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背景材料
桐城古文派 明清八大家 泰山的初冬(散文)
清代文坛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散 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为安徽桐城人,故名。
该派主张师法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反对八股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古文理论。创始人方苞继承明代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的主张。“义”,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 “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采理,运用材料以及语言等。他要求作文“明于体要”、语言“雅洁”。刘大魁补充方氏理论,认为“义理、书 卷、经济”是文章的材料和内容,而“神、气、音节”是作家之“能事”。姚鼐又发展刘氏理论,提倡“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合一,并对各种文体提出“神、理、气 味、格、律、声、色”八点要求。他把作品的风格分为 “阳刚”和“阴柔”两大类。
该派的理论强调义理与辞章的统一,概括历代古文家在章法、用语上的不少成就特 别强调文章的一整套具体的形式技巧。该派的作品中 碑志、传状较多,艺术上以典雅、洁净、凝炼著称。名篇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绵历二百余年,它的兴衰史可分为三个阶队。第一阶段以方、刘、姚为代表。第二阶段,自姚鼐至曾国藩。第三 阶段从吴汝纶到“五四”前后。
古文,又称古文辞。古文辞之名,早见于韩愈文集,故“桐城派”姚鼐所编古文选,名为《古文辞类纂》。古文辞,是区别于六朝以来的骈偶文章而言的,而韵文中的辞赋,姚选也列为一类,以区别于唐宋时代和以后应试用的非古式的律赋。姚选本不选录律赋。
姚鼐选本,所包罗的家数极多,作家的时代,上及先秦,下迄清代桐城派的刘大木魁。属于唐宋的,则以所谓“唐宋八大家”为主体,入选的文章特别多。
“唐宋八大家”之称,最早出现的,为明后期的“唐宋派”古文家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而据《四库全书总目》所云:“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实远在坤前。”继“唐宋八大家”之后,又有所谓“金元明八大家”之目,清人李祖陶编有《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五十三卷,其书仅有原木刻本,流行不广。现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另起炉灶,计划选录明清两代古文,也以八大家为代表,取它可以继踵“唐宋八大家”,而不见逊色者,以之嘉惠士林,使后继者能以少总多,从中取得借鉴,以达到创新之目的。
那么,入选哪八大家呢?
首先考虑到的,是八家散体古文,必须是卓越杰出的,代表明清两代各种主要文派的,必须是学问高深,儒林文苑,人们一向仰为山斗的;然后,来一个结集,让读者惬心当意,可以认同。
因此,我们在明代先选了刘基。刘基政治、道德、文章,在明初首屈一指,较之同时之宋濂,实为过之;故取以冠明代。继之为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古文家之旗帜,姚鼐早已选入《古文辞类纂》,大家当然是首肯的。明代在文坛长期主盟的是前、后七子,他们是远宗秦汉的,唐宋不在话下。然而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实在是一位饱学之士,后期他写古文,也包含唐宋家法。他的《州山人四部稿》《读书后》等,佳构纷陈。归有光曾讥他为“妄庸巨子”,他笑说:“妄则有之,庸则未也。”后来他为归有光作赞,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又可以见到二人异途同归的实质。明代取此三家够了。汤显祖在词曲领域称雄,不必以古文与三家争长;其他如公安、竟陵,则成就更小。
有清一代,首取顾炎武。顾氏不但学术为一代kai山,古文亦雄厚无敌,清初三大儒,黄宗羲、王夫之,俱逊炎武:黄氏文杂;王氏以《读通鉴论》著名,旨在借题发挥,为反清服务,范围较隘,故不录取。清初旧有所谓“三大古文家”者,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侯氏虽工文,晚节不终;魏禧遗民,古文则难压倒时人;汪琬局面更小。故这里亦不选入。接着是姚鼐,代表“桐城派”,其文清高远,桐城派方苞、刘大木魁,都不及姚。王先谦、黎庶昌两家《续古文辞类纂》,都大量选入姚氏之文。接着是张惠言,代表“阳湖派”,惠言是学人,以“虞氏易”名家;又能为古赋,词为“常州派”宗祖,可谓一专多能。接着是龚自珍,是个不立宗派的大家,经史兼长,经则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兼长;文辞特多创新,言皆有物,影响晚清文坛,至为深远。接着为曾国藩,开创“湘乡派”,拓“桐城派”堂庑而大之,曾门四大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则包办了晚清古文事业。
以上五家,作为清文代表,可谓文坛之五岳,合之明代三家,以上继“唐宋八大家”,譬如积薪,后来居上了。
泰山的初冬,像洗尽铅华的女人,褪去了金秋的多彩。远眺,原先自天坠落的瀑布,没了。裸露出一条条川峡,被刷洗得牛仔布似的净白,像美人的泪痕。满山遍野灰蒙蒙的一层,那一层是落尽缤纷树叶的枝杈,枯了,原先绿海般的松涛,就显得那么稀薄,凸现出嶙峋瘦骨,一垒垒,怒目金刚似的;一块块东斜西歪,英雄醉酒似的。噢,泰山竟是天崩巨石的堆叠物。山岩青青的,十八盘山道由山石条叠得齐齐的,垂挂在高高的山头,像挂了条鳞鱼。在其它三季,这些都被锦绣的山花树叶、积雪般的游人淹没了。只有初冬,游人稀了,你能看到一尊昂首天地间的裸体雄性雕像,突得让人仰视,热血沸腾。
二百二十年前的一个深冬,文坛巨子姚鼐与一友,冒风雪登泰山,他看到了“苍山负雪”的雪景与日出,留下千古佳作《登泰山记》,可惜“雪与人膝齐”,他无法领略一无遮掩的泰山裸体雕。
初冬的后石坞,四面环山,无风,阳光密匝匝不留间隙地洒满前胸,甚于拥抱。倘若有石凳坐下,抱袖垂首,背脊暖暖的发痒,昏昏入睡,直至歪头溜下一线垂涎。
几里外的林间山道,传来一二游人的读碑声叹息声,清晰可数。偶尔一尾长尾巴灰鹊从那里惊起,“匝匝”疾呼,响绝山谷,鹊去无踪而鸟音犹在。一时兴起,撮口长啸,锐声如波远逐,撞着远山的青石崖,折身返回,成了二重唱。这种回响效果,再大的剧场也无法比拟。我懂了,为什么民歌大都又称山歌?它须在如此环山中才有如此四下环绕音响效果。为什么山歌总是慢悠悠地拖长腔?就是期待山壁回响所溅起的一咏三叹。谁说放羊娃孤独,只要在如此群山环抱中,他就能得到知音般的共鸣。我真想立在山头,高吭一曲沂蒙小调“人人都说唉———,沂蒙山好———风光”,亲切得让人淌泪。
下山的小径,应该落满枯枫的红叶,点缀着黑黑的松果,推开道旁小小僧房的挂铁环木门,惊起一院缩颈孵太阳的小雀,栖立院墙一排,歪着头,吱吱喳喳,在空山显得格外的脆亮。满地卷边的枯叶皱巴巴的,稍有风起,翩翩起舞,甚至竖起旋转起舞。“沙沙沙……”让你听出干乎乎的山。
初冬的泰山,罕有人迹,那石径旁、暗红色的僧院道房,水门虚掩,像废井似的。推门而入,最喜欢满庭草长,一片荒寂。这个世界红尘滚滚,越来越繁华越来越浮躁,若有一些无人的庭院,煮一壶山泉茶,一二知己围坐石桌石凳,抵掌琐谈前贤旧迹,或砰然落子对弈,偶有鹿窥,这样的尘埃落定远离尘嚣的境界,当今世间何处可得?
我很惊讶姚鼐的独到,偏选冬天。诚然春天有漫山遍野的连翘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夏天有瀑布倾天陨落,溅起一朵朵掬不起的碎玉;春夏的泰山是丰满的,秋季的泰山是滋润的,可惜游人如织,唯有冬天,人迹罕至,才能领略泰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生石踪”的景色,而初冬,雪未遮掩,更能领略泰山雕刻般的英雄本色,还有寺院的静穆。
《登泰山记》背景材料
tag: 泰山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