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鉴赏(23)
浏览次数: 354次| 发布日期:02-22 23:19:4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23),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前四句盛赞张骞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其九
今日明人眼,
临他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
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
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
不异在郊埛。
杜甫初到秦州,尽管旅居凄凉,但也就近寻访过名刹南郭寺,游览过胜迹隗嚣宫⋯⋯但那些地方,赏心悦目的少,献愁供恨者多。而这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独独使得诗人留连忘返,足见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
诗分前后两段。前四句写亭景,后四句叙事。写景又以一、二句虚写,三、四句实描。前两句说出驿亭之“ 好”,后两句则说明出驿亭“好”在哪里。再进一步看,第一句从人的方面写,第二句从亭的方面写,但是所以“明人眼”者是亭,能够欣赏“好驿亭”的是人,可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三句写“篁”说“ 丛”,那是矮竹子,所以配“低地”,用“碧”字;四句写“柳 ”说“高”,那是千年古柳,因此配“半天”,用“ 青”字。这两句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十个字含盖了一座小小驿亭周围的全部景致。
后四句中以五、六句写他人,七、八句写自己。五、六句中,又以五句写历史传闻,六句写现实。幽事以“稠迭”修饰,把无形的“事”写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得出幽事之多来 。使星又“喧呼”又“阅”,有声音有动作,把那些旅途劳苦、前程渺茫的使者们的心理状态都生动传神地刻划出来了。杜甫来到秦州的公元759 年,在西方作乱的吐蕃已经逼近了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 )、岷州(今甘肃岷县)一带,威胁着秦州,唐王朝不得不经常派遣使者经过秦州西入吐蕃。这五、六句“幽事”和“喧呼”两种不同气氛的对比中,也真实地再现了边界局势紧张这一现实。最后两句关于“老夫如有此”的感叹,一方面回顾前一段,以诗人的羡慕加深了驿亭“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杜甫旅泊异乡,想择土而居,过几天清闲日子的思想。
杜甫诗鉴赏(23)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前四句盛赞张骞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其九
今日明人眼,
临他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
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
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
不异在郊埛。
杜甫初到秦州,尽管旅居凄凉,但也就近寻访过名刹南郭寺,游览过胜迹隗嚣宫⋯⋯但那些地方,赏心悦目的少,献愁供恨者多。而这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独独使得诗人留连忘返,足见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
诗分前后两段。前四句写亭景,后四句叙事。写景又以一、二句虚写,三、四句实描。前两句说出驿亭之“ 好”,后两句则说明出驿亭“好”在哪里。再进一步看,第一句从人的方面写,第二句从亭的方面写,但是所以“明人眼”者是亭,能够欣赏“好驿亭”的是人,可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三句写“篁”说“ 丛”,那是矮竹子,所以配“低地”,用“碧”字;四句写“柳 ”说“高”,那是千年古柳,因此配“半天”,用“ 青”字。这两句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十个字含盖了一座小小驿亭周围的全部景致。
后四句中以五、六句写他人,七、八句写自己。五、六句中,又以五句写历史传闻,六句写现实。幽事以“稠迭”修饰,把无形的“事”写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得出幽事之多来 。使星又“喧呼”又“阅”,有声音有动作,把那些旅途劳苦、前程渺茫的使者们的心理状态都生动传神地刻划出来了。杜甫来到秦州的公元759 年,在西方作乱的吐蕃已经逼近了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 )、岷州(今甘肃岷县)一带,威胁着秦州,唐王朝不得不经常派遣使者经过秦州西入吐蕃。这五、六句“幽事”和“喧呼”两种不同气氛的对比中,也真实地再现了边界局势紧张这一现实。最后两句关于“老夫如有此”的感叹,一方面回顾前一段,以诗人的羡慕加深了驿亭“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杜甫旅泊异乡,想择土而居,过几天清闲日子的思想。
杜甫诗鉴赏(2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杜甫诗鉴赏(12)
- › 杜甫诗鉴赏(13)
- › 杜甫诗鉴赏(15)
- › 杜甫诗鉴赏(16)
- › 杜甫诗鉴赏(17)
- › 杜甫诗鉴赏(20)
- › 杜甫诗鉴赏(3)
- › 杜甫诗鉴赏(22)
- › 杜甫诗鉴赏(23)
- › 杜甫诗鉴赏(25)
- › 杜甫诗鉴赏(26)
- › 杜甫诗鉴赏(27)
- › 杜甫诗鉴赏(28)
- › 杜甫诗鉴赏(30)
- › 杜甫诗鉴赏(31)
- › 杜甫诗鉴赏(32)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栏目导航
诗词教学 推荐
- ·杜甫诗鉴赏(12)
- ·杜甫诗鉴赏(13)
- ·杜甫诗鉴赏(15)
- ·杜甫诗鉴赏(16)
- ·杜甫诗鉴赏(17)
- ·贯休诗鉴赏
- ·杜甫诗鉴赏(20)
- ·杜甫诗鉴赏(3)
- ·杜甫诗鉴赏(22)
- ·杜甫诗鉴赏(23)
- ·杜甫诗鉴赏(25)
- ·杜甫诗鉴赏(26)
- ·杜甫诗鉴赏(27)
- ·杜甫诗鉴赏(28)
- ·杜甫诗鉴赏(30)
- ·杜甫诗鉴赏(31)
- ·杜甫诗鉴赏(32)
- ·杜甫诗鉴赏(33)
- ·杜甫诗鉴赏(18)
- ·杜牧诗鉴赏(2)
- ·方干诗鉴赏
- ·高适诗鉴赏(1)
- ·高适诗鉴赏(2)
- ·高适诗鉴赏(3)
- ·高适诗鉴赏(4)
-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二)
- ·浅谈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