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3

浏览次数: 98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龚自珍3,

龚自珍在讲“自我”时,还十分强调“自我”本性的“自然”表现。本来,他也反对宋明理学家把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先验论。他说:“善非固有,恶非固有,仁义、廉耻、诈贼、很(狠)忌非固有。”(《壬癸之际胎观第七》)这里,他赞成告子关于人性的说法,认为善恶等道德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即他说的:“龚氏之言性也,则宗无善无不善而已矣。善恶皆后起者。”(《阐告子》,《全集》第129页)龚自珍关于善恶的道德观点是后天形成的思想,也是对的,而且在当时来说,对理学的批判,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但是,到了晚年,他又把这种性“无善无不善”的理论,牵合于佛教天台宗的教义,这就不但减弱了它的理论意义,而且导致了他的错误的人性论。

龚自珍最初从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出发,是坚决地反对宋明理学家把“情”看作是万恶“人欲”的说法。他认为,“情”是属于人的“自然”本性中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自然、真实的感情,因而也是“无善无不善”的。在他看来,对于这样一种自然的、真挚的感情,不应当抑制它、铲除它,相反应当宽容它,尊崇它。对这一点,他曾经自述过对于“情”的认识过程,说:“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宽容)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长短言自叙》)他认为,虽然人们对于“命”是无法抗拒,有“无如何者亦受”的命定论思想,但对于自己真实的“情”,他还是主张任其自然发挥的。



www.350xue.com

龚自珍这些“宥情”、“尊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尊重个性,解放个性的意义。所以他十分反对对个性的强制束缚,认为这样会严重损害个性,压抑人材的成长。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病梅馆记》(一名《疗梅记》)。文中以梅枝为比喻,说由于一些“文人画士”的癖好,以“曲”、“欹(歪斜)”、“疏”的梅枝为美,并以此标准把好端端的梅枝都加以“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结果使梅枝都丧失了自然的姿态,而成为病态。龚自珍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于是他买了三百盆这种病态的梅枝,把它们“悉埋于地,解其椶缚”,即解除束缚,而且还对它“疗之、纵之、顺之”。他宣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全集》)如果我们联系龚自珍对人材问题的论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这篇散文中的深刻含意了。他曾在《明良论四》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可清楚地看出其用意。他说:“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枝也。戒庖丁之刀曰:多一割亦笞汝,少一割亦笞汝;韧伯牙之弦曰:汝今日必志于山,而勿水之思也;矫羿之弓,捉僚之丸曰:东顾勿西逐,西顾勿东逐,则四子者皆病。”(《全集》)这是说,如果用各种要求去限制各人的特性,那末即使是最有才能的人也会无所措手足,就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本领了。龚自珍这种主张尊重个性,解放个性的思想,在当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钳制人材的斗争中,是有一定的进步的思想意义。

此外,在龚自珍的思想中也包含有一些事物相倚相成的朴素辩证法因素。如他说:“万物不自立”,“万事不自立,相倚而已矣。相倚也,故有势。万理不自立,相譬而已矣。相譬也,故有辨。”(《壬癸之际胎观第七》)可是,他对这些思想并没有加以发挥,贯彻到底。因为他对于运动变化的看法,认为只有渐变,没有突变,甚至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虽然可分为初、中、终三个阶段,其实“终不异初”,“三而如初”。(《壬癸之际胎观第五》)意思是说,事物经过三个阶段变化,最后还是同最初一样,变来变去,还是回到出发点,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最后还是陷入了循环论的泥坑。

    总观龚自珍的生平和思想,他并没有能够完全冲破封建时代和地主阶级的局限。但是,他在他那个时代,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开创关心国家政事、议论政事的新风气;敢于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预言社会改革的必要性,而改革又必需“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材,等等,这在当时沉闷的封建社会里,无异是一声春雷,催人深醒。他作为我国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留下的政论和诗作都对当时和以后的爱国志士和进步思想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原载于《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9月版。



上一页  [1] [2] [3] [4] 


龚自珍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