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
浏览次数: 35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
1北 大 附 中 深 圳 南 山 分 校
教 案
部 初中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第 周
本周序号
教学内容
《乡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尝试用诗中写作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重点 尝试用诗中写作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 幻灯,音乐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邮票(小)————母子之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恋情(热烈) 无形
有形
坟墓(矮)————生死别情(悲痛)
海峡(浅)————思乡哀愁(深切) 课后记:
导语:
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幻灯)
范读
请同学们出声读,大声读一下这首诗,同时注意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情感。
大家读过之后一定会想诗中作者为何有此愁绪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作者。
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49年5月到达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幻灯)
余光中时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
同学们看看这首诗我们讲一点什么呢?
第一小节: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要选邮票作为乡愁的一个寄托呢?
余光中少时在外求学,常常要写家信。
请大家想象一下家信中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母亲叮嘱儿子注意身体------ 儿子向母亲报平安-------
小结: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余光中曾有一首诗名叫《邮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幻灯)
让我们齐读第一小节感受这番母子深情。
第二小节:
长大后,乡愁为何又寄托为一张窄窄的船票呢?
当时余光中曾经在香港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而他新婚的妻子则在台湾。所以他常常坐船来往与香港台湾两地。
大家想象一下余光中手拿从香港到台湾和从台湾到香港两个不同方向的船票时,心情是
否相同,为什么?
一种是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另一种则使对对夫妻分别的怅惘之情。
小结;这张船票上寄托的是夫妻浓浓的恋情。
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离别亲人的苦痛我们都可以理解,我们的手上也许也正保存着一封封信笺,一枚枚邮票,一张张车票。但为什么坟墓可以和乡愁联系在一起呢?我想给大家看一首诗这首诗是1958年余光中的母亲在台湾去世时所作,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能读出些什么呢?
余光中对他的母亲感情非常深,余的母亲生前曾说死后希望能把遗骨安葬在大陆,安葬在故乡,这也成了余光中的一个心事。他在一首诗中写到:“春天来了,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江南”。(幻灯)但他没有想到当他手捧母亲的骨灰真正踏上江南小路时,时空已又过了三十多年,真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幻灯)大家能想象出白发苍苍的作者久久伫立在母亲坟前时他的心情吗?但此时余光中先生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他却没有想到另一件让他分外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两岸来往不便,使得他不能经常到母亲的墓前去看看,祭奠母亲的亡灵,向母亲倾诉自己的情感,于是他仿佛总是觉得有母亲在远方呼唤他,他说:“母亲在喊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音信不通的局面的原因,大家知道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49年去台湾的士兵中有一个小伙子,他离开大陆时带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只风筝。几十年后,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了老爷爷,他已经不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于是他让他的孙女来大陆寻亲,很快,这个女孩就找到了亲人,线索就是这只风筝,因为当年那个小伙子的母亲在她儿子走了之后,每年春天都会做一只风筝,现在老人不在了,但她却留下了一屋子的风筝。
一道天然的海湾却隔断了两岸的亲情这么久,这么久,于是乡愁在许多游子的心中便成了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检察院检察长于右衽去世前曾在一首诗中写到:(幻灯)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只有神伤。
这种情感是许多台湾同胞共同的情绪,许多象余光中先生一样人都将大陆看做是自己叶落后要归回的地方,看做是自己的根,看作是自己的魂,诗人自己也说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道海峡承载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于是乡愁在诗人心中凝成了它。如果说在这之前乡愁还只是一种个人情感,那么还有有什么能比生离死别更让人伤情,有,那就是乡愁,那么最后一小节中诗人表达的则是对整个中国的眷恋。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的是诗人是无数台湾同胞的无尽的乡思。
讨论:请大家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为什么?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不能去掉,读的时候,还应该重读出来。
让我们带着感情重读这首诗。
小结: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有形物体,必将流之于空洞。如《天净沙`秋思》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些的呢?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有形物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而这首《乡愁》也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有形物体,展示了作者一生漫长的生活历程,更把乡愁从幼时念母情深,年轻恋妻情中,永失母爱的心伤推向高峰,不论生离死别都抵不过乡愁的深广,于是乡愁便从一己亲情升华到了对祖国故土的热爱之情。
落笔虽小,但这四个物体所蕴藏的情感确是无形的厚重。
其实,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文人都曾表达过自己的思乡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你以往的阅读经验,也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乡愁还可以寄托在那些物象之上呢?
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容有一首同题诗歌;《乡愁》。我们看看席慕容将乡愁寄托于哪些物象之上。
你能不能试着用你想到的物象表达一下你对乡愁的体悟。幻灯)
最后老师想给大家听一首歌,这首歌是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根据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谱曲演唱的。(音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
1北 大 附 中 深 圳 南 山 分 校
教 案
部 初中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第 周
本周序号
教学内容
《乡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尝试用诗中写作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重点 尝试用诗中写作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 幻灯,音乐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邮票(小)————母子之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恋情(热烈) 无形
有形
坟墓(矮)————生死别情(悲痛)
海峡(浅)————思乡哀愁(深切) 课后记:
导语:
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幻灯)
范读
请同学们出声读,大声读一下这首诗,同时注意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情感。
大家读过之后一定会想诗中作者为何有此愁绪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作者。
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49年5月到达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幻灯)
余光中时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
同学们看看这首诗我们讲一点什么呢?
第一小节: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要选邮票作为乡愁的一个寄托呢?
余光中少时在外求学,常常要写家信。
请大家想象一下家信中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母亲叮嘱儿子注意身体------ 儿子向母亲报平安-------
小结: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余光中曾有一首诗名叫《邮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幻灯)
让我们齐读第一小节感受这番母子深情。
第二小节:
长大后,乡愁为何又寄托为一张窄窄的船票呢?
当时余光中曾经在香港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而他新婚的妻子则在台湾。所以他常常坐船来往与香港台湾两地。
大家想象一下余光中手拿从香港到台湾和从台湾到香港两个不同方向的船票时,心情是
否相同,为什么?
一种是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另一种则使对对夫妻分别的怅惘之情。
小结;这张船票上寄托的是夫妻浓浓的恋情。
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离别亲人的苦痛我们都可以理解,我们的手上也许也正保存着一封封信笺,一枚枚邮票,一张张车票。但为什么坟墓可以和乡愁联系在一起呢?我想给大家看一首诗这首诗是1958年余光中的母亲在台湾去世时所作,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能读出些什么呢?
余光中对他的母亲感情非常深,余的母亲生前曾说死后希望能把遗骨安葬在大陆,安葬在故乡,这也成了余光中的一个心事。他在一首诗中写到:“春天来了,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江南”。(幻灯)但他没有想到当他手捧母亲的骨灰真正踏上江南小路时,时空已又过了三十多年,真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幻灯)大家能想象出白发苍苍的作者久久伫立在母亲坟前时他的心情吗?但此时余光中先生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他却没有想到另一件让他分外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两岸来往不便,使得他不能经常到母亲的墓前去看看,祭奠母亲的亡灵,向母亲倾诉自己的情感,于是他仿佛总是觉得有母亲在远方呼唤他,他说:“母亲在喊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音信不通的局面的原因,大家知道吗?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49年去台湾的士兵中有一个小伙子,他离开大陆时带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只风筝。几十年后,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了老爷爷,他已经不能再踏上故乡的土地,于是他让他的孙女来大陆寻亲,很快,这个女孩就找到了亲人,线索就是这只风筝,因为当年那个小伙子的母亲在她儿子走了之后,每年春天都会做一只风筝,现在老人不在了,但她却留下了一屋子的风筝。
一道天然的海湾却隔断了两岸的亲情这么久,这么久,于是乡愁在许多游子的心中便成了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检察院检察长于右衽去世前曾在一首诗中写到:(幻灯)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苦;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只有神伤。
这种情感是许多台湾同胞共同的情绪,许多象余光中先生一样人都将大陆看做是自己叶落后要归回的地方,看做是自己的根,看作是自己的魂,诗人自己也说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道海峡承载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于是乡愁在诗人心中凝成了它。如果说在这之前乡愁还只是一种个人情感,那么还有有什么能比生离死别更让人伤情,有,那就是乡愁,那么最后一小节中诗人表达的则是对整个中国的眷恋。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的是诗人是无数台湾同胞的无尽的乡思。
讨论:请大家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为什么?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不能去掉,读的时候,还应该重读出来。
让我们带着感情重读这首诗。
小结: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有形物体,必将流之于空洞。如《天净沙`秋思》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些的呢?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有形物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而这首《乡愁》也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有形物体,展示了作者一生漫长的生活历程,更把乡愁从幼时念母情深,年轻恋妻情中,永失母爱的心伤推向高峰,不论生离死别都抵不过乡愁的深广,于是乡愁便从一己亲情升华到了对祖国故土的热爱之情。
落笔虽小,但这四个物体所蕴藏的情感确是无形的厚重。
其实,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文人都曾表达过自己的思乡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你以往的阅读经验,也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乡愁还可以寄托在那些物象之上呢?
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容有一首同题诗歌;《乡愁》。我们看看席慕容将乡愁寄托于哪些物象之上。
你能不能试着用你想到的物象表达一下你对乡愁的体悟。幻灯)
最后老师想给大家听一首歌,这首歌是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根据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谱曲演唱的。(音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乡愁》教学设计之八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五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应有格物致》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庄子故事两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心声》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蝈蝈与蛐蛐、夜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词五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经两首》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那树》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