仲马、诺地埃另组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1827年,他在《铜住颂》一诗中缅怀了拿破仑时代对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武功。同年,他又发表了著名的战斗性的宣言《<克伦威尔>序》;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从这一年起一直到1840年,他以丰富的戏剧、诗歌以及小说创作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1828年,浪漫主义戏剧《玛丽蓉·德·沙洛尔墨》由于批判了专制王权,遭到禁演。1829年,他同情和歌颂希腊解放斗争的诗集《东方集》问世,并出版了批判统治阶级以法律压迫劳动者的小说《死囚末日记》。1830年,他写作了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和新颖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艾那尼》,这个剧本在七月革命前夕初次演出时,浪漫主义与伪古典主义的两派拥护者,在剧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演出最后得到极大的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对伪古典主义戏剧的胜利,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后。雨果以欢迎的态度写作了热烈的颂诗《年轻的法兰西》。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长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上演了剧本《玛丽蓉·黛罗美》,发表了抒情诗《秋叶集》。1832年以后,他相继发表的作品有剧本《国王取乐》、《吕克莱丝·波基亚)(1832)、《玛丽·都铎》(1833)、《安日洛》(1835)、《吕伊·布拉斯》(1838);诗集《暮歌集》(1835)、《心声集》(1837)、《光影集》(1840);小说《克洛德·格》(1834)以及杂文《文学与哲学札记》。七月革命以后这一时期雨果的戏剧与小说作品,充满着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对这时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力量的激愤地控诉是这些作品的基调。
  金融家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使雨果逐渐在政治上采取了和现实妥协的态度。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45年后,雨果在文学创作方面比较沉寂。在政治舞台上却很活跃。1848年以前,他一直在君主立宪制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巴黎的无产阶级在二月革命中提出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的口号后,他才坚决站在共和的立场上。这时他被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对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抱同情的态度。1848年底的总统选举中,他投票支持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久又成为这个野心家的反对派。他是1849至1851年间国民议会中社会主义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法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和他的政派发表宣言试图反抗,但遭到失败,政变后的12月11日,他被迫流亡国外。
  19年流亡期间,雨果先后居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大西洋中英属泽西岛和根西岛,始终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政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作辛辣嘲骂的政论小册子《小拿破仑》,并写了揭露政变过程的《一桩罪行的始末》(后于1877年发表)。1853年,他“充满革命气势”的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出版。1859年,他拒绝拿破仑三世的“大赦”。在流亡时期,他的其他文学创作有诗集《静观集》(1856)、《历代传说》(1859)、《街道与园林之歌》(1865),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以及文艺批评专著 《莎士比亚论》(1864)。
  1870年,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凯旋式地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他持反战的态度,但普鲁士军队侵人法国围困巴黎时,他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了斗争。他发表演说鼓舞人民的斗志,他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他捐款铸造抗战的大抱。其中的一尊就以“雨果”命名。1871年2月,他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巴黎公社时期,他在布鲁塞尔,他既同情公社又对公社不理解,但公社失败后反革命刽子手大肆进行屠杀时,他挺身而出,保护被迫害的公社社员,宣布开放他在布鲁塞尔的住宅作为他们的避难所,并积极为被判罪的公社社员辩护;争取对他们的赦免。1872年,他刊行了在1870-1871年法国人民艰难时日中写的诗体日记《凶年集》。1877年以后,他完成了四部诗集:《祖孙乐》(1882),《历代传说》第二、三集(1877、1883),《灵台集》(1882);两部政论:反对天主教的《教皇》(1878)和批判封建君主权力的《至高的怜悯》(1879),以及一部戏剧 《笃尔克玛》(1882)。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里,有一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木身就构成了一些传奇,构成了一些重大的文化奇观,或以其劳作工程的巨大宏伟,或以其艺术创造的无比精美,或以其内容的广博,或以其思辨的深达,或以其气势的磅礴,或以其意境的高超,或以其精神影响的深远,或以其艺术感染的强烈。雨果就在这样一个层次上,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传奇,一个令人赞叹、令人眩晕的奇观。
  作为精神文化奇观,雨果是一个大写的诗人,一个亚里土多德的诗学意义上的诗人;不仅是诗人,也是戏剧家、小说家、批评家、散文家。而且,最难的是。他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有丰硕厚实的功绩,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高踞于金字塔的尖端,仅仅某一单方面的成就已经足以构成一块块不朽的丰碑。
  在诗歌中,他上升到了辉煌的民族诗人高度。他长达近70年的整个诗歌创作道路,都紧密地结合着法兰西民族19世纪发展的历史进程,水乳jiao融,浑然一体。他是民族心声的号角,民族叹息的回音,是民族光荣业绩的赞颂者,民族艰辛磨难的申诉人,他的诗律为这个民族的每一个脚步打下了永恒的节拍。他也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人类一切最正常、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从政治领域里的民主与自由,社会领域里的平等与博爱。精神领域里的信仰与虔诚,到个人生活中的爱情、人际交往中的友情、家庭关系中的亲情等等,在他的诗里。全都得到了酣畅而完美的抒发。雨果还是文学界罕见的气势宏大的史诗诗人,他以无比广阔的胸怀拥抱人类的整体存在,以高远的历史视野瞭望与审视人类全部的历史过程,献出了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类史诗的鸿篇巨制。他是诗艺之王,其语言的丰富,色彩的灿烂,韵律的多变,格律的严整,至今仍无人出其右者。
  在小说中,雨果也获得了惊人的成就。他是推一能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都处理得有声有色、震撼人心的小说家。他小说中丰富的想像,浓烈的色彩,宏大的画面,雄浑的气势显示出了某种空前绝后的独创性与首屈一指的浪漫才华,他无疑是世界上怀着最澎湃的激情、最炽热的理想、最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去写小说的小说家,因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灿烂的光辉与巨大的感染力。而在他显示出了这种雄伟绚烂的浪漫风格的同时,他又最注意、也最善于把它与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与人类现实的课题紧密结合起来,使他的小说永远具有现实的社会的意义。尽管在小说领域里,取得最高地位的伟大小说家往往都不是属于雨果这种类型的、但雨果却靠他雄健无比的才力也达到了小说创作的顶峰,足以与世界上专攻小说创作并取得最高成就的最伟大的小说家媲美。

[1] [2] [3] [4]  下一页


雨果奇观,雨果其人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雨果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