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浏览次数: 205次| 发布日期:06-12 11:01:49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1.作家作品(显示鲁迅青年和中年时的照片)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显示绍兴河埠及学过的五篇课文的图片。)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播放电影资料)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3.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诗)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 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国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电影注释(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一次,青年鲁迅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被认为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捉住杀头示众。而围观的众多中国人,各个麻木不仁。再加上他周围的一些受军国主义影响的人,大肆叫嚣,使年轻的鲁迅深受刺激,愤怒和悲痛嚼住了他的心。使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对于他们,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电影事件,打破了鲁迅医学救国的幻想,从此他便终止学医,决计要学文艺了。)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藏讲义 爱 
怀念付诸行动——挂照片 
写文章 国 
小结主题思想。(投影) 
五、语文活动:猜猜我是谁?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