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浏览次数: 59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趣味语文
标签: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作者:赵柒斤
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追溯“沐浴”的来龙去脉,或许会令现代文明人大吃一惊:它不仅丰富了历史故事,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中草药和健身等行业的发展,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法定节假日——“沐浴”假。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沐”字就像一个人用双手掬水洗头发,而“浴”字则像一个人处于器皿之中,身边洒下点点水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洗脚。
沐浴,最早跟殷商有关。传说商朝未建立前,其部落头领的妻子简狄,在一次沐浴时不小心吞下玄鸟的卵,后来便生下商族始祖契。殷商王朝的创始人成汤还特意在自己的洗澡盘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励格言,以警醒自己要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相比之下,《黄帝内经·素问》篇说得就实在多:“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的意思就是,用热水洗浴能预防疾病,具有保健作用。这跟我们今天洗热水澡的功能差不多,洗澡就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起到健身作用。
西周王朝对待“沐浴”是最虔诚的,也给沐浴增加了许多新的重要功能。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史载,西周时期每逢重大祭祀活动,先要进行两次斋戒:祭前十日或三日,叫“戒”,祭前三日或一日,叫做“宿”,均有专职官员主持。除沐浴、更衣外,还必须屏息一切活动,以防“失正”、“散思”。当然,“戒”中还包含戒食韭蒜一类的辛辣之物,以彻底净化身体、防止口中喷出臭气。朝见天子也不能马虎,西周规定,当诸侯入京朝见时,天子会赐一块用来斋戒沐浴的封邑,称为“汤沐邑”。专门为沐浴划出属地,可见沐浴在当时多么神圣。沐浴被纳入“孝”也是西周人干的。《礼记·内则》说,西周还规定了沐浴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比如对一天洗几次手、洗澡后用细葛巾擦拭上身及粗葛巾擦干下身等都有讲究。平民家庭也不能轻视沐浴,子女每三天要烧一次热水为父母洗发,每五天要烧一次热水给高堂洗澡。此外,还规定丈夫跟妻子不能共用一个浴室或澡盆等。
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历史非常悠久。与此同时,汉代和魏晋的文人墨客在每年三月初的上巳节时,还把踏青、流杯、拔河等娱乐项目引进“沐浴”之中,使西周流传的“沐浴”一下子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唐朝可以称得上是沐浴盛世。从唐代kai始,人们沐浴还普遍使用生态“沐浴液”——即各种花草和一些中草药擦身。(来源:北京晚报)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作者:赵柒斤
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追溯“沐浴”的来龙去脉,或许会令现代文明人大吃一惊:它不仅丰富了历史故事,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中草药和健身等行业的发展,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法定节假日——“沐浴”假。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沐”字就像一个人用双手掬水洗头发,而“浴”字则像一个人处于器皿之中,身边洒下点点水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洗脚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洗脚。
沐浴,最早跟殷商有关。传说商朝未建立前,其部落头领的妻子简狄,在一次沐浴时不小心吞下玄鸟的卵,后来便生下商族始祖契。殷商王朝的创始人成汤还特意在自己的洗澡盘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励格言,以警醒自己要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相比之下,《黄帝内经·素问》篇说得就实在多:“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的意思就是,用热水洗浴能预防疾病,具有保健作用。这跟我们今天洗热水澡的功能差不多,洗澡就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起到健身作用。
西周王朝对待“沐浴”是最虔诚的,也给沐浴增加了许多新的重要功能。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史载,西周时期每逢重大祭祀活动,先要进行两次斋戒:祭前十日或三日,叫“戒”,祭前三日或一日,叫做“宿”,均有专职官员主持。除沐浴、更衣外,还必须屏息一切活动,以防“失正”、“散思”。当然,“戒”中还包含戒食韭蒜一类的辛辣之物,以彻底净化身体、防止口中喷出臭气。朝见天子也不能马虎,西周规定,当诸侯入京朝见时,天子会赐一块用来斋戒沐浴的封邑,称为“汤沐邑”。专门为沐浴划出属地,可见沐浴在当时多么神圣。沐浴被纳入“孝”也是西周人干的。《礼记·内则》说,西周还规定了沐浴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比如对一天洗几次手、洗澡后用细葛巾擦拭上身及粗葛巾擦干下身等都有讲究。平民家庭也不能轻视沐浴,子女每三天要烧一次热水为父母洗发,每五天要烧一次热水给高堂洗澡。此外,还规定丈夫跟妻子不能共用一个浴室或澡盆等。
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历史非常悠久。与此同时,汉代和魏晋的文人墨客在每年三月初的上巳节时,还把踏青、流杯、拔河等娱乐项目引进“沐浴”之中,使西周流传的“沐浴”一下子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唐朝可以称得上是沐浴盛世。从唐代kai始,人们沐浴还普遍使用生态“沐浴液”——即各种花草和一些中草药擦身。(来源:北京晚报)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中趣味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趣味语文
栏目导航
初中趣味语文 推荐
- ·师生指人教社课本病句:“钟声”如何“
- ·名词趣谈: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吗
- ·趣味语文 猜猜诗人所咏为何物
- ·感言 关爱 生活 老年人
- ·年与载的区别
- ·跟着语文书去旅游 发现曾经忽略的美景
- ·冷山还是寒山?
- ·俗语翻新法
- ·语文里的数字
- ·常见语文差错点击
- ·古代典故故事之按图索骥
- ·趣谈对联中的尊师重教
- ·趣说“竿”与“杆”
- ·古人关于写作的比喻
- ·“姫”“姬”二字引讨论
- ·妙趣横生的谐音联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
- ·“凤毛麟角”之辨
- ·趣味对联集锦
- ·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和杨树没关系
- ·盘点最常用及最常错字词
- ·学者称起名字不要太高调
- ·“三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 ·名著精品摘抄
- ·“儿”的几种读法
- ·“吃豆腐”为何成了占便宜
- ·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 ·“桂冠”与“折桂”