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之语言运用(两课时)

中考复习之语言运用(两课时)

浏览次数: 72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复习之语言运用(两课时),

例14.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对此,你较好的表达方法是(   )。

A.你说:“这本书我不要了,我再去买本新的。”

B.你说:“你就像一只耗子,两天就啃破一本书!”

C.你说:“多可惜呀!前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

D.你说:“你把书朽弄成这个样子,别想我再借书给你!”

答案与解析:得体,还有多种表达形式,这道题是“得体”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是要求进行委婉的表达。较好的表达方法应当是C,其他表达太直露或太伤感情了,会影响同学间的友好关系。C项的表达就委婉多了。

例16.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答案与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综合题,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清题目的要求;第一,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第二,在这段话中要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第三,这段话的字数为50~80字。其次,在“蚯蚓”或“伞”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项来写,切不可两项都写。另外,要抓住“蚯蚓”或“伞”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想象,如:由“蚯蚓”联想到辛勤耕种的农民,由“伞”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或由“伞”联想到母爱等。要做到贴切、自然,不能生拉硬扯,张冠李戴。再有,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要得当。解答此题,应当从描写的对象入手,把它人格化,这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而反问句的运用是有讲究的,一般在一段话的末句用反问加强语气。而一些同学在一段话的中间用反问句,这样在语意和语气上就不能前后连贯了。

例17.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夜短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是从修辞角度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要认真读懂上下文,上文写春夏季,下文写冬季,显然全文写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所空之处写出秋天这个季节特点即可。试题既有指向的明确性,又有答题内容上的开放性;既考查了学生的积累,又考查了学生创新性的运用能力。

例18.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突出语言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启发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所举的这个例子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假如所举的例子典型性和代表性不强,不是人所共知或者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说服力就不强,就不符合要求,因而就会被扣分。其次,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具体来说,就是把所学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答题中去,要做到先叙后议,这是解答此题的必备条件。其三,要掌握好字数,限定在60字之内,如果超出了这个要求,也是不能够得分的。有的考生这道题得了满分,他们是这样答的:“当发生特大井喷时,王进喜不顾个人安危奋力跳进泥水中,用身体搅拌泥浆,保护国家财产。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又如:“孔繁森同志热情帮助藏族人民,他收养了两个孤儿,把自己的工资捐给灾民,并多次献血;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例19.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我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天下游客,请用一句话拟—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可以自选我市某一旅游景点介绍,可以就我市整体特点介绍,也可以就自己所在地的特点介绍。)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抓住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2001年新春以来武汉市争创国家著名旅游城市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来设置题目,能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回答该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审清题干。答题时首先应明确对象及情境,对我市的旅游环境应有—定的了解,其次,应对“广告语”的特点有一个粗略的思考,让自己所拟写的内容贴近“广告语”的特点。其三,题目要求只用“一句话”,所以不应长篇大论。

例20.阅读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个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350xue.com
______。

答案与解析:近年来,测试考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且比重有加大的趋势,颇受广大师生关注。解答此题不仅要有句式变换的能力(即把含有知识经济的短句变为长句),而且需要具备如何下定义的知识,下定义时不仅要指出定义对象的范围,而且要指出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此题可概括为: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

 

复习指导

中考试题前瞻 语言运用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的总体要求是:“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

2.对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明扼要,通顺流畅,连贯自然。

3.对于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关键在对语言的运用和驾驭上,要学会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场合等进行得体的表达:在庄重场合,一般使用庄重典范的书面语,如在会议上的发言;在工作和学习场合,可以使用准确扼要的术语和行话;在日常场合,一般多用亲切、灵活的口语;在轻松的娱乐场合,则多用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

在考试中,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在形式上可谓灵活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根据情境写话,根据范例仿写,根据材料概括,根据提示扩写。

典例选讲

(一)根据情境写话

要求能准确分析和判断出说话的目的,恰当地选择说话的方式,精要地组织说话的语言,仔细揣度所要表达的语气。比如:

例1.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河南省2002年中考题)

答题讲析:在公共场合,在集体活动中,需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不良影响时,要表达自己诚恳的歉意,不可油腔滑调,闪烁其辞,给人以不诚实感。例如此时,你可以说:“真对不起,我今天耽误大家了,都是我的错,我愿意多干活以作补偿。”“唉,都是我不好,本来记得好好的,为一点急事把自己给弄糊涂了,瞧我这记性。”有了这样的话,别人听了,怎么好意思再去责怪你呢。

除这种公共场合外,语言情境还包含说话时对象的身份年龄:对长辈要尊敬谦逊,对平辈要不卑不亢,对晚辈要充满爱护;针对事情的善恶:对坏人坏事要义正词严,对好人好事,要大力颂扬。对病人弱者,要表示同情和关切;对成功的人要送出你真诚的祝贺,对失败的人要表达你真诚的鼓励;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你的提醒要委婉含蓄,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你的反省要深挚恳切等等。

此外,利用现代媒体要求考生写话是目前新的考查趋向,如:写短信息,发电子邮件等,这是大家要密切注意的。

(二)根据范例仿写

其主要是根据已有的提示,揣摩句式特点,然后进行语言创造。角度主要有:仿修辞手法,提炼关联句式,对对联,根据中心句写支撑句,根据支撑句写中心句等形式,比如:

例2.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山西省2002年中考题)

答题讲析:对例句作简要分析,不难发现,整个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本体“语文”是一抽象事物,喻体是一具体事物,且其中后半句是在前半句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在意义上紧密联系。那么解题时,我们可以把语文比喻成各种美好的事物,然后再仿出人对这一事物的美好感受。例如,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清凉可口的泉水,清甜解渴;芳香浓郁的咖啡,温馨浪漫;新鲜味美的果汁,滋心润肺,这样自然更容易让人产生愉悦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例3.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下面两个句子的句式相同。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州市2002年中考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考复习之语言运用(两课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