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浏览次数: 99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4)其他学派的音乐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的理想是回到人类的最初状态,即“至德”之世。他们认为,那至德之世,民性素朴,既无礼乐也没有君子、小人之分。等到有了礼乐,世界也便产生了对立,人们也就有了争斗心,人世间原有的纯朴之美便遭到破坏,因而他们反对人为,否定礼乐。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他著有《非乐》篇,他从小生产者的狭隘的立场出发,认为搞音乐浪费人力、财力,妨碍生产,极力加以反对。当然,道家、墨家的这些代表人物也都是懂得音乐艺术规律的人,“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这样一些有关音乐的名言都是出自他们之口。
4、语言学习
前置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夫子之谓也/何以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良人未之知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加线词为宾语)
后置句:何以异於邹敌楚哉/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加线部分为后置状语)
句间关系: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果关系)/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假设关系)/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转折关系)////
固定句式:盖亦反其本矣。(由“盖”引导,相当于“为什么不……?”)/惟士为能(“惟……为……”格式)/吾如有萌焉何哉!(“如……何?”格式)////惟弈秋之为听(“惟……为……”格式)////
省略句:将以衅钟(“以”字后省略“之”字,代“牛”)/
被动句: 他日,见於王(“见”表被动)//
判断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者,……也”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也”式)////
5、课后练习解析
一、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
二、运用对比提示矛盾,阐发观点,是《孟子》散文的特点之一。此题所提供的资料中,对比手法非常明显。同时也能对以前读过的有关章节加以复习,。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中的“5、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运用对比的例子还有:(1)独乐乐/与人乐乐(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3)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5)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三、1、大王对我说他喜爱音乐。2、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3、现在大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4、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找大王您诉说。5、我们的大王恐怕没有什么疾病吧!
四、此题为选做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古人的音乐观,增加一些文化史的知识。参看“相关知识补充”的有关内容。
●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    )暴以好(   )乐(    )      独乐乐(    )      管籥(    )之音疾首蹙(   )頞(    )        庶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其庶几乎!    庶几:---------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诸:---------
C、未有以对也     对:-------
D、举疾首蹙頞     頞:------蹙:--------
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C、今王鼓乐於此
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例:举疾首蹙□而相告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D、聊举数人以训汝
例:今王鼓乐於此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C、噌吰如钟鼓不绝。
D、顾谓御史书曰:秦王为赵王鼓瑟。
4、下面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今王田猎於此
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D、直好世俗之乐耳
5、辨析下列句式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句式:--------------译文:----------------------------------
B、他日,见于王     句式:--------------译文:-------------------------------------
6、“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我并不是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只是爱好现在的流行乐曲罢了。
B、我并不是能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特别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
C、我并不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特别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
D、我虽然也爱好古代君王的音乐,但更爱好现在流行的音乐罢了。
7、《庄暴见孟子》节选自《  ------------------------》,产要记叙了孟子与-----------关于---------的谈话。孟子根据齐王对音乐的爱好,与之探讨“--------------、-----------、-------”的话题,巧妙地劝说齐宣王要“-----------------”。
8、为什么“  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会“举疾首蹙頞”?
答:



9、“王变乎色”的原因是
A、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B、认为孟子不该揭他的痛处,而感到愤慨。
C 、面对孟子的发问,为自己“直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
D、面对孟子的发问,以为孟子不能理解自己而生气。

B层级检测题
10、“今之乐”与“古之乐”相同吗?孟子为什么对齐王说“ 今之乐犹古之乐”?
答:



11、请写出根据下面语段概括的成语。
A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C、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弱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D、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E、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阅读下文完成12——19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於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诸侯能荐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孟子》)
12、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命令)之乎?B、以行与事示(显示)之而已矣
C、践(登上)天子位焉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接受)之
13、下列句中的“暴”与“暴之于民”中的“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B、性行暴如雷C、暴霜露,斩荆棘D、忠义暴于朝廷
14、另点词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牖其前以通明B、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C、军中皆不敢以说书目敬亭D、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15、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
16、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是
1/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A、大夫可以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的职位授予他。
B、大夫能够将人才举荐给诸侯,却不能使诸侯还给他一个大夫。
2/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A、大意为天的视听由民的视听决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