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二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第28课 《观潮》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第29课
一 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拏(ráo)一小船 拏,通桡,撑船。
3、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6、客此 客:客居。
二 、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 别说相公痴,更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
三、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四、习题精选: 08年湖南常德市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是金陵人,客此(
(3)冻风时作(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译文: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2017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二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