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成语变异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
本文试图以广告中的成语变异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来探寻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来认识成语的变异,以期望揭示成语的常规与变异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字面套用,旧形新解
这种方法是借助原成语中某词或字与产品的功能,性能或形态等词的相关关系,引导人们抛开原成语的常用义或比喻义,作新的理解,从而使广告语言效果更为新奇有力。如:
“天‘衣’无‘缝’”。(某服装广告)此广告套用了原成语的比喻义,暗示人们这个品牌的服装做工精良,无瑕可寻。
“凯奇通信,一网打尽”。(凯奇通信设备广告)广告临时改变成语色彩,巧解语意:说凯奇通信设备像一张撒向五湖四海的无形大网,它能帮你沟通信息,联络友朋。
“无中生有”。(专治不孕症的医家广告)不用成语“无中生有”的“凭空捏造”的引申义,而让人从字面上去思考:这位神医能让不孕者具有生育能力。贬词褒用,妙不可言
运用成语字面套用时,不仅要引导受众从字面对原成语产生别解,而且还应当力求使原成语语义与新生义达到水乳jiao融,相辅相成,与所宣传产品的品牌,功能巧妙相连,这样可以使其脱俗成新,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2、谐音仿拟,别解语义
这是根据广告宣传的需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换掉原成语中相应的词或语素,使得产品的功能一目了然,使人联想,达到宣传的目的。 如:
“默默无‘蚊’”。(一则隐形纱窗的广告)“默默无‘蚊’”说明自动隐形纱窗造型隐匿,不外露,又可将蚊蝇、飞虫等拒之窗外。广告突出了隐形纱窗的特点与功用。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的选择”。字面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出汗;本义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感到遗憾。这则广告对于空调主要于制冷降温的南方受众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不过,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根据广告宣传的实际需要,恰当地应用于听觉或视觉媒体,以免造成文字误解或误导。
3、换词镶嵌,语义借用
“换词镶嵌,语义借用”,就是采用把原成语的某一词或字抽掉,嵌上与所宣传产品的品牌、功能相关的某词或字的方式,同时借用原成语的语义进行广告宣传。
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跃进”。(跃进牌汽车广告)使产品的品牌镶嵌于人们已经熟知的成语中,既充分表达了对产品质量的自信,也使得受众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跃进”这个品牌,并产生了日久见人心--跃进品质优良的广告效应。
“妙笔生辉”。(某化妆笔广告)此广告“妙笔生辉”由成语“妙笔生花”翻新而成。用“妙笔生辉”向女士们渲染这种化妆笔的美容效果,恰到好处。
“无形胜有形”。(美国博士伦隐形眼镜广告)此广告虽然隐去了成语“此处无声胜有声”中的四个字,却把博士伦隐形眼镜的特点表现出来了。
4、反义仿造,另辟新意
“反义仿造,另辟新意”即通过更换原成语中的某个词或字,改变原成语的语义,借用仿造成的新词语与原成语的语义反差,来突出强调产品功用或性能。
如:
某自动钓鱼具的广告,“一心二意,照样钓鱼”。这里的“一心二意”是“一心一意”的仿造,使得替换后的新词语语义变为三心二意,从而形成了一种矛盾对立,反差强烈的效果,使得自动钓鱼具性能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与强调。
“一机在手,天涯咫尺”。(电话机广告)这则广告却巧妙地变动了该成语的语序,其义就刚好相反,它表示只要有此电话机,虽距离遥远,却让人感到近在咫尺,从而贴切准确地表述了电话面的独特功能。[1
某收录机广告词“眼见为虚,耳听为实”。以“虚”对“实”,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的“虚”和“实”对调,使矛盾集中突出,在强烈的对比中消费者记取了商品的优势等。
二、成语变异对广告内容的适应性
文字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总体上可归属于应用文,但又与一般应用文有所不同。它吸收了文艺语体的某些特点,有其特殊的审美要求。它利用人们的视听把人们趋新、趋洋、求吉、求变和爱美等心理巧妙地转化为对产品或企业的认同,以促进自身目标的实现。
广告的目标在于招徕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广告的语言创作必须新奇、醒目,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出奇制胜,引人注目,甚至过目不忘。从整体观之,对于广告语言的要求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一)准确贴切、言简意赅;(二)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三)形象生动、新颖雅趣。成语对广告有很强的适应性,其适应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使广告主节省开支,信息接收者省心节时,报刊电台等节省版面和时间,广告语必须力求简洁;但同时,每个广告主都会毫不例外地强调广告语必须清晰、明确、完整地表现广告的主题。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让广告语言言简意赅。而这正是成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朴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语言形式难以比拟的。”
第二,现代广告就远非过去那样,而要有迅速快捷的时效性,愈来愈广阔的覆盖面。现代广告的时效性特点,必然要求广告语通俗易识,普遍容易接受。成语
“民族特色较强”,为人们喜闻乐见,以此为广告语,自然通俗易识。
又因为成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因而以广告中的成语变异为载体的商品信息的覆盖面必然会非常广阔。
第三、不少成语是以一定的修辞手段为表现方法的,它们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又由于广告中的成语变异是对成语加以改造和变形,并用来说明产品的性能、用途及特点,因此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可以使广告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加深对商品的印象,并使成语的原有含义与广告内容形成一种既协调又不协调的幽默情趣。
三、成语变异与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的契合性
诚然,成语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是广告中的成语变异赖以产生的基础。但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仅仅依靠其本身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成语现象也是这样。因此,广告中的成语变异现象之所以产生还有其第二个原因: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
1、广告受众的心理期待
广告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已经熟悉的广告语言表达方式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常规的反应,要么他们对“老一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确切地了解文字组合的真正涵义,要么他们产生拒斥心理表示厌烦而中止阅读和收听。”要使人们对“老一套”重新感兴趣,就得对它加以改造和变形,使它由习见变为陌生,由陈腐化为神奇。
受众在听厌了“实行三包”的承诺,看倦了说明书式的教导,他们期待一种能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广告,能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广告进入我们的视听。在这种心理期待下,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异军突起,以其特有的魅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
“神机妙算”。(计算机广告)
“神机妙算”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指超越常人的机智和巧妙的计谋”,本广告却移花接木,将“机”和“算”分别解释为“计算机”和“计算”,该成语也就摇身一变,成了赞美计算机的绝妙好词了。
“触‘幕’惊‘新’”。(大洋字幕机广告)
成语“触目惊心”指“目光所及,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形容事态严重。广告作者将“目”改为“幕”,将“心”改为“新”,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用户一接触字幕机就惊叹它的新颖”了。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
tag: 广告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全国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分类精编选
- ·高考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 ·广告中的成语
-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
- ·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 ·高考成语题设误类型解析
- ·易混成语字形比较
- ·正确使用实词教案
- ·高考语文之每日快餐(1-3)成语识记
- ·议论文主体段训练之一----学会写作
- ·叙述描写类(小说为主)作品的阅读
-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 ·每日快餐_字词天地
-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 ·易误成语分类一网打尽
- ·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教案
-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 ·辨析近义词(实词) 段一飞鸿
- ·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
- ·古典诗词音乐欣赏课
-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一例——让“描写”给
-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
- ·古诗词鉴赏
- ·期末总复习说明文部分学案:阅读科技说
- ·综合实践活动——成语中的世界(本站收
-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