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杜甫诗鉴赏(31)

杜甫诗鉴赏(31)

浏览次数: 270次| 发布日期:02-22 23:19:4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31),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定会分外高兴。但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岂能不泣下沾襟呢?“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本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希望报效朝廷 。“君恩”当指经严武举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将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比,给人很深的印象。
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然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他有旷世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 ,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冲洗得干干净净 。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发潭州
杜 甫
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
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出题意,但又饱含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现在是沦落天涯,前途渺茫,因此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透露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可以想见。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唯有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也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 ,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 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寥落的气氛,这种气氛深刻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的深沉感喟 。这一联情景浑然一体 ,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以拟人化手法,将花、鸟写得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 ,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何尝不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之事抒写情怀 。 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 ,杜甫此处用典 ,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匠心独具。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震一时,但都被贬抑而死,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恰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上一页  [1] [2] 


杜甫诗鉴赏(3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