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杜甫律诗五首(教参:有关资料)

杜甫律诗五首(教参:有关资料)

浏览次数: 69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杜甫律诗五首(教参:有关资料),

7“分明怨恨曲中论”是指什么说的?

指的是《昭君怨》。相传昭君居胡,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其诗云:“秋木凄凄,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悯伤。”

——以上《咏怀古迹(其三)》

8在古人看来,星动摇是怎样的一种征兆?

古人认为星动摇是一种不吉利的征兆。《史记·正义》里有详细说明,这里仅举数例:①引《星经》云:“阴德星,中宫女主之象。星动摇,衅起宫掖,贵嫔内妾恶之。”②阁道六星“一星不见则辇路不通,动摇则宫掖之内起兵也”。③贯索九星“动摇则斧钺用”。④“……左旗九星,在河鼓左;右旗九星,在河鼓右。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动摇则兵起也。”⑤娄三星“动摇,则众兵聚”。其中第④条跟诗句有关。河鼓,俗称牵牛星,在银河之侧,“星河影动摇”当指左、右两旗,正是战争的征兆。

9诗中所说“战伐”指的是哪一件事?

指的是崔旰之乱。崔旰是严武的爱将,时任西山都知兵马使。严武死后,他请求朝廷任命大将王崇俊为剑南节度使,可是当时朝廷已任郭英。英至成都,先杀王崇俊,又召崔旰还成都;旰不还,于是英自将兵讨旰,结果大败。《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代宗永泰元年》有记载如下:“(崔旰)于是帅所部五千余人袭成都。辛巳,战于城西,英大败。旰遂入成都,屠英家。英又单骑奔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杀英,送首于旰。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州牙将李昌(náo),各举兵讨旰,蜀中大乱。”

10“人事”当作何解释?

“人事”一语的意思很多。这句话里不宜作宽泛解释,如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之类。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此中“人事”指周围人们存亡的情况。杜甫困居夔州,不知亲友存亡情况,故有“漫寂寥”之叹,“人事”之义当与贺诗相近。

——以上《阁夜》

11“吴楚”二句是否显得夸张失实?

仇注引叶秉敬曰:“或疑洞庭楚地,何远及于吴?考《荆州记》,君山在洞庭中,上有道通吴之包山。今吴之太湖,亦有洞庭山,以潜通君山,故得名。或疑‘乾坤日夜浮’,有似咏海。考《水经注》,洞庭湖广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又,《拾遗记》,洞庭山浮于水上。方知杜句所云,皆是洞庭本色。”编者按:《水经注》(第三十八卷)的原文是:“罗君章《湘中记》曰: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

12下面两首诗可与《登岳阳楼》作比较(注意加点的字):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以上《登岳阳楼》

四  鉴赏示例

1《客至》(范之麟)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吗?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2



www.350xue.com
《旅夜书怀》(傅思均)

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杜甫律诗五首(教参:有关资料)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杜甫  资料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