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推敲“推敲”

推敲“推敲”

浏览次数: 73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基础知识
标签:小学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推敲“推敲”,
我生活在一个很寂闲的环境里,平常很少有人来往,我的荒园寂寂,路草森森。我所居住的居所是,很少有人来我这里,与我相伴的只有那池边树上栖息的鸟儿,时常,我一个人云游于野外,明月相伴下,我独步归寺,并自掩我的柴扉。你居住的地方,过了去那石桥,就会让我感到你这里的景色与外面有很大的不同了,我看到月光在云层上移动,在池石上飘过。我今寻你不遇,但我还会再来的,我对我们私下的达成的会面决不负言的。

对于诗歌的理解,如果仅仅寻得一个“理”字,可能就会走入宋诗的路子。在“理”的面前,我们常常以为得意,殊不知这样一来,很多的诗的美就会被我们破坏掉了。我们一定还记得庄子与惠子“作游濠上”的时候,那惠子自以为逻辑的力量的强大,却不知“知鱼之乐”,假如人与人之间总是隔膜,也就无法交通;因为“移情”,于是无生命有了生命,并使世界的距离缩小了,于是我们见到了“人情化”的宇宙了。

于朱光潜先生,对于他的那篇文章,我以为还是要从文学解会的角度来理解的。

潘志敏:“和尚敲的是哪扇门”,是寺院的大门,还是隐士李凝幽居处的大门?这个问题表面上对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没多大的作用,其实对帮助我们正确引导学生解读《咬文嚼字》一课,探究朱光潜先生是否断章取义,拘泥于这两句诗句的“推敲”。我发现不少教辅资料,也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往往误导学生!所以,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有必要的!

重元:我认为这样的讨论颇有意义,欢迎朋友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场:或许并没有敲门也没有推门呢?

 

吴礼明:关于贾岛的“推敲”我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澄清,是不是需要讨论一下?

灵汇一心:就我个人以为,还是用“敲”字好,不论是谁家门,也不说动静韵致,关键的一点他是“客”,既然是客,即使大门虚掩着,推门而入总是不好的。我们可以问一问,他进门何为?门里是否有人?其实很简单,不管哪家门,门里是否有人,只要不是自家的门,直接进入总是冒失,尤其是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况且,大门不敲总是要敲二门的,因为他进门是要找人的。

刚才我孩子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以为“敲”字破坏了静夜的意境,但还认为,用“推”总是不合理的,因此“推敲”成了斟酌炼字的同意词,就在于其矛盾难决。我以为有些道理,如果硬要搞清楚,也只是我们后来人在推敲“推敲”了,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列出一二观点引起他们自主探究也就达到了推敲的目的。

吴礼明:既是诗歌,还是允许推敲推敲的。不是搞了一千多年了吗?我觉得这个“公案”不断“审”下去,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不断地推敲下去,其实学生就是在不断地接近我们的诗歌,理解我们的诗歌,何乐而不为呢?好比是嚼着橄榄,其实是不能充饥的,但感觉其中有无穷的滋味。我想,这就足够了。而且,我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往往只强调诗歌大意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诗歌的直接感受与理解。而往往在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与感受上,又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像这个“推敲”那样,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奇迷感。

灵汇一心:很有道理,就如会下金蛋的母鸡,让学生在这奇迷中走进诗歌。

小易:对!这种推敲,对学生很新鲜,很有意义。看了上面的讨论,看来,朱光潜先生确有断章取义之嫌了。就原诗来看,应该敲的是李凝的门,而不是寺门。有意义的话题,学习贵在发现,上面的老师为学生做了表率。受教了!启发我——以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来些这样的有意义有特色的“推敲”了。

灵汇一心:话题很好,也很有意义,从推敲开始,可开聊吧探究之风。

吴礼明:老师提供了很多资料,这里先谢谢!并谢谢灵汇一心先生!的确,“话题很好,也很有意义,从推敲开始,可开聊吧探究之风。”

不过,我还是觉得“推”字好。我们一般讲诗歌只注意其有没有“有声有色”的画面,这似乎成了讲诗的一种通病,所以我并不赞同马茂元先生的看法。讲诗歌,还是不能拘泥于个别的字句,要鉴赏诗歌的意境和味外之旨。这里只想说的是,我们要注意这位苦吟诗人“幽绝的境界”。

铁皮鼓:礼明兄,讨论很有含金量。因为讲过炼字,难免要涉及到推敲的典故。我个人一直赞成用“推”,不赞成用“敲”,原因很简单,“推”比较自然,“敲”太唐突。若以为有声方可显静,我以为是胶柱鼓瑟。这里面重要的还是语感。有网友从外围入手来探讨,未尝不是一种办法,读后很有启发。

小易:我们现在来看看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语文统考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



www.350xue.com
-15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推敲“推敲”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