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设计
冷
月
最
热
月
年
均
温
奈因
(拉布拉多)
57.2°N
-19.9
10.6
-3.8
阿伯丁
(英国)
57.2°N
2.9
14.3
8.2
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指出两地位置并提问:为什么大陆东岸气温比同纬度大陆西岸气温
低?
(洋流)
【教师小结】同一纬度地带内,不同的下垫面使气温的分布复杂化。
【板书】(2)下垫面
【教师讲述】我们知道了气温特点的分析方法,那么怎样分析降水特点呢?
【板书】2.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读图分析】读2.29中的伊基托斯、阿斯旺、罗马、东方站四地降水柱状图,四地降水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投影】将气压带、风带图叠加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伊基托斯位于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降水丰沛,均匀。阿斯旺地处副热带高压(下沿气流)和信风带的控制、干旱少雨。罗马位于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边讲边演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方站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降水稀少。
【读图】图2.29中孟买、上海、北京三地降水柱状图,三地降水有何特点?为什么?
【投影】将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叠加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引导学生理解回答。
【教师小结】冬季,三地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干气流降水少,夏季受来自热带海洋暖湿气流降水多。
【教师小结】从中看出各地区大气环流形势不同,降水状况也不相同。
【板书】大气环流
【教师讲述】一地气候状况受各种气候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影响,因而气候因子的变化必然导致一地气候的变化。
【板书】三、气候的变化
【读图提问】读表2.5“我国历史时期的寒暖变化”我国历史时期气候有何变化规律?——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周期长短不一。
【读图提问】读图2.30“北半球气温五年平均值的变化”19世纪以来北半球气温随时间有何变化?——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
【教师小结】气候因子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
【复习巩固】在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试分析大陆东岸为什么暖湿?大陆西岸为什么炎热干燥?
高一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教学设计
栏目导航
- ·高一地理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学
- ·高中地理选修二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
- ·高中地理选修二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
-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设
- ·高中地理选修2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教学
- ·高二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选修二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教
- ·高中地理选修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
- ·高中地理选修二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设
- ·高三地理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 ·高三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 ·高一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 ·高中地理选修二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教学
- ·高二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
-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
-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设计
- ·高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
- ·高二地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