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
浏览次数: 24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辩论
标签:辩论资料,辩论技巧,http://www.350xue.com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述的正是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正方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针对我方的定义做任何答复,只是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深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对方的定义进行思考。首先,对方把我方所提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扩展到非常饥寒的境地,我们所讲的“饥寒”并不是对方所讲的那个“饥寒”。如果照对方那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子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辩友举出新加坡的例子,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实践的规范不叫道德。对方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比如说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到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行善行医,大家都去称赞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去做,大家都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如果那就是道德的话,那么,今天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了,大家去索马里吧。所以,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还来不及。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些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关系看,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所以谈道德必须以人类温饱为前提。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之下,我看到街上行乞的孤寡,我会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收入全部给他。因为要考虑我的收入允许不允许我去做。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下面再考虑一个饥饿的情形。如果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他吃不饱,他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我方说,人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来剥夺他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一个人投票,赞成将对方三辩的财物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样就是对的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今晚的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正方是英国剑桥大学队;反方是中国复旦大学队。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三分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述的正是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正方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针对我方的定义做任何答复,只是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深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对方的定义进行思考。首先,对方把我方所提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扩展到非常饥寒的境地,我们所讲的“饥寒”并不是对方所讲的那个“饥寒”。如果照对方那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子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辩友举出新加坡的例子,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实践的规范不叫道德。对方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比如说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到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行善行医,大家都去称赞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去做,大家都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如果那就是道德的话,那么,今天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了,大家去索马里吧。所以,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还来不及。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些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关系看,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所以谈道德必须以人类温饱为前提。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之下,我看到街上行乞的孤寡,我会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收入全部给他。因为要考虑我的收入允许不允许我去做。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下面再考虑一个饥饿的情形。如果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他吃不饱,他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我方说,人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来剥夺他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一个人投票,赞成将对方三辩的财物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样就是对的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辩论词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辩论 推荐
- ·抓住诡辩的"辫子"反诡辩
- ·辩论之我见
-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
- ·辩论中的反对抗技巧
- ·对付刁钻问题的答辩术
- ·刀尖下,他以智辩救已救人
- ·论辩中的反客为主的技巧
- ·无原则争辩:得势占理语饶
- ·余秋雨谈电视辩论
- ·法庭辩论
- ·“蓝带杯”98全国大专辩论会总决赛自由
- ·店主强卖口琴 顾客力辩脱身
- ·正方辩题---网络能取代大学
- ·反方辩题---网络不能取代大学
- ·正方辩题:未来社会资本驾驭知识
-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下) ——首
- ·辩论教学——深化中学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 ·浙江省第二届中学生电视辩论赛
- ·我是一个女人也是一名律师
- ·巧编诗歌学经济
- ·法庭论辩中的应变技巧
- ·当诡辩者引用名言时……
-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 ·初学者如何准备论辩赛
- ·青年教师反思
- ·贺老总舌战群敌
-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