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文化作文研究第二讲_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转载及点评)

文化作文研究第二讲_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转载及点评)

浏览次数: 46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作文教学
标签:作文学习,作文指导,http://www.350xue.com 文化作文研究第二讲_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转载及点评),

水边长大的女子,古典的温柔传承至今: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桥景物万千,但洋景物不能指明“柳”代言的传统内涵。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如烟的女子,“绊(bàn)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柔条垂拂,体态轻盈,在春光明媚里“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个清新的女子,玩皮的女子,翠绿的女子,含愁的女子,娇羞的女子,烟霞似的女子,平平仄仄飘韵的女子……

就让她永远站在水边,隔着诗歌的河流,飘渺成在水一方的温柔。

【温馨提示】:这是我个人对该种物象的感悟,这样的感悟也许是大众化的,也许是个性化的,但“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感悟点与同学们未必相同,所以仅作参考,如果你学会了用文化的眼光审视事物,你也会写出充满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文章。

我是用诗意的感悟代替枯燥的说教,用诗的语言点燃同学们的灵性,这在中国教育界应该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尝试效果怎么样,同学们自己感悟。但愿这种以诗解诗的方法,以现代诗白话古诗的做法,能得到广大师生乃至教育界的认可。

当然文化物象是很多的,但我们从柳身上已经学会了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它,欣赏它,品味它。要走进古典文化的殿堂,重要的是把握“意象”这把钥匙。

意象是把钥匙

意象是文化的浓缩。

一滴露,一茎草,一弯月,一段风,都蕴含着文化或文学的内涵。

读懂意象、典故,诗才明明白白袒露心灵。

所谓意象,“象”是视觉形象,指诗歌所借之景与物。“意”,即人的主观情感。意象,即是将主观思想感情与外在物象的统一。但我们读诗只看到排列的文字物象,意却在物象的包裹中,不解意象的人,将被排拒在诗歌的门外。

梅、兰、竹、菊隐含着君子的美德,美丽的明月却寄托着思乡之情,柔情万千的柳牵着离人的愁,轻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与爱情的天空。世间万物被古代文人捆绑着厚厚的一层情,让后人也在其中挣扎。

梧桐细雨,草木摇落,蝉鸣高远,杜鹃啼血,猿猴哀啸,松柏傲霜,鸿雁传书,红豆相思……全部进行了文化“打包”,没有意象“解压”,是无法释放其中的深刻内涵的。

意象其实就象文化操作系统的RAR或ZiP软件,可以把压缩过的诗歌的情感文件全部释放。

所以要进入古文化的大门,首先掌握意象的钥匙。

    【点评】:语文作文是唯美的,求美的,文化是语文作文美的精髓



上一页  [1] [2] 


文化作文研究第二讲_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转载及点评)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作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