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浏览次数: 89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新课改
标签:高中语文新课改大全,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高中语文 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新课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为旨归。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构成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1因此要正真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具有研究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这些都已达成共识,这里不再赘述。笔者以为,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还需要有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对话意识、生命意识、效率意识、权威意识等。
一、课程意识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但现实中的广大教师对课程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新的课程观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等指令性文件、教科书等学习文本、教参等辅导文本,故又被称为“学科课程”或“文本课程”。这种课程观是孤立、封闭、僵化的,其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人的发展,使得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有效的传递课程的过程,因此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新的课程观人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有物,更有人的存在。即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经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也因此成为开放的、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提升与建构的过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抵及教育的内核,课程改革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教师首要的是树立课程意识,学习课程理念,从传统的教学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课程与教学整合起来,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二、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的提出、利用、开发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在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大多教师还是停留在“教书匠”阶段,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科书”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资源意识,把教科书看成唯一的课程资源。殊不知,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系统给师生提供了不可限量的资源,当然还有其他形态的资源,如社区资源等。因此,树立资源意识,选择、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必备素养。除了常规的校内、校外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外,广大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是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学修养、个人素质等;第三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性向、兴趣动机等;第四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生命意识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生命是人的根本,因此,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观指引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的生命如蜡烛一般燃烧、枯萎,学生被物化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了无生命气息。因此,关注、改善、提升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亮点之一。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心目中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的状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促进学生发展,宽容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呈现生命态。其次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各种教育要求的执行者操作者为教学活动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生命意识,从生命的高度关照教学生活,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
三、对话意识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西南师大张增田博士和靳玉乐教授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究其实质,是指教师在正真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由此可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5显然,对话教学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意味着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将对话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教学实践中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生生对话、师本(文本)、生本的视界融合以及反思重建的自我对话。
四、效率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走进课堂生根开花,这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尤其对革除传统课堂积弊更是效果明显。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本质上的认识,许多课堂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并未正真触到实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效率意识,进行有效教学。新课程观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6具体说来,有效教学主要把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语学习过程综合可虑的结果;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有效。
五、权威意识
这里所说的“权威”绝不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权威出现,也不是说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权威自居,这种落后的传统观念无用赘言;但我们也要警惕决不能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异化为“学生中心”,出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钟摆现象。我们注意到在有些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形象、行为有弱化的倾向,因此教师应树立权威意识,提升自身形象。这种权威不是靠传统的制度赋予,不是通过外部加强,凭借外部力量树立权威;而是靠内在养成,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的基础上教,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从而真正胜任“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
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高中语文 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新课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为旨归。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构成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1因此要正真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具有研究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这些都已达成共识,这里不再赘述。笔者以为,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还需要有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对话意识、生命意识、效率意识、权威意识等。
一、课程意识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但现实中的广大教师对课程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新的课程观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等指令性文件、教科书等学习文本、教参等辅导文本,故又被称为“学科课程”或“文本课程”。这种课程观是孤立、封闭、僵化的,其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人的发展,使得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教学过程就是忠实有效的传递课程的过程,因此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新的课程观人为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有物,更有人的存在。即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经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也因此成为开放的、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提升与建构的过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抵及教育的内核,课程改革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教师首要的是树立课程意识,学习课程理念,从传统的教学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课程与教学整合起来,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二、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的提出、利用、开发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在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大多教师还是停留在“教书匠”阶段,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科书”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资源意识,把教科书看成唯一的课程资源。殊不知,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系统给师生提供了不可限量的资源,当然还有其他形态的资源,如社区资源等。因此,树立资源意识,选择、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必备素养。除了常规的校内、校外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外,广大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是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学修养、个人素质等;第三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性向、兴趣动机等;第四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生命意识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生命是人的根本,因此,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观指引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的生命如蜡烛一般燃烧、枯萎,学生被物化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了无生命气息。因此,关注、改善、提升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亮点之一。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心目中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的状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促进学生发展,宽容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呈现生命态。其次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各种教育要求的执行者操作者为教学活动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生命意识,从生命的高度关照教学生活,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
三、对话意识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西南师大张增田博士和靳玉乐教授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具有解释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究其实质,是指教师在正真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由此可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5显然,对话教学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意味着教学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将对话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教学实践中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生生对话、师本(文本)、生本的视界融合以及反思重建的自我对话。
四、效率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走进课堂生根开花,这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尤其对革除传统课堂积弊更是效果明显。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本质上的认识,许多课堂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并未正真触到实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效率意识,进行有效教学。新课程观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6具体说来,有效教学主要把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语学习过程综合可虑的结果;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有效。
五、权威意识
这里所说的“权威”绝不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权威出现,也不是说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权威自居,这种落后的传统观念无用赘言;但我们也要警惕决不能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异化为“学生中心”,出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钟摆现象。我们注意到在有些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形象、行为有弱化的倾向,因此教师应树立权威意识,提升自身形象。这种权威不是靠传统的制度赋予,不是通过外部加强,凭借外部力量树立权威;而是靠内在养成,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的基础上教,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从而真正胜任“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
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内容梳理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 › 人教版高中语文背诵篇目
- ›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 › 南京市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学习评价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文言句式
-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 高中语文每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高考三轮复习法
-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指桑骂槐”跟桑树槐树有关系吗
-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tag: 高中语文 课程 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中语文新课改大全,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语文新课改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新课改 推荐
-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
- ·引用名句挑战高分 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 ·高中语文课改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学科参考教案
- ·高中语文课改几个问题的思考
- ·08高考文综试题分析及09高考备考建议
-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的《鸬鹚》一课的
- ·写在双语高效课改之际的课改
- ·网络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1)
- ·分析高中语文课程新改革
- ·高中语文新课改基础教育的难点问题及其
- ·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 ·高考语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聚焦课堂:全国名师在杭掀起一场新课改
-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
- ·高中语文新教材网络流行语将面世
- ·走进高中语文新课改,这科要怎么学?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测评
- ·高中语文新课程需要注意要素
-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情
- ·高中语文----说课的研究
- ·高中语文----从高考作文命题看培养
- ·北京新课改将整体推进三级课程
- ·高中语文名师点评:稳中有变 附加题力
- ·高中语文课改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捞分12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