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鉴赏(12)
浏览次数: 632次| 发布日期:02-22 23:19:4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12),
丽人行
杜 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 。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 。”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奢荒yin的生活,隐幽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这篇歌行的主题思想并不隐晦难懂,但并非直发议论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诗人描写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都采取象《陌上桑》那样一些乐府民歌中所惯常用的正面咏叹方式,笔触精工细腻,着色鲜艳富丽。但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诗人就是在这一本正经的咏叹中,出色地达到了诗歌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意旨,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诗中首先泛写上巳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之众多 ,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态浓”八句回环反复,咏叹生情。《杜臆》:“ 钟云:‘本是风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又云:‘如此富丽,而一片清明之气行乎其中。’⋯⋯‘态浓意远’、‘骨肉匀’,画出一个国色。状姿色曰‘骨肉匀’,状服饰曰‘稳称身’,可谓善于形容 。”前人注意到了这诗用工笔彩绘仕女图画法作讽刺画的特色。胡夏客说:“唐宣宗尝语大臣曰: ‘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家有之矣 ,’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 。”简而言之,见丽人服饰的豪华,见丽人非等闲之辈。写到热闹处,笔锋一转,点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于是虢国、秦国(当然还有韩国)三夫人就在众人之内了。浓墨重新地刻绘众丽人,着眼却在三夫人;整个上层贵族骄奢yin佚之颓风见,不讽而讽意见。肴馔讲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衬托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举出一二品名,配以适当颜色,就写出器皿的雅致,肴馔的精美丰盛以及其香 、其味来。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缕切纷纶而厌饫久未下箸 ,足见三夫人的骄贵暴殄。“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内廷太监鞚马飞逝而来 ,却路不动尘,足见其中的规矩与排场!皇家气派,毕竟不同寻常。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监前来,络绎不绝于途,到底所为何事?原来是奉旨从御厨房里送来珍馐美馔为诸夫人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兴 ,头白阿瞒(唐玄宗宫中常自称“阿瞒” )真可谓体贴入微。乐史《杨太真外传》载 :“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 ,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 ,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 :‘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邪?’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 。”黄门进馔时人皆知,曲罢请赏是宋人传奇,真真假假,两相对照,风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琐可以想见了。“箫鼓哀吟”、“宾从杂遝”,承上启下,为“后来”者的登场造作声势,烘托气氛。而“后来”者鞍马逡巡,无须通报,竟然当轩下马,径入锦茵与三夫人欢会。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 ,杨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 杨白花歌》,有“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之句 。“ 青岛”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诗中多用来指“红娘”一类角色。章碣《曲江》诗有“ 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 ,可见曲江沿岸盛植杨柳。隋唐时期,关中地域气温较高,上巳(阴历三月三日)飘杨花 ,当属实情。“杨花”二句似赋而实比兴,暗讽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yin乱。乐史《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又与国忠乱焉。略无仪检,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连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 。从官女监妪百余骑。秉烛如昼,鲜装袨服而行,亦无蒙蔽 。”既然如此,为什么“ 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乃其既至,则呵禁赫然”(黄生语),不许旁人围观了呢?为了显示其“炙手可热”权势之烜赫,这固然是个原因,但觥筹交错,酒后耳热,放浪形骸不想让旁人窥见其隐私。青鸟衔去的一方红手帕,就有意无意中暗示了这一点。浦起龙评《丽人行》说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此评可谓中肯。
贫交行
杜 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 。由于困守京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作者饱尝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滋味,故愤而作此诗。诗以“贫交”为题取意。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云覆雨之间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 。”(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因此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世风淡薄如此,人们还是纷纷恬然侈谈交道,“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 )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实则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次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谓之“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数字,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虚假情谊极度憎恶的态度。
现实既已令人失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 。《史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曾欺鲍叔牙,而鲍终善遇之。后来鲍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荐举之 。管仲遂佐齐桓成霸业 ,他感喟说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叔也 。”鲍叔牙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态度,岂不感人肺腑。“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评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 ,“今人”之“轻薄”益显。“此道今人弃如土”“弃如土”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多么彻底呵。一以概之的尚古斥今未免失之片面,但从中也可见诗人的愤慨之情何其深重。
此诗“ 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引王嗣奭语)。其所以能做到“ 语短恨长”,是由于它起句惊挺,绘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醉时歌
杜 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压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
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
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
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
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
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
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
根据诗人的自注,这首诗是写给好友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他的诗 、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性旷放脱俗,又嗜酒。杜甫很敬爱他。两人年龄相差很远,但交往很密。加之都怀才不遇,更有知己之感。从此诗既可以感到他们肝胆相照的情谊,又可以感到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与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袞袞”,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精粮美肉已经吃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鲜明而强烈 ,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才过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亦无补于生前的饥寒啊!
杜甫诗鉴赏(12)
丽人行
杜 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 。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 。”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奢荒yin的生活,隐幽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这篇歌行的主题思想并不隐晦难懂,但并非直发议论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诗人描写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都采取象《陌上桑》那样一些乐府民歌中所惯常用的正面咏叹方式,笔触精工细腻,着色鲜艳富丽。但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诗人就是在这一本正经的咏叹中,出色地达到了诗歌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意旨,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诗中首先泛写上巳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之众多 ,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态浓”八句回环反复,咏叹生情。《杜臆》:“ 钟云:‘本是风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又云:‘如此富丽,而一片清明之气行乎其中。’⋯⋯‘态浓意远’、‘骨肉匀’,画出一个国色。状姿色曰‘骨肉匀’,状服饰曰‘稳称身’,可谓善于形容 。”前人注意到了这诗用工笔彩绘仕女图画法作讽刺画的特色。胡夏客说:“唐宣宗尝语大臣曰: ‘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家有之矣 ,’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 。”简而言之,见丽人服饰的豪华,见丽人非等闲之辈。写到热闹处,笔锋一转,点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于是虢国、秦国(当然还有韩国)三夫人就在众人之内了。浓墨重新地刻绘众丽人,着眼却在三夫人;整个上层贵族骄奢yin佚之颓风见,不讽而讽意见。肴馔讲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衬托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举出一二品名,配以适当颜色,就写出器皿的雅致,肴馔的精美丰盛以及其香 、其味来。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缕切纷纶而厌饫久未下箸 ,足见三夫人的骄贵暴殄。“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内廷太监鞚马飞逝而来 ,却路不动尘,足见其中的规矩与排场!皇家气派,毕竟不同寻常。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监前来,络绎不绝于途,到底所为何事?原来是奉旨从御厨房里送来珍馐美馔为诸夫人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兴 ,头白阿瞒(唐玄宗宫中常自称“阿瞒” )真可谓体贴入微。乐史《杨太真外传》载 :“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 ,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 ,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曲罢,上戏曰 :‘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邪?’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 。”黄门进馔时人皆知,曲罢请赏是宋人传奇,真真假假,两相对照,风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琐可以想见了。“箫鼓哀吟”、“宾从杂遝”,承上启下,为“后来”者的登场造作声势,烘托气氛。而“后来”者鞍马逡巡,无须通报,竟然当轩下马,径入锦茵与三夫人欢会。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 ,杨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 杨白花歌》,有“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之句 。“ 青岛”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诗中多用来指“红娘”一类角色。章碣《曲江》诗有“ 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 ,可见曲江沿岸盛植杨柳。隋唐时期,关中地域气温较高,上巳(阴历三月三日)飘杨花 ,当属实情。“杨花”二句似赋而实比兴,暗讽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yin乱。乐史《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又与国忠乱焉。略无仪检,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连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 。从官女监妪百余骑。秉烛如昼,鲜装袨服而行,亦无蒙蔽 。”既然如此,为什么“ 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乃其既至,则呵禁赫然”(黄生语),不许旁人围观了呢?为了显示其“炙手可热”权势之烜赫,这固然是个原因,但觥筹交错,酒后耳热,放浪形骸不想让旁人窥见其隐私。青鸟衔去的一方红手帕,就有意无意中暗示了这一点。浦起龙评《丽人行》说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此评可谓中肯。
贫交行
杜 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 。由于困守京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作者饱尝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滋味,故愤而作此诗。诗以“贫交”为题取意。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云覆雨之间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 。”(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因此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世风淡薄如此,人们还是纷纷恬然侈谈交道,“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 )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实则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次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谓之“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数字,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虚假情谊极度憎恶的态度。
现实既已令人失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 。《史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曾欺鲍叔牙,而鲍终善遇之。后来鲍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荐举之 。管仲遂佐齐桓成霸业 ,他感喟说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叔也 。”鲍叔牙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态度,岂不感人肺腑。“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评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 ,“今人”之“轻薄”益显。“此道今人弃如土”“弃如土”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多么彻底呵。一以概之的尚古斥今未免失之片面,但从中也可见诗人的愤慨之情何其深重。
此诗“ 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引王嗣奭语)。其所以能做到“ 语短恨长”,是由于它起句惊挺,绘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醉时歌
杜 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压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
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
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
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
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
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
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
根据诗人的自注,这首诗是写给好友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他的诗 、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天宝初,被人密告“私修国史”,远谪十年。回长安后,任广文馆博士。性旷放脱俗,又嗜酒。杜甫很敬爱他。两人年龄相差很远,但交往很密。加之都怀才不遇,更有知己之感。从此诗既可以感到他们肝胆相照的情谊,又可以感到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与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袞袞”,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精粮美肉已经吃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鲜明而强烈 ,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才过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亦无补于生前的饥寒啊!
杜甫诗鉴赏(1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杜甫诗鉴赏(12)
- › 杜甫诗鉴赏(13)
- › 杜甫诗鉴赏(15)
- › 杜甫诗鉴赏(16)
- › 杜甫诗鉴赏(17)
- › 杜甫诗鉴赏(20)
- › 杜甫诗鉴赏(3)
- › 杜甫诗鉴赏(22)
- › 杜甫诗鉴赏(23)
- › 杜甫诗鉴赏(25)
- › 杜甫诗鉴赏(26)
- › 杜甫诗鉴赏(27)
- › 杜甫诗鉴赏(28)
- › 杜甫诗鉴赏(30)
- › 杜甫诗鉴赏(31)
- › 杜甫诗鉴赏(32)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栏目导航
诗词教学 推荐
- ·杜甫诗鉴赏(12)
- ·杜甫诗鉴赏(13)
- ·杜甫诗鉴赏(15)
- ·杜甫诗鉴赏(16)
- ·杜甫诗鉴赏(17)
- ·贯休诗鉴赏
- ·杜甫诗鉴赏(20)
- ·杜甫诗鉴赏(3)
- ·杜甫诗鉴赏(22)
- ·杜甫诗鉴赏(23)
- ·杜甫诗鉴赏(25)
- ·杜甫诗鉴赏(26)
- ·杜甫诗鉴赏(27)
- ·杜甫诗鉴赏(28)
- ·杜甫诗鉴赏(30)
- ·杜甫诗鉴赏(31)
- ·杜甫诗鉴赏(32)
- ·杜甫诗鉴赏(33)
- ·杜甫诗鉴赏(18)
- ·杜牧诗鉴赏(2)
- ·方干诗鉴赏
- ·高适诗鉴赏(1)
- ·高适诗鉴赏(2)
- ·高适诗鉴赏(3)
- ·高适诗鉴赏(4)
-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二)
- ·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