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浏览次数: 50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19 |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标签: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大全,初中化学新课程设计,http://www.350xue.com
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新教材的实施已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观念的变化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规定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而学生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师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的“表演”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但现在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例如,第一单元的课题二(相当于以前的绪言课)的处理,以往教师都将绪言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知识作为“主料”,而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辅料”。但现在许多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作为教学重点。有的教师不惜花费2~3节课来完成课题1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确实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激起他们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教学方式的变化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如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因此,教学过程必须重视正确结论的掌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言,在新教材实施前后却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而轻视知识的构建和方法的掌握、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教师只需要将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进行演示甚至讲解,学生也只需记忆、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其培养出来的所谓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些应试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但在新教材实施后,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在传统上大多采用如下流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总结实验中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实验。笔者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他是这样处理的:他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由于学生已经具有排水集气和给固体加热的基本知识,因此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巡回视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注意点(至于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如棉花、伸入大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等,教师此时也没有指出);第二阶段是制取氧气。开始前教师作适当提醒:让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利用自己的装置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制取两瓶氧气,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的现象,大家一起研究并提出实验改进的具体方案。如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使水槽中的水有点淡红色,从而得出试管口放置棉花的原因,在此处许多学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上升,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从而认识到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必要性。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许多道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相对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接受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一点上要逊色得多。正是基于此,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几乎都是接受式。但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探究式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例如,“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的设置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关于“分子性质”的学习,以前都是教师直接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新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苯分子的图像,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新教材的实施已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观念的变化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规定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而学生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师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的“表演”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但现在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例如,第一单元的课题二(相当于以前的绪言课)的处理,以往教师都将绪言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知识作为“主料”,而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辅料”。但现在许多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作为教学重点。有的教师不惜花费2~3节课来完成课题1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确实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激起他们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教学方式的变化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如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因此,教学过程必须重视正确结论的掌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言,在新教材实施前后却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而轻视知识的构建和方法的掌握、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教师只需要将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进行演示甚至讲解,学生也只需记忆、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其培养出来的所谓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些应试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但在新教材实施后,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在传统上大多采用如下流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总结实验中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实验。笔者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他是这样处理的:他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由于学生已经具有排水集气和给固体加热的基本知识,因此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巡回视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注意点(至于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如棉花、伸入大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等,教师此时也没有指出);第二阶段是制取氧气。开始前教师作适当提醒:让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利用自己的装置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制取两瓶氧气,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的现象,大家一起研究并提出实验改进的具体方案。如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使水槽中的水有点淡红色,从而得出试管口放置棉花的原因,在此处许多学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上升,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从而认识到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必要性。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许多道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相对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接受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一点上要逊色得多。正是基于此,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几乎都是接受式。但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探究式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例如,“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的设置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关于“分子性质”的学习,以前都是教师直接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新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苯分子的图像,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施化学新教材所引发的变化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大全,初中化学新课程设计,化学教学 - 初中化学 -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栏目导航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推荐
-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 ·新课程下几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
- ·科学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 ·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
-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 ·初三化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 ·初三化学: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
-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初三化学计算题教学探析
- ·初三化学新课标主体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
- ·初三新课标化学教学评价的若干研究
- ·化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应对策略和发展
- ·初三化学新课程下的“学化学”
- ·新课标下的中考化学命题新趋势
- ·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
- ·对“面粉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 ·初中化学新课改的困惑
-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处理
- ·【新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1
- ·应对新课改中考化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 ·九年级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的探讨
- ·实施探究式教学 实践新课程目标
-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思考
- ·【新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5
-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 ·新课程教学应注意三个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