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竿”与“杆”
浏览次数: 72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趣味语文
标签: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趣说“竿”与“杆”,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有一天,弟子王婧老师,问我“竿”与“杆”有何区别。当时时间短,我只说:“要在动态语境中分辨,如‘百尺竿头’的‘竿’就有‘竹头’,而‘一杆枪’的‘杆’却是木旁。”实际上还是没有说出二者的区别。今天综合网络相关资料,将两个字的细微区别总结如下:
“竿”和“杆”,都是指细长而直的东西,但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不能通用。竿,指一般的竿子,如“竹竿”“麻竿”“钓鱼竿”等;“杆”,一般是指直立在地上的杆子,如“旗杆”“电线杆”“标杆”等。体育运动的“撑杆跳”,跳高架上的“横杆”,也都用“杆”,而不能用“竿”。
“竿“字有“竹字头”,除了指“竹竿”外,所指的东西最初往往是用竹子做的。例如:“钓竿”(也说“渔竿”“钓鱼竿”)、滑竿(老式人力交通工具,在两根竹竿之间架上像躺椅的座位,由两个人抬着走)、马竿(盲人探路用的棍子)。另外,有些成语或者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中要用“竿”。例如:“揭竿而起”“立竿见影”“日上三竿”等。这些词语在古籍上都用的是“竿”,因此写成“竿”才是规范的词形,注意不要写成“杆”。
“杆”读gǎn时,指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例如:“笔杆”“枪杆”中的“杆”读gǎn。“杆”读gān时,指细长的棍状物。例如:“桅杆”“栏杆”中的“杆”读gān。
具体意义类别与用例如下:
竿【gan】
(1)同本义。竹子的主干。《说文》中说“竿,竹梃也。”
(2)又如:“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顶端)”“竿头(竹竿的顶端)”。
(3)通“简”。“竹简”。如“不离苞苴竿牍。(《庄子·列御寇》)”“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宋·朱彧《萍洲可谈》)
(4)又如“竿牍(指书信,古代用竹简书写,故称竿牍)”。
(5)特指“钓竿”。如“垂竿”“竿纶(钓竿与钓线)”。
(6)指“竹篙”。如“竿枻(竹篙和船桨)”。
竿gān
(1)计算长状物的单位,竹一根为一竿。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西游记》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
(2)方言。用于抽旱烟。
约摸咂完一竿叶
应元乘月黑,束槀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间。――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又如“竿旌(旗杆顶端所饰的雉羽)”“竿首(用竿悬首)”
(3)通“干”。“请托”。
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后汉书·董卓传》注
(4)又如“竿摩(干求,请托)”
竿子
竹竿。
竿gān
(1)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2)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3)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相关成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比喻进步很快。
更进一竿: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杆gǎn
1、杆子,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笔杆”“秤杆”“杆棒(棍棒)”“杆儿上(民间秘密组织的代称)”。
2、作杠杆、把手或支承用的狭长的、通常有相当硬度的木条]。如:保险杆。3、兵器,盾牌。
杆,古作干,俗加木。――《正字通》
杆gǎn
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枪”“一杆秤”
杆gān
杆秤:秤的一种、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秤锤,提绳等组成。
杆菌:任何直杆状细菌――区别于球菌和螺菌。
杆gān
本义:木名。即“檀木”。一说为柘树)。
杆子: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旗杆”“电线杆”“桅杆”
杆gǎn
杆子:有一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多直立在地上,上端较细)。如“电线杆子”。
杆子(1)∶指揭竿而起的人。(2)∶指结伙抢劫的土匪。如“拉杆子”。
杆gān
较长的棍:~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桅~。电线~。
杆gǎn
(1)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儿。~菌。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笔。一~步枪。(来源:中华语文网)
趣说“竿”与“杆”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有一天,弟子王婧老师,问我“竿”与“杆”有何区别。当时时间短,我只说:“要在动态语境中分辨,如‘百尺竿头’的‘竿’就有‘竹头’,而‘一杆枪’的‘杆’却是木旁。”实际上还是没有说出二者的区别。今天综合网络相关资料,将两个字的细微区别总结如下:
“竿”和“杆”,都是指细长而直的东西,但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不能通用。竿,指一般的竿子,如“竹竿”“麻竿”“钓鱼竿”等;“杆”,一般是指直立在地上的杆子,如“旗杆”“电线杆”“标杆”等。体育运动的“撑杆跳”,跳高架上的“横杆”,也都用“杆”,而不能用“竿”。
“竿“字有“竹字头”,除了指“竹竿”外,所指的东西最初往往是用竹子做的。例如:“钓竿”(也说“渔竿”“钓鱼竿”)、滑竿(老式人力交通工具,在两根竹竿之间架上像躺椅的座位,由两个人抬着走)、马竿(盲人探路用的棍子)。另外,有些成语或者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中要用“竿”。例如:“揭竿而起”“立竿见影”“日上三竿”等。这些词语在古籍上都用的是“竿”,因此写成“竿”才是规范的词形,注意不要写成“杆”。
“杆”读gǎn时,指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例如:“笔杆”“枪杆”中的“杆”读gǎn。“杆”读gān时,指细长的棍状物。例如:“桅杆”“栏杆”中的“杆”读gān。
具体意义类别与用例如下:
竿【gan】
(1)同本义。竹子的主干。《说文》中说“竿,竹梃也。”
(2)又如:“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顶端)”“竿头(竹竿的顶端)”。
(3)通“简”。“竹简”。如“不离苞苴竿牍。(《庄子·列御寇》)”“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宋·朱彧《萍洲可谈》)
(4)又如“竿牍(指书信,古代用竹简书写,故称竿牍)”。
(5)特指“钓竿”。如“垂竿”“竿纶(钓竿与钓线)”。
(6)指“竹篙”。如“竿枻(竹篙和船桨)”。
竿gān
(1)计算长状物的单位,竹一根为一竿。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西游记》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
(2)方言。用于抽旱烟。
约摸咂完一竿叶
应元乘月黑,束槀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间。――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又如“竿旌(旗杆顶端所饰的雉羽)”“竿首(用竿悬首)”
(3)通“干”。“请托”。
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后汉书·董卓传》注
(4)又如“竿摩(干求,请托)”
竿子
竹竿。
竿gān
(1)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2)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3)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相关成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竿头日进: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竿头直上:比喻进步很快。
更进一竿: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红日三竿: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
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杆gǎn
1、杆子,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笔杆”“秤杆”“杆棒(棍棒)”“杆儿上(民间秘密组织的代称)”。
2、作杠杆、把手或支承用的狭长的、通常有相当硬度的木条]。如:保险杆。3、兵器,盾牌。
杆,古作干,俗加木。――《正字通》
杆gǎn
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枪”“一杆秤”
杆gān
杆秤:秤的一种、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秤锤,提绳等组成。
杆菌:任何直杆状细菌――区别于球菌和螺菌。
杆gān
本义:木名。即“檀木”。一说为柘树)。
杆子: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旗杆”“电线杆”“桅杆”
杆gǎn
杆子:有一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多直立在地上,上端较细)。如“电线杆子”。
杆子(1)∶指揭竿而起的人。(2)∶指结伙抢劫的土匪。如“拉杆子”。
杆gān
较长的棍:~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桅~。电线~。
杆gǎn
(1)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儿。~菌。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笔。一~步枪。(来源:中华语文网)
趣说“竿”与“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中趣味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趣味语文
栏目导航
初中趣味语文 推荐
- ·师生指人教社课本病句:“钟声”如何“
-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 ·趣味语文 猜猜诗人所咏为何物
- ·感言 关爱 生活 老年人
- ·年与载的区别
- ·跟着语文书去旅游 发现曾经忽略的美景
- ·冷山还是寒山?
- ·俗语翻新法
- ·语文里的数字
- ·常见语文差错点击
- ·古代典故故事之按图索骥
- ·趣谈对联中的尊师重教
- ·趣说“竿”与“杆”
- ·古人关于写作的比喻
- ·“姫”“姬”二字引讨论
- ·妙趣横生的谐音联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
- ·“凤毛麟角”之辨
- ·趣味对联集锦
- ·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和杨树没关系
- ·盘点最常用及最常错字词
- ·学者称起名字不要太高调
- ·“三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 ·名著精品摘抄
- ·“儿”的几种读法
- ·“吃豆腐”为何成了占便宜
- ·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 ·“桂冠”与“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