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浏览次数: 358次| 发布日期:06-11 02:30:04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例:   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如议论,表现对高洁的赞扬.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最典型的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议论、抒情,在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一反送别诗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感情,慷慨悲歌,带有豪放健美的色彩.      3、"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直抒胸臆,离情别绪喷涌而出,情景交融.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首句用简洁语言写出李凝居处的环境,按时起隐者身份.中间两联先叙事,后写景.尾联写志向.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联想(由此及彼、主客易位等)、想象、衬托(正衬 反衬(乐景写哀情 以动写静等)、用典、炼字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等.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等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答出在文中含义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语文  知识点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