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浏览次数: 99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杜甫优于其他诗人之处:之所以“好论”,是因为他胸中时时以“天下事”为念,这首诗写诗人在生活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心中所想的仍是国运的艰难,甚至为之流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一这几首诗都不难成诵,最好在自读之初一边看注释一边练习背诵;待到成诵后再进行鉴赏分析。所设计的三个小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迅速成诵。题中所涉及的知识有押韵、对仗和章法,这些过去都学过,不必再讲。这道练习无须一次完成,读一首完成一首,如《旅夜书怀》:押韵属正格;首联也是对仗;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
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公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接州,居之。秋,寓西闻。
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春,迁居赤甲。三月,迁壤西。秋,迁东屯。未见,复自东屯归壤西。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 7 6 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见,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人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了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附录二、宋祁《新唐书·杜甫传》(有删节)
南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鲨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领,因高自称道,巨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追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翩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浪为布衣交,浪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书,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日:“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琅,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琅才湛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现其深念主化,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诧殖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遭爱惜人情,一至估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nu),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e)激,违忏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卒,崔吁等乱,甫往来样费间。大历中,出霍塘,下江陵,诉沉湘以登衡山,因客表阳。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评。为歌诗,伤时烧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作业:诵读该诗;
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
预习《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研读、鉴赏
(1)、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2)、善于切分课文这样的没有明显标志的长文章。
(3)、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 。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文体切入法。
作为一部对话体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读法。可以抓住对话体的特点切入课文,也可以抓住散文的特点切入课文。
(1)对话的每一句或每一段都具有多种功能:既要说明一个事实,一种情况,又要表明说话的目的,有时还要暗示与对话者的关系。所以,对话不仅要表现出说话人自己具体细致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而且还要能够引发出即将发生谈话内容。
对话语体,多采用形象描绘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直接的形象直感,利于说明问题,在词语的使用上,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时伴有具体写实的形象动词,同时,简洁、浅显而又含蓄,要求有言外之意,话中有话,所谓弦外有音,给对方以思考的空间,或者利用多义词,寄以丰富的潜在内涵。对话还要求明白自然,易于上口,所以,较多地运用一些语气词,并且爱用形象生动的群众口语,另外,句式简短明快,多用散句和省略句,有时不够完整。但对话体文章终究是经过加工的,它也有它匠心独运的地方。
课文中孟子与齐宣王一来一往,对答不断,基本上具备了这些特点。
(2)作为散文,可以抓住课文朴素而优美的特点,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了解其中掩藏着的警句、妙语、比喻,去欣赏自由流利的散句中配置着的骈语俪句,比如促而严的短句和舒而缓的长句相配,匀称凝重的整句与优美洒脱的散句相配,对这些词句的理解,能帮助我们认识散文特有的韵律和风格。这也不失为一种课文学习方法。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此文还是一篇精彩的辩论。辩论最讲究的就是技巧,一般的辩论可能会唇枪舌剑,或者攻击对方的论点,或者攻击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证,把对方驳一个体无完肤,这当然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对待象齐宣王这样的王公大人,如果不讲究一点论辩方法,可能根本就达不到目的,因为对方可以充耳而不作一闻。李斯的《谏逐客书》,好则好矣,可谓义正词严,然而,比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来,似乎少了几分机智,而比起《触龙说赵太后》来,似乎更少了许多迂回和曲折。孟子面临的对象不同一般,要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一般,严肃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会让齐宣王心悦诚服地说出“吾昏,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我们将会领略到其中的迂回曲折的论辩技巧的。
2、文采欣赏法。
学习文言文,当然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诵读法,但这篇课文即使照古法行之,也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许多精彩的语段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切勿走马观花,而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有的段落以生动的比喻论说难以讲清的道理,有的段落用气势磅礴的排比,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段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分析醒人愚顽,有的段落则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展望未来。可以说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层出不穷,谈话者闪烁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胜。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受到课文的特有的文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似有贬意,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杜甫优于其他诗人之处:之所以“好论”,是因为他胸中时时以“天下事”为念,这首诗写诗人在生活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心中所想的仍是国运的艰难,甚至为之流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一这几首诗都不难成诵,最好在自读之初一边看注释一边练习背诵;待到成诵后再进行鉴赏分析。所设计的三个小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迅速成诵。题中所涉及的知识有押韵、对仗和章法,这些过去都学过,不必再讲。这道练习无须一次完成,读一首完成一首,如《旅夜书怀》:押韵属正格;首联也是对仗;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
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公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接州,居之。秋,寓西闻。
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春,迁居赤甲。三月,迁壤西。秋,迁东屯。未见,复自东屯归壤西。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 7 6 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见,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人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了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附录二、宋祁《新唐书·杜甫传》(有删节)
南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鲨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领,因高自称道,巨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追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翩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浪为布衣交,浪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书,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日:“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琅,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琅才湛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现其深念主化,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诧殖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遭爱惜人情,一至估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nu),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e)激,违忏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卒,崔吁等乱,甫往来样费间。大历中,出霍塘,下江陵,诉沉湘以登衡山,因客表阳。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评。为歌诗,伤时烧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作业:诵读该诗;
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
预习《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 桓 晋 文 之 事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研读、鉴赏
(1)、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2)、善于切分课文这样的没有明显标志的长文章。
(3)、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 。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文体切入法。
作为一部对话体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读法。可以抓住对话体的特点切入课文,也可以抓住散文的特点切入课文。
(1)对话的每一句或每一段都具有多种功能:既要说明一个事实,一种情况,又要表明说话的目的,有时还要暗示与对话者的关系。所以,对话不仅要表现出说话人自己具体细致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而且还要能够引发出即将发生谈话内容。
对话语体,多采用形象描绘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直接的形象直感,利于说明问题,在词语的使用上,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时伴有具体写实的形象动词,同时,简洁、浅显而又含蓄,要求有言外之意,话中有话,所谓弦外有音,给对方以思考的空间,或者利用多义词,寄以丰富的潜在内涵。对话还要求明白自然,易于上口,所以,较多地运用一些语气词,并且爱用形象生动的群众口语,另外,句式简短明快,多用散句和省略句,有时不够完整。但对话体文章终究是经过加工的,它也有它匠心独运的地方。
课文中孟子与齐宣王一来一往,对答不断,基本上具备了这些特点。
(2)作为散文,可以抓住课文朴素而优美的特点,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了解其中掩藏着的警句、妙语、比喻,去欣赏自由流利的散句中配置着的骈语俪句,比如促而严的短句和舒而缓的长句相配,匀称凝重的整句与优美洒脱的散句相配,对这些词句的理解,能帮助我们认识散文特有的韵律和风格。这也不失为一种课文学习方法。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此文还是一篇精彩的辩论。辩论最讲究的就是技巧,一般的辩论可能会唇枪舌剑,或者攻击对方的论点,或者攻击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证,把对方驳一个体无完肤,这当然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对待象齐宣王这样的王公大人,如果不讲究一点论辩方法,可能根本就达不到目的,因为对方可以充耳而不作一闻。李斯的《谏逐客书》,好则好矣,可谓义正词严,然而,比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来,似乎少了几分机智,而比起《触龙说赵太后》来,似乎更少了许多迂回和曲折。孟子面临的对象不同一般,要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一般,严肃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会让齐宣王心悦诚服地说出“吾昏,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我们将会领略到其中的迂回曲折的论辩技巧的。
2、文采欣赏法。
学习文言文,当然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诵读法,但这篇课文即使照古法行之,也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许多精彩的语段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切勿走马观花,而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有的段落以生动的比喻论说难以讲清的道理,有的段落用气势磅礴的排比,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段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分析醒人愚顽,有的段落则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展望未来。可以说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层出不穷,谈话者闪烁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胜。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受到课文的特有的文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
-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第一课时)》教案
- ·八年级语文《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蜡烛》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教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核舟记》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阿西莫夫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观潮》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