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浏览次数: 71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一、什么是诗的形象
诗的定义: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节奏。饱满的感情是诗的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是诗区别于其他文艺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
例如:(一)、《诗经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为了表达与联络感情,人们可以用语言相互致意,也可以通过》互赠礼品来示好。
(二)、梁武帝请隐居的陶宏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寄君。
不同得人对特定内容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诗人往往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南朝 宋 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施》
那么什么是形象呢?所谓形象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物质的形态与特征。
(一)、 白居易 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孟浩然 《春晓》
白居易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韩愈 《听颖师弹琴》“昵昵小儿女,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上两诗用熟悉的声音来比喻不熟悉的声音。
(二)、陆游《早梅》 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明知在篱外,性到却难寻。
王建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白居易《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沈祖芬:“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的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则欢乐,离则悲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得变化为止,其余的一概不提,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二、诗的形象特点
(一)、具体性。形象本身就是具体的,可以说愈是具体的,也就愈是形象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愈是形象的,就愈是具体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越是具体的也就越是个别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的内容总是通过个别形式反映出来的。就诗歌而言,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诗人具有个性化的形象来反映的,因此,诗歌形象普遍具有个性化色彩。例如:
1、 姚月华 唐 《怨诗二首》之一
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相续。羞将离恨向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
2、 王 涯 唐 秋夜长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切空房不忍归。
3、 崔公远 唐 《独夜词》
晴天霜落寒风急,锦帐罗帏羞更入。秦筝不复续断弦,回身掩泪挑灯立。
注意这三首诗的第三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概括性。文学作品要求具体细致的反映社会生活,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又受到体裁与韵律的限制,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它往往选取富有色彩的一斑来描写全豹,截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反映整体。可以说概括性是诗歌形象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最主要的特征。例如: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宋末元初 蒋捷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多义性。1、诗的形象的多义性与诗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我国诗歌创作多采用比兴手法,除字面意义外,还有比喻意义与象征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不少诗歌的特点。
如:朱庆馀 唐 近试上张籍水部员外郎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 唐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2、诗的多意性与读者的不同理解也密切相关
3还有诗本身既可一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四)、间接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他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塑早形象,读者或听众也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以及诗人通过诗歌形象所表现的社会内容与思想感情。诗人→思想感情→诗歌形象→语言文字,读者或听众→语言文字→诗歌形象→思想感情
诗歌虽然不能直接撼动人的感官,但是他也较少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现实世界与历史真实的约束。诗人可以通过想象,比较自由的塑造诗歌形象。例如:柳宗元的《江雪》
三、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四、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一、什么是诗的形象
诗的定义: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节奏。饱满的感情是诗的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是诗区别于其他文艺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
例如:(一)、《诗经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为了表达与联络感情,人们可以用语言相互致意,也可以通过》互赠礼品来示好。
(二)、梁武帝请隐居的陶宏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寄君。
不同得人对特定内容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诗人往往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南朝 宋 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施》
那么什么是形象呢?所谓形象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物质的形态与特征。
(一)、 白居易 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孟浩然 《春晓》
白居易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韩愈 《听颖师弹琴》“昵昵小儿女,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上两诗用熟悉的声音来比喻不熟悉的声音。
(二)、陆游《早梅》 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明知在篱外,性到却难寻。
王建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白居易《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沈祖芬:“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的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则欢乐,离则悲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得变化为止,其余的一概不提,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二、诗的形象特点
(一)、具体性。形象本身就是具体的,可以说愈是具体的,也就愈是形象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愈是形象的,就愈是具体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越是具体的也就越是个别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的内容总是通过个别形式反映出来的。就诗歌而言,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诗人具有个性化的形象来反映的,因此,诗歌形象普遍具有个性化色彩。例如:
1、 姚月华 唐 《怨诗二首》之一
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相续。羞将离恨向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
2、 王 涯 唐 秋夜长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切空房不忍归。
3、 崔公远 唐 《独夜词》
晴天霜落寒风急,锦帐罗帏羞更入。秦筝不复续断弦,回身掩泪挑灯立。
注意这三首诗的第三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概括性。文学作品要求具体细致的反映社会生活,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又受到体裁与韵律的限制,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它往往选取富有色彩的一斑来描写全豹,截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反映整体。可以说概括性是诗歌形象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最主要的特征。例如: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宋末元初 蒋捷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多义性。1、诗的形象的多义性与诗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我国诗歌创作多采用比兴手法,除字面意义外,还有比喻意义与象征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不少诗歌的特点。
如:朱庆馀 唐 近试上张籍水部员外郎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 唐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2、诗的多意性与读者的不同理解也密切相关
3还有诗本身既可一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四)、间接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他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塑早形象,读者或听众也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以及诗人通过诗歌形象所表现的社会内容与思想感情。诗人→思想感情→诗歌形象→语言文字,读者或听众→语言文字→诗歌形象→思想感情
诗歌虽然不能直接撼动人的感官,但是他也较少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现实世界与历史真实的约束。诗人可以通过想象,比较自由的塑造诗歌形象。例如:柳宗元的《江雪》
三、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四、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浅谈我的古代诗歌教学法
- › 7-9年级古代诗歌赏析集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二)
- ›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稿(高三必修)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 古代诗歌赏析七法
- ›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人教...
-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
- ›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 ›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 › 古代诗歌经典名言
- › 七年级上教参:古代诗歌五首
tag: 诗歌鉴赏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语文辅导大全 推荐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