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1943年)中系统地提出人生境界理论,其宗旨在于回答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为此,《新原人》首先讨论:什么叫意义?它说:一个东西的意义和一个东西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东西的性质是它本来就有的,是客观的。而它的意义是随着人们对于它的了解而有的,不完全是客观的,有主观的成分。人们对于某一东西有所了解,但各人的了解不尽相同。例如一个喜欢风景的人和一个地质学家同时来到一座山上。喜欢风景的人说这座山很美,他是从美学的观点欣赏这座山;地质学家说:这山是什么样的岩石构成的,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他是从科学的观点了解这座山的。他们对于这座山有不同的了解,这座山对于他们就有不同的意义。
人对于事物有所了解,而又自觉他有所了解。这个自觉也是很重要的。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和人同样生活在自然界中,但人对其周围的环境有或高或低的了解,而其他生物则没有什么了解。它们只是遇见可吃的东西就吃,遇见可喝的东西就喝,纯属本能。人知道吃喝对于他们的意义,而又自觉他们在吃喝,他有比其他生物高一点的了解和自觉。了解和自觉,《新原人》简称为"觉解"。
人生活于自然界中,又是社会的一员。自然和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两个一大一小的环境。他们对于这些环境以及其中的事物,有不尽相同的了解,所以这些环境及其中的事物对于他们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人生也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及其中的事物对他的意义构成了他的精神世界,或叫世界观。这种精神世界,《新原人》称为"境界"。尽管各人的境界千差万别,但大致说来,可以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象幼儿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是为他自己的利。凡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他自己的利的,但都是出于本能的冲动,而不是出于心灵的计划。在自然境界的人,虽也有为自己的利的行为,但他对于"自己"和"利"并无清楚的觉解,他不自觉他有如此的行为,也不了解他何以有如此的行为。在功利境界的人,对于"自己"和"利"有清楚的觉解,他的行为或是求增加他自己的财产,或是求发展他自己的事业,或是求增进他自己的荣誉,等等。当他进行这些活动时,他了解他的行为是怎么一回事,并且自觉他有如此的行为。
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义与利是相反相成的。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在此种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的。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而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使在"与"时,其目的也是在"取";而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使在"取"时,其目的也是在"与"。一句话,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区别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指导行为的自觉的动机即:为私还是为公,利己还是利他。
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这"天"是指哲学上的"宇宙",即包容万事万物的"大全"。在天地境界中,人不仅了解社会的存在,而且了解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的存在;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是宇宙的一员;有了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并自同于宇宙。这种觉解也叫"同天"或"天人合一"。需要强调,天地境界在某些方面类似于自然境界,但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同就在于自然境界是无觉解或觉解甚少的,而天地境界是有觉解且觉解甚多的。
前面谈到,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他对周围环境及其中事物的觉解,觉解愈深,其意义愈大。按此标准,上述四种境界就有了优劣高低之分;其需要觉解多者,其境界高,其需要觉解少者,其境界低。自然境界需要最少的觉解,所以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功利境界高于自然境界,但低于道德境界。道德境界高于功利境界,但低于天地境界。天地境界需要最多的觉解,所以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至此种境界,人的觉解已经发展到最高的程度;此种境界的人,旧说称之为"圣人";道德境界的人次之,旧说称之为"贤人"。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于他对他的行为的觉解程度,而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例如,一个爱帮助别人爱行善事的人,其境界未必是道德境界。因为他帮助别人可以是由于天资或习惯;果真如此,他的境界就只是自然境界。他帮助别人,还可以是由于希望得到夸奖或尊敬;果真如此,他的境界就只是功利境界。仅当一个人对道德有了真正的了解,并据此去帮助别人、去行善事,其境界才是道德境界。 再如,一个办厂赚钱的人, 其境界未必是功利境界。因为他办厂赚钱可以是为社会或为国家的;果真如此,他的境界就是道德境界。仅当一个人办厂赚钱仅仅是为个人的,他的境界才是功利境界。
另需强调,天地境界所谓的宇宙与物理学所谓的宇宙是不同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虽也常谈宇宙,但其所谓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并不是哲学的宇宙。物质的宇宙虽然也是非常大的,但仍不过是哲学中所谓宇宙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因此,了解物质的宇宙不必了解哲学的宇宙即大全,因而不必知天、事天和同天。如果一个天文学家研究宇宙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功利,那么他的境界就仅仅是功利境界,而不是天地境界。反之,一个普通人如果觉解其日常行为与宇宙大全的联系,觉解其事天同天的意义,那么他的境界就是天地境界。
资料来源:《世纪中国》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tag: 冯友兰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