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4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第三课时:探究阅读
师:我们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不能停留在闹学的表面,还应该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说,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本质是什么?(指一生)你说说看。
生:年龄差距太大了。
师:一个六十左右,一个十六上下,肯定有这个因素。但只是年龄差距吗?如果是这样,老师再过几年就不敢教书了。(生笑)
生:思想观念的差距。
师:凭什么说是思想观念的差距? 
生:老先生已经年逾六十了,他应该是比较陈旧迂腐、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代表吧。
师:凭什么说人家传统保守?
生:春香问老先生“为甚好好的求他”的时候,他说春香多嘴。(生笑)他还说《诗经》“只无邪二字,付于儿家”,意思就是要学生不要想歪了,不要想到爱情啊什么的,说明他很封建很保守。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到了,老先生讲《诗经》是有问题的。这问题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假如我给大家一个问题要大家弄清楚,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完成呢?我们模拟一下这个探究的过程。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刚才同学已经给我们其中一个路径了,也就是说,从老先生解经入手。我们的结论应该持之有据。为了持之有据,我们得细致深入。请看老先生怎样解经。(打幻灯片,《关雎》)
这首诗大家初中时候已经学过,是一首——
生:爱情诗。
师:是的。是描写爱情的诗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老先生拿的《毛诗》可不这么认为。(打幻灯片: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师:淫就是过分的意思。毛公认为,《关雎》一首是赞美后妃德行的诗。周文王的后妃非常有德行,这一首诗赞美她的德行。这首诗描写文王如何求到一位窈窕淑女,窈窕不是苗条,窈窕是很娴静的意思。文王和一位有德行的窈窕淑女才是一对佳偶。文王他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位有品德的女子来做他的后妃,帮助他把家庭治理好,所以文王他“忧在进贤不淫色”,也就是说文王不是注重后妃的美色,而是注重后妃的德行。可见,旧注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大家赞同这个解释吗?
生:不赞同。
师:是的,太牵强附会。就算解读成立,它也只是一种解读啊,怎么就拿来当教条了呢?现在我们知道为为什么老先生不能自圆其说了,春香的问题,正是老先生想回避而回避不了的问题。老先生讲经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在剧情介绍中说了,是杜宝为了“拘束拘束”女儿的身心,老先生只好如此说教了,这说教多么令人生厌啊!在看他《关雎》之后怎么讲经——
生读:论六经,诗经……
师:《关雎》已经讲不下去了,老先生还要接着说教,“只无邪二字,付与儿家”,来自于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的“思无邪”,有人认为“思”是虚词,“无邪”一般认为是思想内容纯正,韵律和谐。《诗经》中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孔子总不会是说,表达爱情就是“邪”吧。但老先生是这样理解的,他警告两个小姑娘,你们可不要想歪了,想到爱情方面去了,你们应该读的是女子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我们说,《诗经》本来多美啊,一旦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被注入某种政治教化的东西,牵强,曲解,那么,它必然令人生厌了!好,我们接着请拥有《诗经》的同学来说说,老先生提到的那些诗,究竟是讲什么的。
生:参考注释,“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说的是《诗经·大雅·生民》;“咏鸡鸣”与《诗经·齐风·鸡鸣》有关,“伤燕羽”与《诗经·邶风·燕燕》有关;“泣江皋”与《诗经·召南·江有汜》有关;“思汉广”与《诗经·周南·汉广》有关;“宜室宜家”与《桃夭》有关。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师:具体说说这些诗是讲什么的。
生:《诗经·大雅·生民》内容是周人陈述周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
师:因为很长,我们不一一打出来了。它说的是姜嫄虔敬祭祀,别居独处,践天帝趾印,怀胎生下后稷,《生民》陈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经过及播种五谷的成就。下一首?
生:说的是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意在讽刺在朝者的荒淫怠惰。
师:(打幻灯片《诗经·齐风·鸡鸣》)同学说的是一种解读。这本是多解之诗。还有一说是民间男女的对话,妻子催促丈夫早起赶朝会。封建文人将主人公附会为君子,贤妃。下一首?
生:《诗经·邶风·燕燕》内容是卫庄姜送归妾。
师:(打幻灯片《燕燕》以解释)还有一说,是国君送妹妹出嫁。“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总之,是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歌。下一首?
生:《诗经·召南·江有汜》,内容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
师:(打幻灯)一说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还有一说是弃妇怨词。与女子遵循的德行规范没有关联。下一首?
生:《诗经·周南·汉广》追求汉广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
师:(打幻灯片《汉广》)这是一首描写一位男子向汉江女郎求偶而不可得,因而表示悲愁失望心情的诗。这还是爱情诗啊,只不过是失恋时候咏出的诗。(生笑)还有吗?
生:《桃夭》,表现的是祝福女子出嫁。
师:大家有印象吗?见过没有?
生:见过,在《读本》里。
师: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指和善和美,新嫁娘要出嫁了,咏这首诗对她表示祝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啊。
师:好了,通过这个路径,我们发现了陈最良解经中的问题,知道他抽取了诗歌中的人情,只保留其说教的内容,甚至胡解经文,牵强说教。但是读到这里还不够,我们得进一步追问:陈最良为什么要曲解经书?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图究竟是什么?除了抓住解经来思考,我们还有什么路径去探究?
生:还可以看杜丽娘这个形象。
师:(发现学生难于回答到自己的路径上来,马上把学生拉回来)这个同学想得远。我们肯定要看杜丽娘这个形象,只是现在先看看作者塑造陈最良有没有什么用意,因此我们可以关注谁?
生:汤显祖。
师:对,这在文学鉴赏评论中叫做“知人论世”。即借助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师: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局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稀疏萌芽,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明王朝政治腐败,内乱外患,虽然几经整治和挣扎,也已无法挽回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颓势。在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元代的方针,仍定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以理学教民,以理学取士。
师:(打幻灯片)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简要地说有以下观点:一、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二、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三、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因而提出了“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师:“存天理,灭人欲”,今天看,这个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是多么反人本反人性啊。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因此,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师:(打幻灯片)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宰相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文章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政,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终其一生。 
师:汤显祖除了与东林党人顾宪成等交往密切之外,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相当大。
(打幻灯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一生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理学,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疑经、非儒、反孔等观点,反对把“理”、“欲”对立起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达观,当时一位著名的禅僧,汤显祖与他五次见面,多次书信来往。达观站在佛教立场上,批评程朱理学在论述“理”、“情”问题上有自我矛盾处。作者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