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而小天下
◇白龙池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相传是东海龙王之子白龙的住处,古代皇帝都曾到此祈求风调雨顺,过去民间祈雨大都在此地设祭。
◇黄西河
西路溪谷开阔,自然景观豁达深秀。从中天门下山,或顺公路而下,或从索道站沿黄岘山、凤凰岭山脊步游路西去,约行2公里就是"黄西河"。因此处上纳岱顶前龙峪之水,又经黄岘山而下,所以叫黄西河。
再顺谷而下是"马蹄峪",也叫"仙趾峪"。因有马蹄之迹和仙人草履之迹而名。再下有"马蹄湾"。
◇长寿桥
自马蹄湾西南行约1.5公里,就到达"长寿桥"。桥坐落在"东百丈崖"之巅,犹如长虹卧波横跨西溪,再加两侧置以箭杆红铁栏,与青山绿水相映,玲珑别致,分外俏丽。
桥北沟底平缓,桥南下临绝涧,溪水越过桥下骤然飞泄,水花四溅,激起层层水雾,气势磅礴而壮观。桥南崖边有几条平行白纹,横贯崖顶,俗称"阴阳界"。因界南是悬崖,人一过界便下滑深涧粉身碎骨。桥两侧有石亭遥对,东叫"云水亭",西称"风雷亭",专供游人小憩赏景。
★幽区
泰山幽区为中轴线,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线路.自登山盘路的起始点一天门经中天门至南天门.全长5.5公里,几乎全部为盘路.共有6290级台阶.沿途风景深幽,峰回路转,古木怪石鳞次栉比.主要名胜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五松亭、对松山、升仙坊、十八盘等。自秦至今,政要\文人\学者\书法家留下的碑刻满目琳琅.
◇岱宗坊
岱宗坊可以说是泰山的山门。坊起三架,四柱三门。明隆庆年间巡抚姜延颐、巡按罗风翔等创建,后纪。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郎中丁皂保、赫达塞奉救重建,并篆书坊额。东西有《重修岱宗坊记》和《重修泰山记》碑相对峙。
石坊,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门洞式建筑,主要是用作某种目的的纪念,一般都建于庙宇、路口和园林等风景名胜中,作为某种标志,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泰山,作为五岳独尊的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们进入名山胜地的标志,以使人们收敛视野,排除杂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
泰山素有:"三里一亭,五里一坊"的美称,可见坊在泰山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审美价值还不能孤立的从这一单体建筑来审视。中国建筑的时空关系,历来习惯按照线的运动,将空间变化融合到时间的推移中,从时间的推移中,显现出空间的节奏。这也是中国建筑特别重视序列设计,重视游赏路线所决定的。
因此,应该将其放在山与庙这一有机的整体中来审视。岱庙这一祭拜神灵的场所,旨在体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芸芸众生所在的凡人尘世;出厚载门沿登山路线攀登,即可到达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上极乐世界。而在从人间到天上的这一艰难攀登的过程中,构筑一座座功,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节奏,缩短了人间天上的距离,避免了"登天"这一过程的旷远和单调,又使人们在艰难的攀登中不断受到鼓舞.体会到山的神圣、崇高与伟大。就岱宗坊这一单体建筑来讲,建筑艺术也是比较高的。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动与飘逸,面四柱前后均辅以石柱,又借助了泰山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稳重。
◇一天门
登山主道自下而上有三重天门,此为其一。明代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4年)巡抚李树德重建,为登山盘路之始,明人孙价谓之"盘路起工处",并在坊侧立碑。坊之后为"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和红门宫。初人泰山即起重重石坊,建严整宫阙,使人对登泰山有"若登天然"之感。
泰山虽为佛儒道三教杂揉之地,但就其所建庙宇和所祀神灵来看,还是道教占有绝对的优势。散仙游神自不必说,单就名冠神州、恩泽四海的泰山神、碧霞元君、玉皇大帝以及扇子崖上的元始天尊均为道教重要神氏,而且泰山也被道家所钟爱,视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续道藏》),称为第二小洞天。
对天的信仰是我国自远古时代的传统信仰,最早的天神就是远古时代有功于民的五个帝王:太嗥、炎帝、黄帝、少嗥、额琐,分主天的五方。泰山地处东方,古代有"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之说。所以,被道教称为"诸天之主"、"万天之尊"、主管人间福祸休咎及夭寿生死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自然也就在泰山顶上安家落户了。由此,人构筑了南天门以上超然尘外的神仙世界,而由尘世进入仙界并非一步登天,想要"升仙",自然要苦其筋骨,受一番攀登之苦。虽不用斩六将,却也要过三关,关即门,由此也就有了山前主道上的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后又派生出了西天门、北天门,即可教化人们虔诚修道以"升天",又装点了风景
www.350xue.com
,真是用心良苦。
◇孔子登临处
孔子登临处坊位于红门宫南,四柱三门式,全石结构,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山东巡抚朱衡等建。坊原有联:"素王独步传千石,圣主遥临庆万年",文革中被毁。坊朴实庄重,不事雕琢,每到夏天,蓊郁的藤萝覆盖其上,与朱红色的坊额相映成趣,格外引人注目。
泰山在孔子的心目中是崇高的、伟大的。据《礼记·檀弓》载:孔子在《临终歌》中说,一天早晨,他起床后在门前散步,口中自言自语:泰山将要倒了,屋梁将要断了,圣人将要死了。唱完后回到房中,当门而坐,七天后便与世长辞了。《孟子》中也有"孔子"登东山而刚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山上亦有"孔子小天下处"、"望吴圣迹坊"、"孔子庙"等遗迹,就"孔子登临处"而言,主要还是依据《礼记·檀弓》中孔子过泰山侧,见妇人痛哭而发出"苛政猛于虎"的记载而建的。
自古即有将风景名胜攀附于名人雅士的传统,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名山,自然也不能例外。且不论《礼记·檀弓》的记载是否准确,因为"孔子过泰山侧"的地方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在此处,也有的说在桃花峪的猛虎沟,但重要的不是追究其地望的确切位置,重要的是"孔子登临处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历史的沉淀,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其内在的意蕴上,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沉思。孔子与历代帝王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权倾一时的人物,像他们尚且仰仗泰山,崇拜、祭祀泰山,泰山之伟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 仙人洞
"仙人洞",原洞内供羽化道士孙真清肉身,俗称"泰山活神仙"。《泰山述记》载,孙真清系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今河北省东南部)人,因游泰山,迷恋山川,遂留居泰山为道士,住持玉皇庙。传其人行道六十余载,功成道就,方得正果。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冬,有一天早晨,孙真清领众徒念经之后便说:"我死后要停于阁内,三年后方可开视,可埋则埋。"语毕无疾而亡。众徒惊骇不已,即按其所言将真清尸体装入缸,停于阁内。三年后,开缸视之,仍见师父端坐如生,众徒便把尸体盘坐起来,置神龛内供奉于阁下。善男仙女一时蜂拥而至,香火弥漫,祈祷声日夜不绝于哥,"活神仙"名扬四海。
孙真清羽化之事,历来传闻不-。至今在民间及泰山志书中传为清帝登泰山所致。清乾隆时,其年初夏,帝南巡回銮过泰山,朝山拜神,适值玉皇庙孙道士羽化,当时按朝廷规定,皇帝朝岱,山上山下一月内不准丧葬。但长久不葬必然要腐烂,再加玉皇庙南邻就是乾隆行宫,其徒无奈,遂将师傅尸体埋于石灰坑内,以防尸臭。乾隆帝在泰山游山玩水十余天才起驾回銮,众徒将尸体从灰坑中挖出,虽血脉毫尽,但皮骨完好,伊然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蜡人。
登泰山而小天下
- › 登泰山而小天下
tag: 泰山 天下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