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浏览次数: 35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第一次被人爱

  回想一下巴尔扎克的生活,最突出的印象可能是,觉得他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强烈欲望。他注重享受,他的房间里,摆满了漂亮的家具、铜器,精装的书籍和柔软的地毯,一张周长五十英尺的长沙发上,罩着白色的开司米,四周有黑色和朱红色小丝带结成的菱形图案;他的穿着,在白色的睡袍外面,腰里系一条威尼斯的金链,上面挂着金剪刀,脚蹬一双镶金边的红色摩洛哥皮拖鞋;还有好几根手杖,除了最著名的金手杖,还有用肉红玉髓镶制的和嵌有绿松石球柄的手杖;他对食物也要求极为精美,饮用欧洲最名贵的酒。他追求荣誉,他是一名工作狂,平常每天都要创作十多个小时;一部作品完成了,立即开始写第二部,而且常常好几部同时进行。而他最为人所论道的则是,如有人所形容的:他“在漂亮女人面前,简直神魂颠倒,好像在鲜果面前一样贪馋”。他一生中,有了一个女人,还要有第二个、第三个,而且常常同时占有几个……

  是的,这都是巴尔扎克的个性所使然。从年轻时代起,巴尔扎克就对爱情和荣誉怀有深切的欲求和渴望,也正是这欲求和渴望,才使他的生活中具有这么深厚的浪漫主义的情调。

  因为在走上生活道路后,创作和实业上的失败,使巴尔扎克的两个欲望,在荣誉方面没有马上得以实现,不过爱情上的期望倒是很快就如愿以偿了:在22岁那年,他第一次获得了一位贵妇人的崇高的爱。

  临近巴黎的维勒帕里西斯(Villeparisis)是一个只有500左右居民的村镇,一条大街紧靠着通往首都的公路,还有好几条驿道在这里设有驿站。1819年,巴尔扎克家迁到此处定居,与一家以前作过近邻的巴黎人第二次成了邻居。虽然这家人在巴黎有固定的居所,只是夏天才来这里。

  这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家庭。加布里叶·德·贝尔尼以前作过帝国宫廷参事,如今是王室参事。他的妻子路易丝—安东奈特—洛尔·伊奈(Louise-Antoinette-LaureHinner,1777-1836),父亲是一名德国的竖琴手,母亲是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东奈特的贴身侍女。她就生在凡尔赛,国王和王后亲自作她的教父和教母。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改嫁一位骑士,这人也是王后的亲信。当大革命爆发、国王夫妇被捕的时候,这位骑士,作为保皇派内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试图营救王后越狱。这一努力当然没有成功,王后上断头台前,把自己的一绺头发和一对耳环送给洛尔·伊奈的母亲作为纪念。那年,洛尔·伊奈还只有16岁,在忙乱中,父母就把她嫁给了贝尔尼伯爵。可是婚后没几天,两人就被捕,直到雅各宾派失败。

  贝尔尼夫人为丈夫生过9个孩子,可是夫妻的感情很不融洽。加布里叶还只有50岁多一点,但已经完全像一个老年人了,而且性情暴躁、乖戾,反复无常。而洛尔,不但美貌不减当年,且才华出众,富有智慧,又多愁善感,与丈夫个性格格不入,因此两人曾经分居过一段时期。这个时期里,洛尔爱上过一个科西嘉人,还为他生过一个女儿,直到这个负心人不知去向,她才与贝尔尼重新生活。

  奥诺瑞最初是作为贝尔尼家孩子的家庭教师去他们家的。在与贝尔尼夫人接触时,夫人从他叙述自己的童年和不为父母所爱的家庭生活,以及创作的欲望中,感受到存在于这位年轻人身上的聪慧与机智,和对事物的热忱。他则喜欢从这位见闻广博、富有阅历的夫人口中倾听上层社会的种种事物。她的一些稀有的小饰物和珍贵的纪念品,以及向他描述的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使这位未来的作家听得入迷,后来都被他写进了小说里。

  夫人从来没有向奥诺瑞隐瞒过自己45岁的年龄,更没有过诱惑这位教师的动机。但是年轻人却渐渐地爱慕上她了。以前,在到达20多岁的年龄后,他曾请他的妹妹为他物色一个有钱的寡妇而不是少女作他的妻子,产生这样奇特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得不到母爱,因而才希望从年长的母性的异性身上获得爱情。现在,这位富有高雅情趣的女人正合乎他的要求,她的形象一直在他的脑际回旋。于是,在1822年,大约是3月的一天,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诉说自己“以青年人特有的纯真感情热烈地爱着您”,还声称自己梦想有伟大光荣的事业,而实现这一梦想,仅仅就是为了要把它“当作接近您的跳板”。

  贝尔尼夫人当然不了解他这种带有几分母恋性质的情感,读到这样的求爱信,她甚至感到好笑。她警告他,她是一个已经可以做他母亲的人了,今后他只有在她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候才能见到她。但是巴尔扎克不这样看:卢梭的情妇不也是一个可以做他母亲的女性吗!他不罢休,继续整天去他们家,并继续向她表白,说自己对她是一见倾心,他并不认为她这样的年龄有什么不好,相反,它是“使我依恋您的一条纽带”。一天又一天,又是情书,又是诉说,夫人微笑着听过之后,再次警告他,以后不要再对她谈什么爱情了,不然她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了。

  巴尔扎克仍然不肯中断与夫人的关系。这样,慢慢地,夫人尽管嘴上这么说,心底里,或者说潜意识里,似乎又觉得不想真的愿意不再阻止他来见她了。是啊,已经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得到人,而且是一个年轻人的爱,不是一件使她感到愉快的事吗?何况从他写的信来看,不也是颇有才气吗?他还写小说,自己倒是可以帮助他了解上层社会的生活,了解女人的心态,使他发挥他的才能,更好地写出作品来吗?

  于是,两人又见面了。一天晚上,他们坐在花园的长凳子上,在朦胧的星光下,她第一次接受了他的一个吻。

  陷入热恋中,也就顾不到谨慎了。他们这种不同寻常的接触被人看出来了。贝尔尼夫人的孩子对这位教师非常反感,流露出鄙视的神态;奥诺瑞的母亲原以为儿子爱上了贝尔尼家的小姐,觉得能高攀上这样的家庭,心中非常高兴,等发现他爱的竟是比他大20多岁的夫人,便决意设法阻拦,定要儿子离开这里,去往他妹妹的家———诺曼底的一个小城巴耶。结果巴尔扎克在那里被流放了几个月才回来。

  公爵夫人的介入

  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已经是一个40多岁的人了。但她依然一头富有光泽的黑发,嘴唇鲜红发亮,眼睛秀丽闪光,风度十分动人。巴尔扎克见到她,几乎一下子就被她迷住,而把贝尔尼夫人忘掉了。特别是,能与这么一位以前经常出入杜伊勒里王宫、见过拿破仑的女人相交,正能满足巴尔扎克的虚荣心。何况,他们两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开始是由于两人都热衷于沙龙———公爵夫人是出于个性和习惯,巴尔扎克则是希望成为作家,需要体验出入沙龙的上层人士的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公爵夫人为自己在这样的年龄还能得到一个比她小得多的男子的爱而无比的喜悦,巴尔扎克是为自己能征服一位著名的公爵夫人而深感荣幸。于是,第一次当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拿来一部译作请他指教时,两人就有许多话可说了。

  交谈中,巴尔扎克怂恿夫人,既然她有这么可贵的阅历,为何不写回忆录呢?同时,他心中暗暗思忖,这位夫人真可是一位“在天堂中与上帝共同生活之后来到人间坐在我的身边的圣人”,于是便要求她作他的情妇,把不久对贝尔尼夫人发过的誓言———“今后我只要活在您的心里就满足了”,抛诸于脑后。当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拒绝他的求爱时,他便引用一句名言,说一个女人,只有在她顺从于男人的时候,才是最美丽动人的;并责备她是听任于理性,窒息了自己的情感。不过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毕竟是一个乐于会见文人的女子,她欢迎这位未来的作家去她那里寻求创作题材。在这段时间里,渐渐地,巴尔扎克睿智和聪慧的语言,终于唤起了她的情感。出她意料的是,当她的爱情被燃烧起来之后,她发现,他对她的爱情却在一天天冷却。

  与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分开两年后,巴尔扎克也曾抵挡不住诱惑,一度回到她的身边,并帮助她创作和撰写回忆录;以后虽然也继续去拜访,不过都是偶尔去一去。他对她显然不再有以前的那种热情了。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为他重新燃起对贝尔尼夫人的爱情而与他吵过一场。不过巴尔扎克还是记得她。他除了在塑造几个人物时融进了她的部分形象和个性外,还把他的小说《弃妇》献给她。作家所写的献词是:

  “献给秀美温雅的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

  “她忠实的仆人

  “奥诺瑞·德·巴尔扎克”

  在巴尔扎克离开了她之后,德·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因为得不到这位作家的帮助,她的稿件也就为书商所拒绝,于是她就陷入贫困之中,不得不搬进了一处狭小的公寓。后来她又疾病缠身,朋友们也都离开了她。一天,不顾她病重卧床,她的家产被拍卖。最后她被收进一家慈善医院,但因没有钱,就被搁在一个阁楼里,直到在那里死去。

  找了个“不能要求爱情”的女性

  德·卡斯特里夫人(MadamedeCastries)是一漂亮的女子,侧影像个古罗马人,长长的红棕色的秀发从她高高的雪白的前额下垂下来,下面是一件肉红色的长裙,风姿绰约,见过她的人形容说,当她走进客厅时,连辉煌的烛光都会黯然失色。德·卡斯特里夫人聪明、娇柔而又多情,属于真正的巴黎人,在优越的环境中历来过惯奢侈的生活,洋溢着沙龙的气息,秀美、典雅而有教养,她的形象好像是那么的高,以致有人评论,说她是一个“人们仅能接近而决不能向她要求友谊、爱情和忠诚的女性”。

[1] [2] [3]  下一页


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巴尔扎克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