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4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师:所以,汤显祖是肯定“情”的,肯定只要出自人的真实感情的东西,其存在就是合理的。同时,也否定把“理”作为绝对的标准,否定以“理”制“情”、存“理”灭“情”,否定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如实地表现人之“情”,不能以“理之所必无”去抑制“情”,这就是汤显祖戏剧作品中自觉的指导思想。
师:什么是“理之所必无”?即按理是不应该的。中国就是这样,有人总是制定宏大规则,比如礼教,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否定人的俗世生活,完全服从于这个规则。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样进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
师:汤显祖显然不是一个轻易认同宏大规则的人。我们可以知道了,为什么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复生”,为什么汤显祖要把“情”放到很高的地位上来肯定,他就是要“以情抗理”呢!好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大家看看陈最良和春香这两个形象,看来不是随意为之的形象,而是有意为之的。陈最良讲经固守旧注,崇奉礼教,自觉充当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宣讲者和思想的禁锢者。陈最良是个迂腐的理学先生,其形象意义,正在于他代表了“拘束身心”——束缚人的心性的旧道统。大家看看“陈最良”一名,有什么意味?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生:最良的,最好的。
师:什么最好?
生:陈旧的东西。
师:说明在杜宝的心目中,陈最良这样的人是“最良”的,否则他怎么会千挑万选,选陈最良来“拘束”女儿身心呢。作者的命名充满了对他的嘲讽和否定。春香又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是不是一个觉醒者?比杜丽娘还高明,竟然能与塾师对抗?

生:不是。
师:春香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笑)春香逗引说笑,活泼率真,顽皮娇憨,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较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就无视礼教的威严。在这出戏中,作品借春香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让他出尽洋相,以表现封建道学的虚伪背谬。“春香”,春天里的一缕馨香,透过纯真的她,丽娘才呼吸到意思自由快乐的气息。作者巧妙地将春香这个较少受束缚的天真婢女放到陈腐死板教条的陈最良面前,他们的冲突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大家发现了,春香自然天性越流露,老先生越无法讲经,她越是天真地追问,老先生越是洋相百出。大家找找,在课文里,春香有一句话揭示了理学经书的真面目。哪一句?
生: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师:陈最良解经回避人情人性,强加理学说教,牵强附会,令人生厌。作者借春香之口,剥理学之皮,显示其虚伪和矛盾。这回来看看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幻灯片)封建理学对人的禁锢与人的自然天性之间的冲突。 
到此一步,我们的探究深入了。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春香闹学”对于杜丽娘的意义。请大家关注,在春香闹学过程中,小姐的表现和微妙变化,找出来体会一下。一进书堂,老师训诫,小姐的话是——
生:“以后不敢了。” 
师:养在深闺,备受禁锢 。看来是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的典范,否则怎么连自己家有各大花园都不知道呢。想象一下,老先生讲经是,春香在闹,小姐会是什么表情?
生:笑。偷偷笑。
师:是的是的,估计她在一旁掩口偷偷地笑呢。她真希望老先生回答那些问题啊,因为那些话也是她想说的,只是大家闺秀的身份不容她说出来而已。所以老先生呵斥春香“多嘴”的时候,她有想法了,你来读读,她怎么说?
生: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师: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让老师别照本宣科。
师:她很反感老师依旧注解经,虽知书达理,恭敬得体,温文尔雅,却是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呢。当老师接着说教时,她有什么反映?
生:“这经文偌多!”
师:什么心情?
生:厌烦。
师:是的。虽矜持内敛,极其克制,但轻轻一语,意味深长,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姐当着塾师的面训诫春香时候的话,与后面形成鲜明的反差,找找。
生:前面说“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等塾师走后,她忙着问:“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可有什么景致?”
师:丽娘问春香的时候,那心情可急切了,她多么向往美丽而自由的花园啊。有评家这样评价《闹学》:
(幻灯片)“《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 (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所以,我们借用一句话,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请大家课后读读《读本》节选《游园》部分。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游园”所引发的杜丽娘的情窦初开,春心萌动,说到底,就是这种觉醒和复苏的体现。丽娘一经唤醒,就流露难于阻挡的天性, 她发现了自己:“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大家把试着“一生爱好是天然”输入搜索引擎看看,就知道这个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的分量。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打幻灯片)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 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 >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师:探究到这一步,《闺塾》的阅读才算告一个段落。
(幻灯片)结语:在封建教义对人的身心禁锢、扭曲至深的中国,尊重“人”,尊重人的俗世生活,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与幸福,不因宏大的规则而束缚、扭曲、丧失人的个性与尊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人”的启蒙,在中国,又是件多么艰巨而伟大的工程。《牡丹亭》“以情抗理”的意义,正在于此,它远远超出了一般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请看课外延伸:
(幻灯片)关注: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巧合,还是世界文化的同频共振?
思考:作者塑造陈最良的形象,是对教师职业的嘲讽与亵渎吗?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师道尊严?
师:关注的题很难,老师史学功底差,完成不了,可是你们是文科尖子,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它进行关注。第二到写在随笔上。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3]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