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浏览次数: 99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B、蚤起
C、施从良人之所之 D、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4、选出与“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中“道”字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师道之不传也久 B、道芷阳间行
C、吾师道也 D、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5、辨识下列各句属于什么句式
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B、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不求闻达于诸侯 D、古之人不余欺也。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层级检测
阅读课文,试用原文回答下列各题
6、齐人之妻是如何对其“良人”起疑的?
答:
7、既已生疑,必将察之。于是其妻“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请指出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真相”的。
答:
8、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课文中“齐人”的品德:--------------
9、课文是一篇寓言。诙谐幽默的描写中透着辛辣的讽刺,从课文结尾的评论看,作者写作此文意在讽刺什么?
答:
10、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现实意义的看法。
下面这段文字引自《孟子》,括号里是古人的注解。借助为些注解阅读原文,并完成第11——17题。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之弟子也,亦能百发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 发乘矢而後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1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答:-------------------------
12、文中曰(A)、曰(B)的说话人分别是谁?答:曰(A)是--------曰(B)是------
13、为下面各句分别选择正确的译文
1/今日我疾作。
A、今天我出发得太匆忙。B、今天我赶快作战。
C、今天我的病发作了。D、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
2/问其仆。
A、问替他驾车的人。B、问他的左右侍从。
C、问他的卫士们。D、问君王的使者。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的命令办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可是你自己引起来的事。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你办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得君主生气。
4/发乘矢而後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D、反过身来然后射了四箭。
14、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
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B、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D、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5、“抽矢扣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不超过2个字)。
16、“去其金”是为了-----------------(不超过6个字)。
1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释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理由?请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摘录能说明这个理由的注解)
[译文]--------------------------------------------------------------。
参考答案:
1、JI n SH n F n SH SH Z o Y 2、A、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B、最后,坟地C、偷看(暗中观察),前“之”助词(无义),后“之”动词去、往D、责骂、毁谤3、D4、D5、A、判断句B、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C、介词结构后置D、宾语前置E、被动句6、“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可是,家中“未尝有显者来”。于是,其妻不由对良人起疑。7、“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8、自欺欺人9、“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10、(略)11、都是师徒关系。12、A是孟子,B是庾公之斯。13、CAAC。14、D。15、箭头。16、不伤害人。17、[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译文]假使如子濯孺子得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作业:诵读该诗;
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
预习《《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背诵。(2)、复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2.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目标专注、持之以恒的治学品格。(2)、学习孟子为了追求理想而推行自己学说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3.能力培养目标:(1)、翻译《孟子》的重要章节。(2)、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3)、分析研讨《孟子》中的有关专题。
教学重点: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背诵法。
背诵,一要突出语感,二要讲究技巧。语言是有声的艺术,一篇古文佳作,其字里行间不仅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回荡着作者的声音。因此,我们的背诵,一定要放开声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和气势。音随意转,气随声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口诵心惟,追求最佳感受。背诵的技巧主要是记忆的技巧,可用情节记忆法、逻辑记忆法、紧缩记忆法、提示记忆法、修辞记忆法等方法。
2、翻译法。
翻译练习应该经常进行,其方法一般归纳为六个字:留、换、补、删、调、贯。留,指凡古代国朝年号、人地官名,以及器物、度量等专名之称,皆照留不动。换,指单音换成多音或按解释翻译。补,补充古代简练说法所隐含或省略的内容。删,现代已无对应之词的文言虚词可删。调,指调整文言特殊句式。贯,文言修辞和曲故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还有人对翻译方法总结出一些口诀:
古今汉语多通译,单音变双合文理。
实词翻译忠原文,虚词表达顺语气。
交待解释加衬句,专用名词不翻译。
通假之字用本字,特殊句式归位译。
3、语言积累法(谈谈虚词的学习)。
虚词的积累十分重要。教材中要求熟读或背诵的篇目,都为学习文言虚词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对这些课文,应该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比较各类虚词在上下文中所起的实际作用,体会各类虚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感情、语气和情味,只有读多了,有了语感,才有可能触类旁通。虚词的特点是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学习中应注意各类虚词的特点。文言虚词大多是从文言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某些词既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虚词中的特殊现象要进行总结归纳,比如兼词,比如虚词连用。
二、重点难点化解
1、《孟子见梁襄王》背景知识
化解: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示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道德以梁谒见梁惠王,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人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则必餍酒肉而後反 B、蚤起
C、施从良人之所之 D、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4、选出与“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中“道”字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师道之不传也久 B、道芷阳间行
C、吾师道也 D、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5、辨识下列各句属于什么句式
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B、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C、不求闻达于诸侯 D、古之人不余欺也。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层级检测
阅读课文,试用原文回答下列各题
6、齐人之妻是如何对其“良人”起疑的?
答:
7、既已生疑,必将察之。于是其妻“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请指出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真相”的。
答:
8、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课文中“齐人”的品德:--------------
9、课文是一篇寓言。诙谐幽默的描写中透着辛辣的讽刺,从课文结尾的评论看,作者写作此文意在讽刺什么?
答:
10、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现实意义的看法。
下面这段文字引自《孟子》,括号里是古人的注解。借助为些注解阅读原文,并完成第11——17题。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之弟子也,亦能百发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 发乘矢而後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1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答:-------------------------
12、文中曰(A)、曰(B)的说话人分别是谁?答:曰(A)是--------曰(B)是------
13、为下面各句分别选择正确的译文
1/今日我疾作。
A、今天我出发得太匆忙。B、今天我赶快作战。
C、今天我的病发作了。D、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
2/问其仆。
A、问替他驾车的人。B、问他的左右侍从。
C、问他的卫士们。D、问君王的使者。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的命令办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可是你自己引起来的事。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你办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得君主生气。
4/发乘矢而後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D、反过身来然后射了四箭。
14、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
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B、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D、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15、“抽矢扣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不超过2个字)。
16、“去其金”是为了-----------------(不超过6个字)。
1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释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理由?请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注解]--------------------------------------------------------(摘录能说明这个理由的注解)
[译文]--------------------------------------------------------------。
参考答案:
1、JI n SH n F n SH SH Z o Y 2、A、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B、最后,坟地C、偷看(暗中观察),前“之”助词(无义),后“之”动词去、往D、责骂、毁谤3、D4、D5、A、判断句B、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C、介词结构后置D、宾语前置E、被动句6、“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可是,家中“未尝有显者来”。于是,其妻不由对良人起疑。7、“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8、自欺欺人9、“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10、(略)11、都是师徒关系。12、A是孟子,B是庾公之斯。13、CAAC。14、D。15、箭头。16、不伤害人。17、[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译文]假使如子濯孺子得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作业:诵读该诗;
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
预习《《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背诵。(2)、复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2.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目标专注、持之以恒的治学品格。(2)、学习孟子为了追求理想而推行自己学说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3.能力培养目标:(1)、翻译《孟子》的重要章节。(2)、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3)、分析研讨《孟子》中的有关专题。
教学重点:巩固对《孟子》善于比喻说理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解答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检测题。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背诵法。
背诵,一要突出语感,二要讲究技巧。语言是有声的艺术,一篇古文佳作,其字里行间不仅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回荡着作者的声音。因此,我们的背诵,一定要放开声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和气势。音随意转,气随声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口诵心惟,追求最佳感受。背诵的技巧主要是记忆的技巧,可用情节记忆法、逻辑记忆法、紧缩记忆法、提示记忆法、修辞记忆法等方法。
2、翻译法。
翻译练习应该经常进行,其方法一般归纳为六个字:留、换、补、删、调、贯。留,指凡古代国朝年号、人地官名,以及器物、度量等专名之称,皆照留不动。换,指单音换成多音或按解释翻译。补,补充古代简练说法所隐含或省略的内容。删,现代已无对应之词的文言虚词可删。调,指调整文言特殊句式。贯,文言修辞和曲故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还有人对翻译方法总结出一些口诀:
古今汉语多通译,单音变双合文理。
实词翻译忠原文,虚词表达顺语气。
交待解释加衬句,专用名词不翻译。
通假之字用本字,特殊句式归位译。
3、语言积累法(谈谈虚词的学习)。
虚词的积累十分重要。教材中要求熟读或背诵的篇目,都为学习文言虚词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对这些课文,应该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比较各类虚词在上下文中所起的实际作用,体会各类虚词在句中所表达的感情、语气和情味,只有读多了,有了语感,才有可能触类旁通。虚词的特点是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学习中应注意各类虚词的特点。文言虚词大多是从文言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某些词既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虚词中的特殊现象要进行总结归纳,比如兼词,比如虚词连用。
二、重点难点化解
1、《孟子见梁襄王》背景知识
化解: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示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道德以梁谒见梁惠王,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人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八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
-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第一课时)》教案
- ·八年级语文《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蜡烛》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教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核舟记》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阿西莫夫短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观潮》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