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参考及标杆例文
规则岂可无人情!
的确,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人情泛滥、裙带横行,是极端的混乱和腐败。但是,这并不能作为矫枉过正的辩解,因为极端的规则是另一种噩梦,因为规则只是中性的形式,因为规则自身没有善恶可言,因为规则需要人情充实的内涵,而非仅作为敌人。
没有人情的规则,只是压迫的工具。陈胜、吴广因暴雨而耽误了赴役的期限,就会遭受不由分说的一律处死,这样的规则就是杀人如麻的侩子手。日本四十七浪人在等级制度下,卖妻杀子成全主公的威名,这样的规则就是扭曲人性的恶魔。古印度种姓制度划分四大种姓,剥夺民众的自由与尊严,这样的规则就是践踏真理的暴徒。上述例子或许古老而偏颇,且看如今!酷法何必秦律,君不见拆迁平坟毁古迹,刑讯逼供误判刑,条条在案;牺牲何必浪人,驻京办拦截上访,维稳保安殴打群众,桩桩有理;歧视何必种姓,排挤打压农民工,地域贫富有界限,“上海资源不给外人”,历历在目。法律法规,政策条列,若无人情,就都是杀人的刀,害人的毒。
所幸规则与人情并非壁垒森然。各地城管工作方式大整顿,温情执法几乎让人转怒为笑,惹人嗔怪。河南平坟事件中,不乏将伦理道德引入政策制定者。法学家的努力终于以“拆迁”改“搬迁”、“直系亲属可不作证”得到了回报。
然而不能忘记,从救助站中走出的流浪者,身上还有绳索留下的淤青。不能忘记,数以千计的上访者,在进京的最后一站再也无法前进。不能忘记,牢狱中还有多少无辜者,在诱骗下葬送一生,求诉无门。不能忘记,还有多少缺少人情的规则,在为丑恶与不公大开绿灯。
我们应该时刻质问:规则岂可无人情!
【点评】22+22+8=52分。
优点:①对材料概括精简,角度清晰,立意准确,内容充实,语言表述清晰,抒情意味很浓采用正反思路结构全篇,眉目清晰。②拟题运用了反问修辞,首尾呼应巧妙。③事例典型,举例古今结合。
不足处:书写欠工整,倒数第二段未紧扣观点去叙议,导致事例归属不清,既可理解成“有人情味的规则被粗暴执行”,也可理解成“规则中无人情”。
【3号文】
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
上海高考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2分钟,其母下跪求情,仍被拒考场之外。诚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但在这种由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
规则是有人情的芦苇。在非主观因素造成规则被破坏的情况下,宽以人情,能使社会更和谐。正如上海“最有人情味”交警李自成。在一次执勤期间,他拦住了一辆违法右转的摩托车,并准备开单罚款。这时,摩托车司机却气愤地质问道,指示牌上明明写着六点后不许右转,而现在还没到六点,怎算违规?而当该司机看到自己的手表时,才发现手表没电停摆,而实际上已超过六点。无奈的司机只能低头认错,并懊恼地对后座的妻子说:“以后你治疗买药的钱又少了。”听到这番话,交警李自成感到十分为难,但最后还是开出了罚单,里面夹着一张100元人民币。而这位交警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也受到市民的称赞,上海的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之外,应有人情。摩托车司机并非恶意违法,而是因为手表停摆这种非主观因素而造成违法。诚然,法律是铁面无私的,但若每个人都只是会刚性遵守法律,而不会柔性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恐怕这个社会的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可见,让社会更和谐有序,我们需要有人情的规则。
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只会死板遵循规则,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不会变通的例子。正如在福州一条高速公路上,收费站工作人员拦住了一台急救车。急救车上躺着一名孕妇,但全车人都没有带现金。为了区区几十元路费,收费站人员把急救车拦在出口处近一个小时,使得孕妇只能在车上生产,而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收费站工作人员的饿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斥责,如此“遵守”规则,只会引起更糟糕的结果。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权益,然而,当盲目遵循规则而致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难道不应该在规则之外留有人情吗?
规则应是有人情的芦苇。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这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在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把规则理解为对人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和谐,更有人情味。
规则与人情,同行更美。
【点评】20+20+5=45分。
优点:立意符合题意,正反思路清晰,事例时代感强。
不足处:标题表意不清,比喻不当;选例类同,欠区分度;全文叙述太多,分析欠缺。
【4号文】
无规则不成方圆
上海高考考生迟到考场,其母求情又下跪,最终仍未能参加考试。网上对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大多数人抨击高考规则的无情和工作人员的冷漠,捍卫“人情”之益。而私以为,规则的重要性远大于人情,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
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规则意识已经普遍。上有内外服,分封宗法制,下有礼乐制约束人们行为。说这些规矩封建落后也可,但就是因为规矩的存在,夏商周才繁荣稳定了几百年,社会才和平安定,若是失去规则,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春秋战国之混乱便是很好得例证。何为规矩?规矩便是一系列约束引导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规范。规矩在最初诞生之时就已成为了超越人力和思维可以操纵的最高准则,规矩的制定往往由多数人讨论协商而来,并且代表最广大的利益。一个国家的成熟与否总是要先看其法治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因为只有至高无上的规则并且公民都拥护爱戴它,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永葆繁荣。
若失去了规矩,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文革时期的慌乱已经让我们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只因为法律被完全的践踏,人权被完全地藐视,原本力量就已微弱的中国在这场荒诞的浩劫中倒退了几十年,损失了几千亿的经济收入,更制造了一堆冤假错案,导致众多文盲,其严重后果至今仍影响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到国外,哪一个没有完整法律体系且法治建设浅薄的国家可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规矩的重要性。
再来说高考的规则。高考规则的制定之初衷,就是为了维护考场秩序稳定,以来保障考生更好地发挥水平以完成考卷。若是“人情”大于“规则”,每个迟到作bi的考生都被宽容被理解了,那公正之意何在,考试之意义何在?我认为,迟到的考生不能进行考试,只能自责其未防患于未然,未摆正心态来对待这次如此重要的考试,实在不能怪罪于规矩的存在。
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参考及标杆例文
tag: 作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
栏目导航
- ·作文辅导材料
- ·有关“一个人在逆行中,会得到什么?”
- ·让作文得高分――如何选到新颖、独特的
-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有波澜
-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 ·作文出新“三部曲”
- ·"破题"三法
- ·作文创新的误区划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立意
- ·作文中穿插歌曲的妙用
- ·“读书与做人”写作导航
- ·文化作文研究第六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议论文主体段分层巩固升格训练
- ·文化作文研究第五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技法一 慎思明辨法
- ·将哲理进行到底
- ·作文教学纲要
- ·高中作文开头“九法”与“十忌”
-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作文指导
-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 ·“我看姚明”话题导写
- ·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 因果分析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 ·话题设计六则
- ·“下水作文”初探
- ·飞驰的风景
- ·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