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主题论
浏览次数: 61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文言文
标签: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http://www.350xue.com
《谏太宗十思疏》主题论,
将原文与现行课文相比可知:删除“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等地方,文辞确乎简洁;而文章的儒道分野也较为模糊,不像“文武并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所尽言的那样。但行文的豪健气势则大打折扣,丰富的内涵也大为削弱,甚至有些地方会产生误解。
1、(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被“安”所取代,表面看这只是一字之易,其实则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理”与开头的“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的“安”是一个意思,而与“居安思危”中的“安”的意思不同。前者是“安定”“治理”的意思;后者则是“平安”“安全”(的地方/环境/时候)的意思。这也有助于避免“居安思危”的误导。
2、“不念”后面四句当一气读之,而在选义时切不可断章而取之。现将此句的句意层次划分如次:
人君当神器之重,///③1(并列) 居域中之大,// ②1(因果) 将崇极天之峻,///③2(并列) 永保无疆之休;/ ①(转折)不念居安思危,////④1(并列) 戒奢以俭,///③3(因果) 德不处其厚,////④2(并列) 情不胜其欲,//②2(假设)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③4(并列)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这里标明复句关系层次的用意在于检验行文的逻辑思路。删除“将崇极天之峻”等句后,文意却受到明显的损伤:只顾及行文在思路上的顿挫跌宕,却失之在内容上的正反比照,以致于本段相关的文字大大地少于第二段,形成了第一、二段内容在结构比例上的不平衡关系。在朗读上,也因失却原文低昂互节、六偶三顿、语势酣畅的特点而不甚顺畅起来。
3、删除“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一句,不仅作者的语气,其反复陈述的用意都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示,还使得本段的文意变得非常的难解,诚如前所分析。
(壬午年正月初七改稿)
作者邮箱: wlm5059@sina.com.吴礼明
《谏太宗十思疏》主题论
将原文与现行课文相比可知:删除“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等地方,文辞确乎简洁;而文章的儒道分野也较为模糊,不像“文武并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所尽言的那样。但行文的豪健气势则大打折扣,丰富的内涵也大为削弱,甚至有些地方会产生误解。
1、(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被“安”所取代,表面看这只是一字之易,其实则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理”与开头的“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的“安”是一个意思,而与“居安思危”中的“安”的意思不同。前者是“安定”“治理”的意思;后者则是“平安”“安全”(的地方/环境/时候)的意思。这也有助于避免“居安思危”的误导。
2、“不念”后面四句当一气读之,而在选义时切不可断章而取之。现将此句的句意层次划分如次:
人君当神器之重,///③1(并列) 居域中之大,// ②1(因果) 将崇极天之峻,///③2(并列) 永保无疆之休;/ ①(转折)不念居安思危,////④1(并列) 戒奢以俭,///③3(因果) 德不处其厚,////④2(并列) 情不胜其欲,//②2(假设)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③4(并列)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这里标明复句关系层次的用意在于检验行文的逻辑思路。删除“将崇极天之峻”等句后,文意却受到明显的损伤:只顾及行文在思路上的顿挫跌宕,却失之在内容上的正反比照,以致于本段相关的文字大大地少于第二段,形成了第一、二段内容在结构比例上的不平衡关系。在朗读上,也因失却原文低昂互节、六偶三顿、语势酣畅的特点而不甚顺畅起来。
3、删除“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一句,不仅作者的语气,其反复陈述的用意都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示,还使得本段的文意变得非常的难解,诚如前所分析。
(壬午年正月初七改稿)
作者邮箱: wlm5059@sina.com.吴礼明
《谏太宗十思疏》主题论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主题 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文言文
栏目导航
文言文 推荐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张金波)(人教版高
- ·一词多义全解:常、苦、上、穿、量
- ·文言文翻译课教案
-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 ·高中文言文须背诵及熟记的句子
- ·文言实词:单音词和双音词
-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6)
-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2
- ·文言文的词汇
-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
- ·中学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 ·初中文言文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 ·《谏太宗十思疏》主题论
- ·文言文阅读:名词和名词的作用
- ·高考文言文翻译六要诀与解释三原则
- ·文言文阅读2
-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 ·一词多义全解:道、相、见、息
- ·一词多义全解:夫、乘、从、亡、若
- ·一词多义全解:望、可、照、晏、履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1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1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八年级上
-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