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编诗歌学经济
巧编诗歌学经济
(陕西富县高级中学 王智斌 727500)
[内容摘要]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单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科间的联系,造成知识的支离破碎,加大了知识接受,理解方面的难度系数。现代教学承认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侧重多学科并举,触类旁通,灵学活用知识。本文试图从浅谈经济史诗歌编写方法入手,借诗歌之活水,显现经济史之清渠,使历史教学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地。
关键词: 经济史 诗歌 巧编
经济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历史教学中难以处理的部分。这一部分总体来说知识头绪多、要点碎杂,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以事入诗”、“借诗抒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果能将诗歌和经济史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吟诗、编诗的过程中会学经济史,乐学经济史,那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笔者现以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为例,和同仁们共同探索如何让诗歌走进经济史课堂,优化课堂效果。
(一) 诗歌示例 《盛世唐朝经济歌》和《五代辽宋夏金歌》是笔者在讲授《盛唐经济》和《五代辽宋夏金经济》时,自己归纳、编写的经济史诗歌。对照诗歌和后面的注解,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的魅力:音节和美,概括力强
www.350xue.com
;朗朗上口,过目难忘。同时借助诗歌的翅膀,经济史在我们面前显山露水、“原形毕露”。以下是这两首诗歌:
1. 《盛世唐朝经济歌》
盛世经济真繁荣, 稻米流脂粟米白①。
育秧栽培技术②好, 江南粮食产量高。
温泉水促瓜菜熟③, 唐人品茶茶经著④。
丝麻为料⑤缝新衣, 再制筒车曲辕犁⑥。
轻盈精薄⑦丝织品, 瓷器代表数越邢⑧。
扬州铜镜唐三彩, 艺术珍品入朝来。
四大都市数长安, 市坊宫皇如棋盘⑨。
注:①引自杜甫《忆昔》。②唐时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③唐长安农民引骊山温泉水促使黄瓜韭菜在早春成熟。④唐时饮茶之风风靡全国,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⑤唐朝衣服以丝、麻为原料。⑥筒车,曲辕犁为唐时出现的两种生产工具。⑦唐丝织品以轻盈精薄著称。⑧唐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⑨唐朝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四大都会。其中唐都长安有市、坊,有宫城、皇城,整个城市规划如棋盘。
2. 五代辽宋夏金歌
农业五代南超北①,
www.350xue.com
占城两宋被广推②。
北宋丝织南胜北③。 棉纺兴起在南宋。
定钧哥窑④瓷有名, 瓷都还数景德镇。
四川交子纸币早⑤。, 北宋煤来作燃料。
早市夜市在东京, 瓦子进入北宋城⑥。
泉广明州好造船⑦, 市舶司⑧把海贸管。
注:①五代时中国农业南方超过北方。②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③北宋时期,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④定窑、钧窑、哥窑,为宋时久负盛名的三大瓷窑。⑤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⑥北宋都城东京有了早市,夜市和娱乐场所—瓦子⑦泉州广州明州为宋朝时造船业最发达的地方,因此称作好(hào)造船⑧两宋政府设立了专门管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二) 编诗歌应注意的问题
1、诗歌的形式应服务于经济史内容。 编诗歌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记忆经济史,因此,诗歌要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对于一个统一的时期,如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知识点在诗歌中都要涉及到,而且诗歌要反映这些方面在新时期的变化,
www.350xue.com
新特点。对于一个多政权并存,多民族融合时期,诗歌不仅要反映新变化,新特点,还要将这些知识点与其出现的时间,地点,政权统治一一对应起来。
2、诗歌的形式要新颖多样,体现一个巧字。常见的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散文诗等。每句诗的字数则从一言到九言不等。最常见的是五、七言古诗。编诗歌时要尽可能让经济史内容在诗歌的外表下闪闪发光。这就要求我们在编诗歌时尽可能体现诗歌的特点,如节奏、韵脚、平仄、对仗等。有时如果不能做到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即每两句诗押同一个韵母,这样也会起到朗朗上口的效果。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也可以调整某些词语的前后次序。如盛世唐朝经济歌中的第6句将著《茶经》变为《茶经》著。有时可借鉴诗歌技巧,巧妙安排经济史内容。如北宋东京城有了早市、夜市和娱乐场所---瓦子。这是以前朝代没有的。在编诗歌时,笔者把东京城的这些特点编入上下两句诗中,让他们互相补充,完整的刻画出北宋都城的特色(“早市、夜市在东京,瓦子进入北宋城”)。这就是诗歌理论中所谓的“流水对”。就诗歌形式来说,五言、七言不一而足,对仗、押韵各有千秋,关键在于“巧”。即随手拈来,灵学活用;出其不意,有在预料中。巧编诗歌,归纳经济知识点;吟诵诗歌,梳理知识网络;反刍诗歌,依果溯因寻规律。
巧编诗歌学经济
- › 巧编诗歌学经济
tag: 诗歌 辩论,辩论资料,辩论技巧,语文教学 - 教学活动 - 辩论
栏目导航
- ·抓住诡辩的"辫子"反诡辩
- ·辩论之我见
-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上) ——首届
- ·辩论中的反对抗技巧
- ·对付刁钻问题的答辩术
- ·刀尖下,他以智辩救已救人
- ·论辩中的反客为主的技巧
- ·无原则争辩:得势占理语饶
- ·余秋雨谈电视辩论
- ·法庭辩论
- ·“蓝带杯”98全国大专辩论会总决赛自由
- ·店主强卖口琴 顾客力辩脱身
- ·正方辩题---网络能取代大学
- ·反方辩题---网络不能取代大学
- ·正方辩题:未来社会资本驾驭知识
-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下) ——首
- ·辩论教学——深化中学语文教改的新思路
- ·浙江省第二届中学生电视辩论赛
- ·我是一个女人也是一名律师
- ·巧编诗歌学经济
- ·法庭论辩中的应变技巧
- ·当诡辩者引用名言时……
-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 ·初学者如何准备论辩赛
- ·青年教师反思
- ·贺老总舌战群敌
-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