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浏览次数: 24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新课改
标签:高中语文新课改大全,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
多元化的题面被隐性价值的一元化所窒息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在于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为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题,本身就隐含着对个性的限制性,命题针对的只能是考生智能的最大公约数,题目带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性,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改革前的命题把限制性推向极端,变成了主题的严酷封闭,把命题和主题混为一谈,强行规定唯一合法主题,既扼杀了考生的个性,也窒息了多元话语空间,与高考检验考生素质的任务背道而驰。
改革以来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代表,其最大的成就是把限定主题转化为无主题或者开放性主题。主题的独特建构、深化成为写作的前提,这无疑有利于显示考生在知、情、意、文四个方面的区分度。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此等命题横空出世,风行天下。然而不久之后,某些此类命题却暴露出了内在悖论。一些话题材料作文表面上无主题或者采用开放性主题,但隐含的潜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却成为不言而喻的选择。当潜在主题篡夺了有待建构的主题,开放主题就又变回了封闭主题。这样的情况,早在高考作文改革之初就屡见不鲜,如以“诚信”、“救人”等寓言故事为主题的命题,尽管题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一旦涉及社会道德和某种共识,开放性就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饰,显性的、多元化的题面被隐性价值的一元化所窒息,选择性变成了别无选择。
本以为此类矛盾在高考作文改革初期存在是由于经验匮乏所致,但是连续十年,其如挥之不去的幽灵,直到今年,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未能免俗,不过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罢了。宁夏卷和海南卷同题:从关鸟于笼中到放飞小鸟的故事,再加上“放生活动”的邀请,环保主题的硬性封闭昭然若揭,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伪开放性命题。当然,这样粗糙的封闭性是很罕见的,另一种封闭性则是以优雅的语言掩盖着的。湖南卷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本来思维的空间是比较空阔的,可命题者似乎不准备让考生有太大的自由,紧接着就来了规定:“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用这样优雅、严密的语言对主题加以限定,无异于用天鹅绒包裹着锁链,不但有极大的片面性和遮蔽性,而且降低了对考生抽象理性思维的挑战,从开放性的角度来说,还不如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和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这两个朴素的题目富于多角度、多层次的暗示。同样,广东卷的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就开放性而言,也较广阔、深邃。
命题的开放性,本来是改革的核心,但是,十年的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普遍自觉的程度。同样以今年的抗震救灾为题,四川卷和全国Ⅰ卷在开放程度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别。四川卷就是两个字“坚强”,显然不如全国Ⅰ卷提供四则新闻,在第五则中特别点出“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前者是一元化的“坚强”,后者则提示多元化的“不一样”。
当然,这种不自觉的封闭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大多数高考作文的材料和话题,都显示出一方面在话题和材料上求新,另一方面尽可能在限定性与开放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如福建卷的三人不同选择:一人选择果汁,因其甜;一人选择咖啡,因其苦中有甜;一人选择矿泉水,因其平淡。这样的命题就并未加上画蛇添足的哲理性阐释。北京卷的装满一个杯子的种种思路,也以保持了足够的开放性。当然,这只是一种从思想上求新的风格,江西卷以去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妙在形式上求新,规定以田鼠或者以田鼠天敌的口吻叙述。这本来存在一定的限定性,但田鼠和田鼠天敌的口吻拓开了想象的空间。可多多少少有些遗憾的是,对于数十万考生而言,除敌我两方的选择之外,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吗?可能命题者对二元对立思想方法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材料比较有新意而且开放度的自觉性比较强的还有好几个省的命题。如辽宁卷以对让座、喧哗、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的社会调查为题,重庆卷关于“自然”的三种定义,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感受乡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的生活细节,不但以自由度较大而且以难度较大见长。自由度与难度是相辅相成的。自由度越大,似乎越易为文。而实际上,自由度越大,现象和思绪也就越纷纭无序,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云蒸霞蔚,万途竞萌”。而为文却要求条贯统序,一脉相承又起承转合。
●从对比中找到命题盲区
情感价值、潜在价值有时仅指向唯一的选择
作文命题要义就在于在自由度与统一性的矛盾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张驰有度为上。过张、过紧,则僵化;过宽,则茫无头绪。值得注意的是,过窄并不一定窄在表面的题义上,而是窄在内在的价值观念上。就现状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共同的倾向在于:单纯地、过多地强调诗意和抒情,情感价值、潜在价值有时仅指向唯一的选择。
笔者仅以江苏卷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为例。今年,江苏以“好奇心”为题,可以说是一大突破。首先突破了江苏省历年偏于诗情画意的模式。自主命题第一年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表面上开放,实际是把一种风格的诗意当成封闭的限制。谁说山一定是沉稳的?四川的龙门山系不是大大地震动了一下,余震达到上万次吗?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以静止的、固定的眼光看事物,是形而上学的。即使从审美价值观念来说,也根本不存在固定的、沉稳的山,越是超越沉稳,越有审美价值。王安石笔下的山就是动态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山都冲进门来了,还沉稳吗?辛弃疾眼中的山肯定与沉稳无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至于说水的灵秀,则更是坐井观天,完全不顾大江的奔腾、大海的浩渺、瀑布的飞流。所失在于,以一种诗意风格作为唯一的立意准则。和前年的“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相比,二者虽题意有殊,但是思想方法却如出一辙,那就是以诗意的片面性美化、遮蔽复杂而矛盾的现实和人生,把为文立意的理想境界与人生命运的复杂曲折混为一谈。到哪里去找从出生到死亡都完美无缺没有失败的人生?这实际上完全是空想。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就是强迫说谎了。古典诗意的思维定式显然控制着命题者的潜意识。古典审美思维中的情感和理性不同,前者以极端片面、无视矛盾为特点。以这样古典的思维模式来命题,可以说从根本上忽视了当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今年,则突破了古典审美思维,比较尊重心灵和生活现实的多元化矛盾。诗意价值仅仅是题意的一个方面。好奇不但与积极的、诗意的心绪有关,而且与消极的情思相联系。更有深度的是,还和智性的质疑发生联系。对于这样纷繁错综的现象和好奇心的关联,今年的江苏卷并没有作明确统一的定性,只是用了一个浮动性很强的比喻“影子”,如影随形,从而为多元价值留下了空间。从为文来说,提高了学生从无序中提炼出有序的思绪的难度。
从创意来说,高考命题还具有另一种追求的萌芽,那就是把感性的审美抒情和智性的分析结合起来。这类命题有一种共同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把智性的思考隐含在感性的话语材料之中。好像有一个无声的命令,使命题者不约而同地回避直接以抽象观念来命题。在高考作文中,这是唯一的法门吗?抽象的命题难道就不适合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是值得怀疑的。让我们来看看近几年法国高考作文的命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地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跟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再来看美国近几年的“高考作文”(SAT)命题:
1.“如果我们不满意环境,就设法改变它。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改变很少发生,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为改善身边的环境焦虑,而是应该考虑改变自我,使之更适合环境。”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
2.“媒体不仅仅传播消息和文化,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这样,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柏恩斯坦)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等等,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吗?
3.在某些情境中,奉承是不可或缺的。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
多元化的题面被隐性价值的一元化所窒息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在于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为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题,本身就隐含着对个性的限制性,命题针对的只能是考生智能的最大公约数,题目带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性,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改革前的命题把限制性推向极端,变成了主题的严酷封闭,把命题和主题混为一谈,强行规定唯一合法主题,既扼杀了考生的个性,也窒息了多元话语空间,与高考检验考生素质的任务背道而驰。
改革以来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代表,其最大的成就是把限定主题转化为无主题或者开放性主题。主题的独特建构、深化成为写作的前提,这无疑有利于显示考生在知、情、意、文四个方面的区分度。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此等命题横空出世,风行天下。然而不久之后,某些此类命题却暴露出了内在悖论。一些话题材料作文表面上无主题或者采用开放性主题,但隐含的潜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却成为不言而喻的选择。当潜在主题篡夺了有待建构的主题,开放主题就又变回了封闭主题。这样的情况,早在高考作文改革之初就屡见不鲜,如以“诚信”、“救人”等寓言故事为主题的命题,尽管题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一旦涉及社会道德和某种共识,开放性就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饰,显性的、多元化的题面被隐性价值的一元化所窒息,选择性变成了别无选择。
本以为此类矛盾在高考作文改革初期存在是由于经验匮乏所致,但是连续十年,其如挥之不去的幽灵,直到今年,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未能免俗,不过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罢了。宁夏卷和海南卷同题:从关鸟于笼中到放飞小鸟的故事,再加上“放生活动”的邀请,环保主题的硬性封闭昭然若揭,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伪开放性命题。当然,这样粗糙的封闭性是很罕见的,另一种封闭性则是以优雅的语言掩盖着的。湖南卷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本来思维的空间是比较空阔的,可命题者似乎不准备让考生有太大的自由,紧接着就来了规定:“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用这样优雅、严密的语言对主题加以限定,无异于用天鹅绒包裹着锁链,不但有极大的片面性和遮蔽性,而且降低了对考生抽象理性思维的挑战,从开放性的角度来说,还不如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和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这两个朴素的题目富于多角度、多层次的暗示。同样,广东卷的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就开放性而言,也较广阔、深邃。
命题的开放性,本来是改革的核心,但是,十年的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普遍自觉的程度。同样以今年的抗震救灾为题,四川卷和全国Ⅰ卷在开放程度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别。四川卷就是两个字“坚强”,显然不如全国Ⅰ卷提供四则新闻,在第五则中特别点出“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前者是一元化的“坚强”,后者则提示多元化的“不一样”。
当然,这种不自觉的封闭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大多数高考作文的材料和话题,都显示出一方面在话题和材料上求新,另一方面尽可能在限定性与开放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如福建卷的三人不同选择:一人选择果汁,因其甜;一人选择咖啡,因其苦中有甜;一人选择矿泉水,因其平淡。这样的命题就并未加上画蛇添足的哲理性阐释。北京卷的装满一个杯子的种种思路,也以保持了足够的开放性。当然,这只是一种从思想上求新的风格,江西卷以去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妙在形式上求新,规定以田鼠或者以田鼠天敌的口吻叙述。这本来存在一定的限定性,但田鼠和田鼠天敌的口吻拓开了想象的空间。可多多少少有些遗憾的是,对于数十万考生而言,除敌我两方的选择之外,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吗?可能命题者对二元对立思想方法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材料比较有新意而且开放度的自觉性比较强的还有好几个省的命题。如辽宁卷以对让座、喧哗、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的社会调查为题,重庆卷关于“自然”的三种定义,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感受乡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的生活细节,不但以自由度较大而且以难度较大见长。自由度与难度是相辅相成的。自由度越大,似乎越易为文。而实际上,自由度越大,现象和思绪也就越纷纭无序,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云蒸霞蔚,万途竞萌”。而为文却要求条贯统序,一脉相承又起承转合。
●从对比中找到命题盲区
情感价值、潜在价值有时仅指向唯一的选择
作文命题要义就在于在自由度与统一性的矛盾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张驰有度为上。过张、过紧,则僵化;过宽,则茫无头绪。值得注意的是,过窄并不一定窄在表面的题义上,而是窄在内在的价值观念上。就现状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共同的倾向在于:单纯地、过多地强调诗意和抒情,情感价值、潜在价值有时仅指向唯一的选择。
笔者仅以江苏卷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为例。今年,江苏以“好奇心”为题,可以说是一大突破。首先突破了江苏省历年偏于诗情画意的模式。自主命题第一年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表面上开放,实际是把一种风格的诗意当成封闭的限制。谁说山一定是沉稳的?四川的龙门山系不是大大地震动了一下,余震达到上万次吗?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以静止的、固定的眼光看事物,是形而上学的。即使从审美价值观念来说,也根本不存在固定的、沉稳的山,越是超越沉稳,越有审美价值。王安石笔下的山就是动态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山都冲进门来了,还沉稳吗?辛弃疾眼中的山肯定与沉稳无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至于说水的灵秀,则更是坐井观天,完全不顾大江的奔腾、大海的浩渺、瀑布的飞流。所失在于,以一种诗意风格作为唯一的立意准则。和前年的“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相比,二者虽题意有殊,但是思想方法却如出一辙,那就是以诗意的片面性美化、遮蔽复杂而矛盾的现实和人生,把为文立意的理想境界与人生命运的复杂曲折混为一谈。到哪里去找从出生到死亡都完美无缺没有失败的人生?这实际上完全是空想。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就是强迫说谎了。古典诗意的思维定式显然控制着命题者的潜意识。古典审美思维中的情感和理性不同,前者以极端片面、无视矛盾为特点。以这样古典的思维模式来命题,可以说从根本上忽视了当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今年,则突破了古典审美思维,比较尊重心灵和生活现实的多元化矛盾。诗意价值仅仅是题意的一个方面。好奇不但与积极的、诗意的心绪有关,而且与消极的情思相联系。更有深度的是,还和智性的质疑发生联系。对于这样纷繁错综的现象和好奇心的关联,今年的江苏卷并没有作明确统一的定性,只是用了一个浮动性很强的比喻“影子”,如影随形,从而为多元价值留下了空间。从为文来说,提高了学生从无序中提炼出有序的思绪的难度。
从创意来说,高考命题还具有另一种追求的萌芽,那就是把感性的审美抒情和智性的分析结合起来。这类命题有一种共同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把智性的思考隐含在感性的话语材料之中。好像有一个无声的命令,使命题者不约而同地回避直接以抽象观念来命题。在高考作文中,这是唯一的法门吗?抽象的命题难道就不适合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是值得怀疑的。让我们来看看近几年法国高考作文的命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出:“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地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跟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再来看美国近几年的“高考作文”(SAT)命题:
1.“如果我们不满意环境,就设法改变它。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改变很少发生,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为改善身边的环境焦虑,而是应该考虑改变自我,使之更适合环境。”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
2.“媒体不仅仅传播消息和文化,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这样,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柏恩斯坦)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等等,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吗?
3.在某些情境中,奉承是不可或缺的。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目标缺失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内容梳理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 ›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篇目
- ›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 › 南京市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学习评价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文言句式
-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 高中语文每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高考三轮复习法
-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
-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tag: 高考作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大全,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语文新课改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新课改 推荐
-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
- ·引用名句挑战高分 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08高考文综试题分析及09高考备考建议
-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的《鸬鹚》一课的
- ·写在双语高效课改之际的课改
- ·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 ·分析高中语文课程新改革
- ·高中语文新课改基础教育的难点问题及其
- ·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 ·高考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聚焦课堂:全国名师在杭掀起一场新课改
-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
- ·高中语文新教材网络流行语将面世
- ·走进高中语文新课改,这科要怎么学?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测评
- ·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情
- ·高中语文----说课的研究
-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
- ·北京新课改将整体推进三级课程
- ·高中语文名师点评:稳中有变 附加题力
- ·高中语文课改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捞分12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